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检阅完准备第一批登陆的队员的装备后,朱高煦意犹未尽,又在军官的陪同下,深入到底舱的军械库和后勤仓库,他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四弟究竟为这次远征,准备了何等程度的细节。

在军械库,他看到了码放整齐、油光锃亮的“靖海二式”步枪备用枪管和核心零件,以及一箱箱封装严密、标注清晰的定装弹药。不仅仅是步枪弹,还有为“龙吟”短铳配备的专用短弹,为各型火炮准备的实心弹、开花弹、榴霰弹,甚至还有一批特制的、用于爆破障碍物和城寨门的炸药包和工兵铲。

“王爷,此乃‘爆破筒’,内填高能炸药,可由工兵匍匐接近后,用于摧毁倭寇土木工事。”

“此乃‘信号火箭’,有红、绿、白三色,用于不同情况下的战场联络。”

“这是‘照明火箭’,夜间作战时发射升空,可短暂照亮大片区域。”

每一样装备,都设计巧妙,用途明确,而且都实现了标准化和模块化,便于生产和补给。朱高煦拿起一个工兵铲,铲头是精钢打造,一侧开刃,可砍可挖,另一侧是锯齿,木柄中空,里面甚至还藏着几根应急用的火柴和一小卷绷带!这种将工具功能发挥到极致、并考虑战场应急需求的设计,让他再次无言。

来到后勤仓库,更是让他大开眼界。

除了堆积如山的标准单兵口粮和饮用水(大量采用铝制水壶和木桶封装),他还看到了特制的“海上蔬菜”——一种用豆类发芽制成的豆芽菜,可以在航行中少量补充维生素。有专门为伤员准备的、更容易消化的糊状营养餐。有大量的备用军服、靴子、雨披。甚至还有针对不同伤情的手术器械包、消毒用的酒精、包扎用的绷带纱布,都分类存放,井然有序。

“王爷,晟王殿下反复强调,‘后勤乃胜利之本’。他曾言,‘兵无粮则散,器无备则废,伤无医则亡’。故此次远征,后勤物资准备,力求冗余,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后勤官恭敬地汇报着。

朱高煦走到一个标注着“净水”的区域,看到除了清水,还有大量的明矾和一种特制的过滤布(类似早期的活性炭过滤原理,由系统提供基础知识)。“这是?”

“回王爷,此乃应急净水装置。若在岛上找不到可靠水源,可用此布过滤浑浊之水,再加入明矾沉淀,可大幅降低患病风险。晟王殿下说,倭国许多河流看似清澈,实则多有肉眼难见之虫卵病菌,不可不防。”

听到这里,朱高煦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从巨舰大炮,到单兵步枪;从思想教化,到驱虫药囊;从压缩干粮,到净水布……四弟的思维,仿佛一张无形而精密的大网,将这次远征所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无论宏细,都笼罩其中,并提供了堪称完美的解决方案。

他回想起李振邦教化使对倭寇战术、习性的如数家珍,再结合眼前这些针对性极强的装备和物资,一个清晰的结论浮现在他脑海中:四弟对倭国的了解,绝非停留在书本和道听途说!他必然早已派出了大量精干细作,深入倭国,对其地理、气候、人文、乃至各股势力的底细,进行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渗透和侦查!否则,绝无可能做到如此精准的预判和准备!

这份隐于幕后的情报工作,其价值和难度,丝毫不亚于打造一支无敌舰队!

朱高煦独自一人回到舰长室,站在那幅巨大的海图前,目光深邃。窗外,是无垠的大海,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对那位远在京师、年龄比他小上许多的四弟的复杂情绪。

有震惊,有敬佩,有感激,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庆幸。

震惊于四弟布局之深远、思虑之缜密。

敬佩于其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创造力。

感激其为自己、为这支舰队所做的一切堪称“保姆级”的周到安排。

庆幸的是,这样一位惊才绝艳、智深如海的人物,是他的亲弟弟,是与他并肩作战的伙伴,而非需要你死我活的对手。

“四弟啊四弟……”朱高煦摩挲着腰间那把冰凉而精致的“龙吟”短铳,喃喃自语,“你将一切都算计到了骨子里,让二哥我这仗,打得是既安心,又……颇有压力啊。”

