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天气越来越冷了,瓦窑堡兵工厂却因一个突如其来的难题陷入了困境。林烽站在材料仓库里,看着空荡荡的钢材货架,眉头紧锁。
厂长,这可咋整?牛大力急得直搓手,高射机枪的底盘支架需要特种钢材,咱们库里就剩这么点了,连一副支架都做不出来!
老张翻着材料清单,也是一脸愁容:周边能收的废钢都收完了,鬼子最近又封锁得紧...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王老铁带着徒弟们正在拆解前几天缴获的日军铁轨,准备回炉重炼。
林烽的目光突然定格在那些弯曲的铁轨上,眼睛渐渐亮了起来:等等!也许我们根本不用找新钢材!
牛大力顺着林烽的目光看去,疑惑地问:厂长,您该不会是想用这些铁轨做支架吧?这玩意儿行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林烽快步走到铁轨前,用手敲了敲,你们听这声音,密度足够,韧性也好。
王老铁闻言也凑过来,掏出随身携带的小锤子敲打了几下,点点头:厂长说得在理。这铁轨钢比普通钢材强多了,就是形状太别扭,得好好改造。
说干就干。研发组立即开始试验。第一次尝试时,牛大力非要亲自上阵,结果一锤子下去,铁轨直接裂开了一道缝。
完了!牛大力哭丧着脸,我就说这玩意儿不行!
小豆子仔细检查裂缝,突然说:牛主任,不是铁轨不行,是您的方法不对。铁轨要先用文火煨软,不能直接锻打。
王老铁赞许地点头:小豆子说到点子上了!这锻铁就像炖肉,火候不到嚼不烂,火候过了就糊了!
第二次试验,小豆子改进了工艺。他先搭建了一个特制的焖炉,把铁轨段放入其中,用炭火慢慢加热。
要烧到暗红色,小豆子一边观察火候一边讲解,这时候铁轨既有塑性又不会过烧。
当铁轨烧到恰到好处时,王老铁带着徒弟们开始锻打。叮叮当当的锤击声中,弯曲的铁轨渐渐被敲直,然后按照图纸开始塑形。
往左一点!对!林烽亲自在一旁指导,注意保持厚度均匀!
经过一个上午的奋战,第一副用铁轨钢打造的底盘支架终于成型。牛大力拿起成品,掂了掂分量,咧着嘴笑:好家伙,比设计的重了两斤,不过结实!
老张用游标卡尺仔细测量后报告:各项尺寸符合要求,就是重量超标。
重量不是问题!林烽一挥手,关键是能不能承受后坐力。马上安装测试!
测试场上,新打造的铁轨钢支架被安装到高射机枪底座上。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机枪手装填弹药。
第一次试射,准备!林烽亲自发令。
砰!砰!砰!
三发点射,支架纹丝不动。
连续射击测试!
哒哒哒...
机枪喷吐着火舌,支架依然稳如泰山。
测试结束后,技术人员立即上前检查。小豆子拿着测量仪器,兴奋地报告:支架无变形,连接处无松动,完全符合要求!
赵小花也算出了成本:用铁轨钢代替特种钢材,成本降低了50%!
太好了!林烽激动地拍案而起,这下咱们的高射机枪可以量产了!
消息传开,整个兵工厂欢欣鼓舞。王老铁更是得意地捋着胡子:俺早就说过,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管用!
李云龙听说后,特意跑来参观。当他得知支架是用铁轨打造时,惊讶得合不拢嘴:好家伙!你们这是把鬼子的铁路都搬来了?下回老子多拆几段铁轨送来!
小豆子却已经在思考新的改进:厂长,我觉得支架结构还能优化。如果在这里加个加强筋,重量应该能减下来一斤。
林烽赞许地说,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随着铁轨钢支架的成功,高射机枪的生产进度大大加快。月底时,兵工厂已经生产出二十挺双联装高射机枪,全部配备给各主力部队。
一天,前线传来捷报:新一团用高射机枪击落了一架日军侦察机。李云龙在电报中特别提到:铁轨支架稳得很!连续射击两百发都不带晃的!
读着捷报,王老铁激动得老泪纵横:值了!俺这辈子值了!
牛大力也彻底服气了:厂长,还是您有眼光!谁能想到这破铁轨比新钢材还管用!
林烽站在车间里,看着工人们忙碌地锻打着铁轨,心中充满感慨。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中国军工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而这些用日军铁轨打造的高射机枪,正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保卫着祖国的蓝天。每一发射向敌机的子弹,都凝聚着兵工人的智慧与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