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兵工厂的试验场上,气氛有些凝重。苏婉研发的火箭弹推进剂又出了问题——连续三次试射,火箭弹的飞行轨迹都像喝醉了酒似的,歪歪扭扭,最后一头栽进土里。
“见鬼了!”牛大力从观测点跑回来,抹了把脸上的土,“苏同志,你这火箭弹咋还学会扭秧歌了?”
苏婉推了推眼镜,盯着记录本上的数据直皱眉:“燃速不稳定,误差达到15%。这样打出去,能不能命中全看运气。”
王老铁蹲在一旁抽着烟袋:“要俺说,能响就不错了。咱们这土作坊,还能指望造出洋人那种精密玩意儿?”
“不行!”苏婉倔强地摇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战场上,这关系到战士们的性命!”
她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一遍遍调整配方。硝化棉的比例调了又调,氧化剂换了又换,可燃速误差始终在10%以上徘徊。
这天深夜,实验室里还亮着灯。林烽查夜路过,看见苏婉趴在实验台上睡着了,眼镜滑到了鼻尖,手里还攥着一份试验记录。
他轻轻取下眼镜,正要给她披件衣服,苏婉突然惊醒:“啊!我怎么睡着了!还有一组数据没记录...”
“别太拼命了。”林烽把热粥推到她面前,“听说又遇到难题了?”
苏婉苦恼地揉着太阳穴:“燃速始终不稳定。理论上配方没问题,可实际燃烧时总是有波动。”
林烽拿起试验记录仔细翻看,突然问道:“你试过在推进剂里加金属粉末吗?”
“金属粉末?”苏婉一愣,“为什么要加那个?”
“我造高射机枪时发现,”林烽解释道,“枪管里镀一层铜,散热会均匀很多。我在想,是不是铜能调节热传导...”
这个想法让苏婉眼睛一亮:“对啊!金属粉末可以改变热传导率,进而影响燃速!我怎么没想到!”
她立即翻出化学书籍,果然找到相关记载:某些金属粉末可以作为燃速调节剂。
第二天一早,苏婉兴冲冲地找到林烽:“厂长,您那个想法可能真管用!不过加什么金属,加多少,还得试验。”
试验立即展开。第一次,苏婉加入了过量的铜粉,结果推进剂燃烧太快,直接把试验装置炸上了天。
“我的娘啊!”牛大力看着天上的黑烟,“苏同志,你这是要造二踢脚还是火箭弹啊?”
第二次,铜粉加得太少,几乎没效果。火箭弹飞出去不到一百米就开始打转,最后像个陀螺似的在原地转圈。
小豆子看得直乐:“这火箭弹还会跳华尔兹呢!”
连续失败让苏婉有些气馁。这天晚上,她独自在实验室核算数据,林烽端着晚饭进来。
“别急,慢慢来。”林烽把饭菜推到她面前,“我造第一挺高射机枪时,失败了几十次呢。”
苏婉叹了口气:“可是前线的同志们等不起啊。丁团长昨天又来信催问火箭筒的进展。”
林烽拿起试验记录看了看,突然指着一组数据:“你看这里,加入2%铜粉时,燃速波动最小。为什么不围绕这个比例做文章?”
苏婉仔细一看,果然如此:“我怎么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新的试验开始了。苏婉以2%铜粉为基础,上下微调比例,同时严格控制铜粉的颗粒度。
这次的效果立竿见影!推进剂燃烧平稳,火箭弹飞行轨迹笔直,准确命中目标!
“成功了!”试验场上欢声雷动。
测量结果显示,燃速误差从原来的15%缩小到了5%!这个精度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实战需要。
牛大力扛着命中靶心的火箭弹残骸跑回来,激动得语无伦次:“神了!真神了!这回指哪打哪!”
王老铁也服气了:“厂长,您这机械匠人,还能懂化学?神了!”
林烽谦虚地摆摆手:“我哪懂化学,就是根据造枪的经验瞎猜的。”
苏婉却认真地说:“这不是瞎猜。厂长是从热传导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这是跨学科的思维!”
这次成功让两人都深受启发。从此,兵工厂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机械组遇到难题时,会请苏婉从化学角度分析;化学组遇到瓶颈时,会找林烽从机械结构上想办法。
一天,火箭筒的击发装置出了问题,总是延迟发火。林烽带着机械组忙活了三天都没解决。
苏婉过来看了看,建议道:“要不要在击发药里加点镁粉?镁粉燃点低,应该能改善发火性能。”
一试之下,果然立竿见影!
又一次,苏婉在研制新式炸药时遇到瓶颈,炸药总是不能完全爆轰。林烽观察后说:“是不是外壳强度不够,导致能量泄漏?试试加厚弹壳。”
改进后,炸药威力立即上了一个台阶。
这种跨专业的合作很快结出硕果。火箭筒的性能越来越稳定,射程和精度都大幅提升。
李云龙来验收时,看着火箭筒百发百中的表现,惊讶得合不拢嘴:“好家伙!这精度,都快赶上狙击步枪了!”
丁伟更是激动:“有了这个,看小鬼子的铁王八往哪跑!”
庆功会上,林烽特意举杯敬苏婉:“同志们,这次火箭筒研发成功,苏婉同志居功至伟!”
苏婉却连忙摆手:“要不是厂长提出加铜粉的建议,我现在还在实验室里抓瞎呢!”
老张看着默契配合的两人,悄悄对王老铁说:“看见没?这就叫文武相济!”
牛大力更是直言不讳:“要俺说,厂长和小苏老师就是天生一对!一个会造枪,一个会配药,绝配!”
这话让苏婉顿时红了脸,林烽也难得地有些不好意思。
就在这时,通讯员送来紧急情报:日军改进了装甲车,正面装甲加厚到30毫米!
林烽看向苏婉,目光坚定:“看来,咱们的火箭弹威力还得继续提升!”
苏婉推推眼镜,自信地说:“厂长,我正好有个新想法。如果能改变战斗部形状,应该能提高穿甲能力。”
新的挑战已经来临,但这一次,兵工厂上下都信心满满。在默契的配合下,他们相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