安心,是因为后顾无忧,装备精良,情报准确,士气高昂。

压力,则是因为他深知,自己手握的是一支凝聚了四弟无数心血和期望的、前所未有的力量。他必须打得漂亮,必须赢得彻底,才能不负四弟这番旷古烁今的苦心经营和庞大投入。

距离预定的登陆日,只剩下最后三天。海面上的气氛愈发凝重,连海鸥的鸣叫都仿佛带着一丝紧绷。按照北大明水师新颁的《战时条例》,在经历最终战备检查后,所有即将参与首波登陆作战的官兵,被给予了半日难得的休整时间,并被鼓励——或者说,是被要求——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写下寄给家乡亲人的信件。

条例中明确写道:“凡临战将士,皆可书写家信,由军中文书代笔或自行书写,交由教化使统一封存。若将士凯旋,信件发还;若有不测,此信将连同抚恤金及军功章,一并送至其家人手中。此乃告慰亲心,亦坚定我辈为国戍边之志也。”

这条规定,最初源自朱高晟的提议。教导员对朱高煦解释:“王爷,我们殿下说将士们并非无情之战争机器。让他们在决战前,有机会对家人留下言语,既能缓解其思乡之情与临战压力,亦能让他们更加明确为何而战——为了身后那些他们深爱并渴望守护的人。这封家书,有时比任何动员更能凝聚死战之心。”

此刻,在“定远”舰以及各舰相对宽敞的甲板、餐厅区域,随处可见三五成群坐在一起的官兵。军中识字的文书和教化使们忙碌地穿梭其间,为那些不识字的老兵代笔。更多的人,则是利用发放的统一信纸和铅笔(研究所的新产品,便于携带和书写),笨拙而认真地自己写着。海风偶尔会调皮地掀起信纸的一角,引来士兵们一阵手忙脚乱的按压,脸上却并无多少烦躁,反而带着一种庄重的温柔。

朱高煦在处理完军务后,信步走下舰桥,无声地融入到这肃穆而温情的气氛中。他没有惊动太多人,只是默默地在一旁观察。他看到年轻的水兵咬着笔头,眉头紧锁,似乎在斟酌每一个字;看到满脸风霜的老兵,对着文书口述,语气平静地交代着家里的田亩、孩子的婚事,仿佛只是出一趟远门;他也看到有人写着写着,便偷偷抬手抹一下眼角,然后将信纸捂得更紧。

这种弥漫在钢铁战舰之上的、浓郁的人情味,与他过往经历的每一次战前准备都截然不同。没有狂饮的壮行酒,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只有一种沉静的、源于内心深处的力量在流淌。

他走到一群正围坐在一位年轻教化使身边的陆战队员旁边。那名教化使显然忙不过来,好几个士兵在排队等候。朱高煦见状,很自然地挽起袖子,在一张空着的弹药箱旁坐下,拿起一副备用的笔墨。

“来,谁要写信?本王替他写。”他声音平和,不带丝毫王爷的架子。

周围的士兵们先是一愣,随即露出受宠若惊的神情。汉王殿下亲自为他们写家书?这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个胆子稍大的年轻士兵,名叫王栓柱,来自山东登州,鼓起勇气,有些结巴地开口:“王……王爷,俺……俺想给俺娘写封信。”

“好,你说,本王写。”朱高煦铺开信纸,蘸饱了墨,示意他开始。

王栓柱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话语清晰些:“娘,儿栓柱一切安好,勿念。俺们现在在海上,坐着晟王殿下造的大铁船,稳当着哩,比咱家那渔船还稳……吃的也好,顿顿有鱼有肉,还有白面馍馍,比在家里吃得还好……王爷和上官们对俺们都很好……”

他说得很琐碎,都是些日常的平安话,语气里却充满了对当前生活的满足。朱高煦一字不落地认真写着,心中却有些诧异。这士兵言语间,对他这个王爷只有恭敬,但提及“晟王殿下”和“长官们”时,那种信赖感似乎更为自然和深厚。

