建城第五十三日的清晨,新夏城的河边挤满了人 —— 张婶拎着木盆排在队尾,前面二十多个居民扛着水桶、挑着水担,等着舀河水;马大壮的养殖场伙计推着水车来运水,水车轱辘 “吱呀” 响,得两个人推着才能动;城外灵田旁,青羽族的猎手正用竹管往田里引水,竹管不够长,还得来回接,忙得满头汗。
“再这么跑下去不是办法!” 王二挤在运水队伍里,看着大家累得直喘气,忍不住往李猛的住处走。他原是西边部落的人,逃难前跟着族里老人学过打井,能看土色辨水源,还会用木架加固井壁:“李首领,城里现在人多了,城外又种了灵田,光靠河边取水太费劲 —— 俺想领着人打两口深井,一口放居民区,一口放灵田旁,以后大伙洗衣做饭、浇田都方便!”
李猛正愁运水耽误建民房的事,听了眼睛一亮:“你真会打井?” 王二当即蹲在地上,用树枝画井的模样:“俺以前在旧部落打过三口井,知道怎么选地方 —— 得找黏土多、土色发黑的地,这样水旺还不漏水;井壁得用木圈箍着,防塌;井底铺青石,能滤泥沙。”
两人当即满城选址 —— 第一处选在居民区中间,旁边就是学堂和匠作坊,居民出门就能打水;第二处选在城外灵田西侧,离竹管渠不远,既能浇田,又能供养殖场用水。王二蹲在选好的地块上,抓起一把土揉碎:“你看这土,黑中带黏,攥成团不散,底下准有水!”
消息传开,各族比打城外田时还积极 —— 石肤族的石勇扛着凿石斧来的最早:“硬土层、石头块,俺们来凿!保证挖得又快又深!” 人族的阿明领着工匠,扛着刚砍的青松木:“俺们做井壁木圈,每挖三尺就箍一层,绝不让井壁塌了!” 狐人族的狐烈带着族里汉子,推着木车来运土:“运土的活交给俺们,保证井边不堆泥!”
清晨的雾气还没散,第一口井(居民区那口)就动工了 —— 王二站在井坑边指挥,先让石肤族用凿石斧挖表层松土,土块刚挖出来,狐人族就装车运到城外的空地上;挖到五尺深时,土层变硬,石壮举着玄铁石锤往下凿,“咚!咚!” 的凿土声震得地面都发颤,每凿下一块硬土,就有人用木筐吊上来;挖到八尺深,王二喊停:“该下木圈了!” 人族工匠立马把提前做好的圆形木圈(松木拼成,外用灵草绳捆紧)放进井坑,木圈正好卡在井壁上,牢牢护住四周。
孩子们也围在井边看热闹 —— 阿牛蹲在井边,帮着递小铲子;丫丫则帮着青羽族的猎手捡木材,青羽族正忙着做井轱辘:“等井挖好,安上轱辘,摇着就能抽水,比挑水省劲!”
挖到一丈二尺深时,意外来了 —— 石勇的凿石斧 “当” 的一声撞在硬物上,火星都溅了出来。“是岩层!” 王二趴在井边往下看,借着马灯的光,能看见井底泛着青灰的岩石层,“别硬凿!” 他让工匠递下一根带尖的长木杆,“先找岩层的缝隙,把木杆插进去,浇点水,等木头发胀撑开缝,再凿就容易了!”
按他说的做,果然管用 —— 木杆泡胀后,岩层裂开细缝,石肤族再用凿石斧一凿,岩石就碎成小块,很快就凿透了岩层。刚凿透没一会儿,井底就渗出了细细的水珠,王二笑着喊:“着水了!再挖三尺,水就够深了!”
三天后,第一口井挖到一丈五尺深,井底积了半尺深的清水,清澈得能看见井底的青石(石肤族铺的,滤泥沙用)。人族工匠给井口搭了木井架,青羽族做好的井轱辘也装了上去,还缠上了粗麻绳,挂着木桶。王二第一个摇轱辘 —— 木桶 “扑通” 放进井里,摇上来时,清水满得晃出桶沿,他尝了一口:“甜!比河水软,洗衣做饭都好!”
居民们立马围上来 —— 张婶抢着接了一桶,笑着说:“以后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去河边排队了!在家门口就能打水,洗衣做饭省老劲了!” 马大壮也赶过来,看着井水直点头:“养殖场的羊以后也能喝上干净水,俺这就去把第二口井的水引到鸭塘!”
第二口井(城外灵田旁)的开凿更顺利,因为靠近河边,挖到一丈深就见水了。王二特意让石肤族在井底留了个小口,接了竹管通到灵田的渠里:“以后浇田不用再从河边引水,摇着井轱辘就能灌渠,省得竹管来回接!”
五天后,两口深井全完工了 —— 居民区的井旁围了半圈石凳,居民们提着水桶,排队摇轱辘,说说笑笑;城外灵田旁的井边,张老栓正指挥人往渠里放水,清水顺着竹管流进灵田,稻苗喝饱了水,叶片都透着精神。
李猛来巡查时,王二正帮着调整井轱辘的绳子:“这井能供半个城的人用水,井底的青石每半个月换一次,保证水干净;井沿的木架俺们会定期检查,坏了就修。” 李猛拍着他的肩:“以前只知道你会编竹筐,没想到还会打井 —— 这两口井,解了大难题!”
傍晚时分,两口井旁还很热闹 —— 居民区的井边,妇女们聚在一起洗衣,棒槌敲在石板上 “砰砰” 响,笑声传得老远;城外灵田的井边,马大壮的伙计正往水车桶里装水,准备拉去养殖场;孩子们则围着井轱辘转,阿牛学着摇轱辘,丫丫在旁边帮着扶水桶,井水晃出的水珠溅在他们脸上,凉丝丝的。
王二坐在井旁的石凳上,看着满是生机的景象,手里攥着块刚从井底捞上来的青石:“俺以前在旧部落打井,总怕魔族来毁,现在新夏城有高墙护着,这井能安安稳稳用好几年。以后要是人再多,俺们还能再打几口,保证大伙不缺水!”
夜色中的深井旁,挂起了马灯 —— 灯光照在井水里,泛着细碎的光;井轱辘静静地立在那,等着明天清晨第一桶水的摇晃;灵田的稻苗在井水流过的渠边轻轻晃,像是在感谢这口及时的甘泉。
所有人都知道,这两口深井不只是 “解渴的泉”,更是新夏城作为城邦 “民生兜底” 的证明 —— 从缺粮到粮满仓,从挤着运水到家门口取水,每一件小事的解决,都让这座城更像 “家”。而这两口井,也像两颗定心丸,为后续接纳更多归附部落、扩种更多灵田,筑牢了最基础的 “水保障”,让新夏城朝着人皇城的目标,又稳实地迈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