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无心插柳柳成荫
十月的最后一天,秦墨坐在副县长办公室里,望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恍惚间觉得这一切都不真实。三个月前,他还是河口镇的党委书记,每天操心的是哪个村的道路要修,哪户村民的危房要改造。而现在,他坐在这间宽敞的办公室里,每天面对的是全县的农业规划、产业布局、扶贫资金分配。
“秦县长,这是各乡镇报上来的冬种情况统计表,需要您签字。”秘书小陈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摞文件放在办公桌上。
秦墨机械地拿起笔,在文件右下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看着“秦墨”两个字后面自动跟上的“副县长”头衔,他忍不住苦笑。这一切,真的不是他想要的。
他原本的计划很简单:在体制内混个温饱,暗中积累人脉和资金,等时机成熟就下海经商。凭借超前二十多年的见识,成为富翁不是难事。可现实是,他不仅没机会经商,反而在仕途上越走越远。
“我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秦墨放下笔,揉了揉太阳穴,开始回想这段“阴差阳错”的升迁路。
一切始于那次莫名其妙的公务员考试。他本意是交白卷落榜,结果笔试第一;面试时他极力表现得不适合官场,反而被认为“有个性、可塑之才”;分配到市府办后,他只想混日子等辞职,却因几次“无心之言”被领导赏识;下派到河口镇,他本打算熬过基层经历就走人,却阴差阳错搞出了成绩;如今,更是因为前任出事,他被推上了副县长位置。
“秦县长,三点的扶贫工作协调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小陈的声音把他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会议室里,各部门负责人已经到齐。见秦墨进来,大家纷纷起身。农业局赵局长热情地拉开主位旁的椅子:“秦县长,这边请。”
秦墨下意识地想谦让,突然意识到自己现在是分管领导,这个位置就该他坐。这种身份的转变,他至今未能完全适应。
会议讨论的是冬季扶贫资金分配方案。当听到某局提出的方案明显偏向县城周边乡镇时,秦墨忍不住打断:“这个方案有问题。偏远山区才是扶贫重点,资金应该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
话一出口,他立刻后悔——又忍不住“多管闲事”了。按照他的“不当官”计划,这种得罪人的话根本不该说。
然而,与会的山区乡镇长们眼睛一亮,纷纷附和。最终方案按照秦墨的意见进行了调整。
散会后,龙山镇党委书记老李特意留下,激动地握着秦墨的手:“秦县长,感谢您为我们山区说话!往年分资金,我们总是吃亏。”
看着老李真挚的表情,秦墨心中一动。也许,在这个位置上,确实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晚下班回家,林芷若已经准备好晚饭。看着妻子在厨房忙碌的身影,秦墨心中涌起一阵愧疚。结婚三个月,他几乎天天加班,家的概念就是这套县委家属院的单元房。
“今天怎么样?”林芷若端上最后一道菜,轻声问。
“又签了一堆文件,开了三个会。”秦墨叹气,“芷若,说真的,我从来没想过要当这个副县长。”
林芷若给他盛了碗汤,微笑:“可是这个县需要你这样的副县长啊。”
“我需要的是经商赚钱,不是当官!”秦墨有些激动,“我原本计划现在应该已经在深圳上海考察市场了,而不是在这里批阅永远批不完的文件!”
林芷若握住他的手:“但你想想,自从你当上副县长,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实事?龙山镇的路修通了,山区学校的危房改造了,河口镇的中药材产业做起来了...这些,不比你个人赚钱更有意义吗?”
秦墨沉默。妻子说的是事实。在副县长这个位置上,他确实能影响的层面更广,能帮助的人更多。但这不是他重生一世的初衷啊!
第二天调研途中,秦墨特意让司机绕道去河口镇的中药材基地。下车的那一刻,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原本荒芜的山坡,现在是一片整齐的药田;药农们正在田间忙碌,脸上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秦县长!”基地负责人老杨远远地跑过来,紧紧握住秦墨的手,“您看,按照您指导的标准化种植,今年的药材长势特别好!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
老杨兴奋地介绍着基地的发展,周围的药农也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家里的变化:孩子上学的钱有了,破房子翻新了,有的甚至买了小货车...
“都是秦县长您的功劳啊!”老杨感慨道,“要不是您当年坚持引进这个项目,我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看着一张张朴实的笑脸,秦墨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前世在档案局混到退休,他从未体会过这种被需要、被感激的感觉。也许,人生的价值,真的不只是财富的积累。
回县城的路上,秦墨一直沉默。司机从后视镜看了他几次,欲言又止。
“小王,有话直说。”秦墨主动开口。
司机犹豫了一下:“秦县长,我说句实在话,您可能不爱听。我觉得,您天生就是当官的料。”
“为什么这么说?”
“我跟过好几任领导,您是唯一一个下乡不提前打招呼、吃饭必付钱的。老百姓都说,您是真心为他们着想。”小王语气诚恳,“这样的官,我们盼都盼不来呢。”
秦墨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村庄,心中波澜起伏。是的,他从未刻意追求仕途,但每当看到需要帮助的群众,看到不合理的现象,他总是忍不住要管一管。而这种“多管闲事”,恰恰是官员最需要的品质。
晚上,秦墨与林芷若散步到县委大院后的山坡上。俯瞰县城的万家灯火,他长长舒了口气。
“我想通了。”秦墨轻声说,“既然命运把我推到这个位置,我就好好干。不为升官发财,只为对得起这份责任,对得起老百姓的期望。”
林芷若靠在他肩上:“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月光下,秦墨的目光变得坚定。重生一世,也许最大的金手指不是预知未来,而是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而他的选择,就是在这个位置上,尽己所能,造福一方。
一周后,在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上,秦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规划:利用山区自然优势,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造区域品牌。与以往不同,这次他是全心投入,调动所有资源推进这项工作。
会议结束后,县委书记特意留下他:“小秦,近来的工作很有起色!看来已经完全进入角色了嘛!”
秦墨微笑回应,心里却泛起一丝苦涩:他是真的“进入角色”了,那个经商致富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远。
然而,就在他逐渐接受副县长这个身份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让他的仕途再次出现变数。
十二月初,市调查组突然进驻县里,对秦墨进行任职考察。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这并非普通考察,而是有人持续举报秦墨“提拔过快”“资历不足”。
面对调查,秦墨心态平和。他已经想通:能继续为民服务固然好,如果因此去职,也许正是下海经商的契机。
考察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调查组充分肯定了秦墨的工作实绩,认为他是“年轻干部中的优秀代表”。更让人惊讶的是,考察报告还建议“加大培养使用力度”。
消息传出,县委大院里议论纷纷。大家都明白,这意味着秦墨的仕途,不仅没有受阻,反而可能更进一步。
晚上回到家,秦墨对着镜子中的自己,无奈地笑了:“不想当官,却偏偏官运亨通。老天爷,您这玩笑开得有点大啊。”
林芷若从背后抱住他:“既然天意如此,我们就顺其自然吧。”
窗外,1997年即将过去。秦墨知道,无论他愿不愿意,这条仕途已经无法回头。而前方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