写到末尾,王栓柱顿了顿,脸上闪过一丝复杂,但很快被坚定取代:“娘,儿马上就要去执行军务了。您放心,儿现在身子骨结实,手里有最好的家伙事儿,身边都是过命的兄弟,没啥好怕的。咱家现在分了田,您也不用再给地主老爷家扛活了,弟弟妹妹还能去学堂认字,这都是托了晟王殿下的洪福,是朝廷的恩典。儿在外面,定会好好干,多立功劳,不给咱老王家丢人,也不辜负了这份恩情。您在家保重身体,等儿回来孝敬您。”

他没有提可能的风险,没有提对死亡的恐惧,只是平静地述说着现状,表达着对未来的期待,以及那份深植于心的感恩。

朱高煦写下最后一个字,放下笔,看着王栓柱,忍不住问了一句:“栓柱,你……就没有别的要跟你娘说了?比如……”他想问“比如若是回不去了,有什么最后的嘱托”,但话到嘴边,又觉得在此刻问出,太过残忍。

王栓柱似乎明白了朱高煦未尽之意,他挺直了胸膛,那张还带着些许稚气的脸上,露出一个混合着憨厚与决然的笑容:“王爷,没啥别的了。家里现在啥都好,田地、学堂、还有您和晟王殿下保证的抚恤,俺娘以后日子有依靠,弟弟妹妹有前程,俺没啥不放心的。上了岸,俺就跟着长官,指哪儿打哪儿!能砍倭寇的脑袋立功最好,就算……就算运气不好,那也是为了保住咱家现在的好日子,值!”

他的话语朴素至极,却带着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那不是被煽动起来的狂热,而是基于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亲眼见到生活改善后,产生的最原始、最坚定的扞卫之心。

朱高煦默然,将写好的信纸吹干,仔细折好,递给王栓柱。后者珍重地接过,小心翼翼地塞入怀中贴身处。

接着,又有几名士兵鼓起勇气,请汉王代笔。他们的家书内容大同小异,报平安,描述舰上的新奇见闻和优渥生活,叮嘱家人遵守朝廷新政(如按时缴纳新式农业税、送孩子入学),最后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晟王殿下”和朝廷恩德的感激,以及为此奋战到底的决心。几乎没有人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或者提出额外的、个人化的请求。

“王爷,家里都安排好了,没啥可说的。”

“有殿下和朝廷在,俺们后路无忧,只管往前冲!”

“相信王爷,相信晟王殿下!”

类似的话语,不断地传入朱高煦的耳中。他最初只是感动于士兵们的淳朴和勇敢,但听着听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混杂着震惊与困惑的情绪,开始在他心中蔓延。

这些士兵,大多出身贫寒,许多人是曾经的卫所军户子弟,或者是失去土地的流民。在旧有的制度下,他们是被层层盘剥、生活无望、被迫当兵吃粮的底层。打仗对他们而言,是徭役,是负担,甚至是绝路。临战之前,往往需要靠严酷军法弹压,靠虚无的封官许愿激励,即便如此,逃营、怯战者亦屡见不鲜。

可眼前这些士兵呢?

他们眼神明亮,身姿挺拔,对手中的武器如臂使指,对战术条令了然于胸。他们不惧战斗,甚至跃跃欲试。更关键的是,他们发自内心地相信,他们是在为自己、为家人、为一个能让他们过得更好的“朝廷”而战!他们相信,无论生死,身后事皆有依靠!

这种信念,这种精神状态,是朱高煦在过去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从未大规模见过的!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大明立国之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设立的“军户制度”。初衷是为了保证兵源,让军人世代为兵,父子相承,形成稳定的军事集团。然而历经百年,这项制度早已弊端丛生。军户土地被侵占,生活困苦,军官视士兵为奴仆,克扣粮饷,役使如牛马。军户子弟千方百计想要脱籍,军队战斗力每况愈下,卫所兵到了后期,甚至连维持地方治安都力不从心,空额严重,器械废弛。

他父皇朱棣依靠的是能征善战的藩王护卫和后期招募的职业兵(如神机营),才打下了这永乐江山。但本质上,并未触动那已然腐朽的卫所根基。

而四弟高晟所做的,看似没有直接废除军户制,却是在从根本上瓦解其存在的土壤!

他推行新的《军人抚恤优抚条例》,让士兵不再担心死后家人沦落;

他提高军饷,改善待遇,让当兵成为一份有尊严、有吸引力的职业;

他兴办工厂,开垦荒地,分流人口,给了底层百姓除了当兵或佃户之外的活路;

他建立学堂,推广教化,打破了知识的垄断,也让士兵明白了更多道理;

他在军队中推行严格的纪律和公平的晋升机制,打破了旧式军队的人身依附和论资排辈;

……所有这些举措,汇聚在一起,最终塑造出了眼前这群——不再是为了生存而被迫打仗的“军户”,而是为了守护既得利益和未来希望而主动请战的“职业军人”或者说“公民士兵”!

他们不是因为祖辈是军户而不得不当兵,而是因为当兵能获得尊重、保障和荣耀,并且他们清晰地知道为何而战!

“或许……太祖皇帝当年设立的军户制度,本身就走错了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至极的念头,如同暗夜中的闪电,骤然劈开了朱高煦的思绪。“将人强行束缚在土地上、束缚在兵籍上,最终只会制造出怨气冲天的奴隶,而非保家卫国的战士?”

“真正的强军,不在于有多少世袭罔替的军户,而在于能否让普天之下的百姓,都自愿为了守护这个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国家而拿起武器!”

四弟没有去费力修补那千疮百孔的旧船,而是直接打造了一艘全新的、更强大的巨舰!他绕开了祖制的桎梏,从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思想教育等多个维度,重塑了“兵”的来源与灵魂!

想通了这一点,朱高煦感到一阵心惊,随即是豁然开朗般的震撼。他再次深切地体会到,他与四弟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能力,更是对时代、对制度、对人性的理解深度!四弟所图所思,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军事改革,而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这支军队,只是这场变革最直观、最锋利的体现!

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荡,回到舰长室,铺开信纸,他要立刻给四弟写一封信。不是汇报军情,而是倾诉他此刻的所见所思。

“与四弟书

四弟惠鉴:

兄航于海,见将士书家信,言朴志坚,感佩之际,心潮难平。昔者,兄唯知将士效命,缘主帅之能、军法之严。今观吾新军,方悟“为何而战”四字,重逾千钧!彼辈皆言,家得分田、子弟入学、后路无虞,皆赖弟之新政。故其甘心效死,非为兄,非为虚名,实为卫弟所开之新世也!

由是,兄思太祖所立军户之制,百年积弊,徒耗国帑,徒增怨怼,实非良策。弟虽未明言废之,然行事皆在釜底抽薪,另辟蹊径。此等识见魄力,兄远不及也。

望弟在京,善自珍重。兄必率此虎贲之师,犁庭扫穴,扬威域外,以赫赫战功,为弟之宏图,添最重一笔!届时,兄当与弟共饮凯旋之酒,细论强军治国之道。

兄 高煦 手书

他将信仔细封好,命亲信用最快的方式送回天津卫,再转递京师。做完这一切,他再次走到舷窗边,望着远方海平面上那隐约可见的、属于倭国的陆线阴影。

心中,再无丝毫疑虑与沉重,只剩下无比的坚定与豪情。

这支军队,是四弟心血的结晶,也是大明未来的方向。

而他,朱高煦,将作为这柄利剑的执掌者,亲手为其开锋,在这异国的土地上,证明这条新路的正确与强大!

“传令全军!”他沉声下令,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明日拂晓,按预定计划,展开登陆作战!让倭寇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明王师!”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龙血战神临高启明帝临鸿蒙大魏宫廷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重生我无敌虎狼之师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穿成了豪格,提前共和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狂妃错爱:冷魅王爷下堂妃我真不是暴君步步生莲公子饶命寒门败家子食物链顶端的佣兵穿成废柴皇子的我藏不住了南宋异闻录大乾逍遥纨绔最强医仙混都市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不当堂主好不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逍遥的王爷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钢轨上的家族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