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获取并送出“美军顾问意向”这份关键情报,并未带来丝毫的轻松,反而像在即将燃尽的烛火上又添了一滴滚烫的蜡油,光亮短暂地跳跃一下,随即陷入更深的、摇曳不定的阴影之中。谷正文的阴影如附骨之疽,美军态度的微妙转变揭示了外部环境的复杂与不可恃,而寓所内外那种无处不在的监视感,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身处何地。每一次情报的成功传递,都像是在刀锋上行走,消耗着我们本已不多的安全空间。
夜色深沉,台北城在湿冷的空气中沉睡,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夜的寂静与压抑。寓所内,灯火早已熄灭,孩子们也早已进入梦乡。书房的门紧闭着,厚重的窗帘将外界的光线完全隔绝,只有书桌上那盏蒙着深绿色灯罩的台灯,洒下一圈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着相对而坐的两人——老师吴石和师母王碧奎。
我(聂曦)早已识趣地退回了自己的房间,但我知道,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老师夫妇必然有一次重要的交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重得化不开的忧虑,需要最亲近的人彼此分担,也需要在交流中理清纷乱的思绪,寻找继续前行的力量。
书房内,吴石没有像往常一样伏案工作,而是靠在椅背上,双目微阖,手指无意识地揉着紧蹙的眉心。连日来的高度紧张、运筹帷幄以及面对内外压力的心力交瘁,在他坚毅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疲惫。
王碧奎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手中是一件织了一半的毛衣,但她的手指久久没有动作,目光温柔而担忧地落在丈夫身上。她没有像寻常妇人那样喋喋不休地追问或安慰,只是用这种无声的陪伴,给予他最坚实的支持。
良久,吴石缓缓睁开眼,目光落在妻子沉静的面容上,一丝复杂的情绪——愧疚、感激、依赖——从他眼底闪过。他轻轻叹了口气,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碧奎,这些日子,苦了你了。”
王碧奎放下手中的毛线,微微一笑,那笑容温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韧:“夫妻之间,何言辛苦。你在外担着天大的干系,我在家里,不过是守着这一方天地,照顾孩子,比起你来,轻松多了。”她起身,为他续上已经微凉的茶水,动作轻柔,“倒是你,我看你近来愈发清瘦了,眉宇间的愁绪也重了。是……外面的风声更紧了吗?”
吴石接过茶杯,暖意透过瓷壁传来,却似乎难以驱散他心底的寒意。他沉吟片刻,决定不再完全隐瞒,有些压力,需要有人分担,而碧奎,是他唯一可以完全信任的港湾。
“嗯,”他低声道,声音沙哑,“谷正文的人,像猎狗一样,鼻子越来越灵。聂曦的办公室被秘密搜查过了,虽然没找到什么,但这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探查,目标很可能就是我。”
王碧奎的手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脸色微微发白,但她迅速稳住了心神,语气依旧平静:“聂曦那孩子机警,定能应付。只是……他们既然盯上了,我们往后更要万分小心。家里的一切,我会再仔细梳理一遍,绝不留任何把柄。”
“不仅如此,”吴石继续道,语气凝重,“从近期一些会议和接触来看,美国人对我们的支持,并非毫无保留。他们有自己的算盘,关键时刻,未必可靠。这意味着,我们外在的依靠,并不牢固。”
王碧奎凝神听着,眉头也微微蹙起,她并非不懂政治的普通妇人,常年伴随吴石,耳濡目染,对时局自有见解。她思索着说:“如此说来,外援不可恃,内部又危机四伏,我们现在的处境,岂不是……如履薄冰,四面楚歌?” 她的分析一针见血,直接点明了核心困境。
吴石有些惊讶地看了妻子一眼,眼中流露出赞许:“你看得很准。正是如此。我们现在是在孤岛上,面对的是明处的强敌和暗处的冷箭,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还有……远在彼岸的同志们的接应。” 他说到“同志们”时,声音压得极低,充满了复杂的期望与担忧。
“那……我们送出去的消息,能顺利到达吗?朱同志她……”王碧奎忍不住问道,这是她最牵挂的事情之一,不仅关乎情报,更关乎一位女同志的安危。
“目前看,渠道还通。”吴石语气不确定,“但每一次传递,都冒着极大的风险。聂曦每次出去,我的心都悬着。朱同志那边,也只能祈祷她吉人天相,能平安归去。” 提到朱谌之,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和责任。
夫妻二人陷入短暂的沉默,空气中弥漫着对未知命运的忧虑。
过了一会儿,王碧奎再次开口,声音轻柔却坚定:“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可言。再难,我们也要走下去。你在前面冲锋陷阵,我在后面稳住这个家。孩子们还小,但只要我们在,家就在,希望就在。” 她伸出手,紧紧握住吴石放在桌面上的手,传递着温暖和力量,“我知道你心里装着天下,装着那份责任。你放心去做你该做的事,家里有我。无论发生什么,我和孩子们,都会和你在一起。”
这番话语,没有豪言壮语,却充满了沉甸甸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它源于夫妻情深,更源于对共同信念的坚守。王碧奎不仅是贤内助,更是吴石在精神上可以依靠的战友。
吴石反手紧紧握住妻子的手,冰冷的手指因这份温暖而微微颤抖。他望着妻子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坚毅的眼睛,千言万语哽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声深长的叹息和一句沉重的嘱托:“碧奎,有你这句话,我吴石此生无憾。只是……苦了你们母子。若……若真有万一,你要坚强,照顾好孩子们,想办法……活下去。”
王碧奎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涌了上来,但她强忍着没有落下,用力点头:“我答应你。但你也要答应我,无论如何,保重自己。你不是你一个人的,你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也是……很多人的希望。”
灯光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墙壁上,紧紧相依。在这危机四伏的孤岛深夜,这对革命伴侣,用最朴素的语言,进行着最深沉的交流。他们是夫妻,是亲人,更是彼此在黑暗航程中最重要的灯塔和港湾。他们的对话,没有改变外在的险恶环境,却极大地抚慰了彼此的心灵,重新凝聚了面对未知风雨的勇气。
窗外,夜色依旧浓重。但书房内,那盏小小的台灯散发出的光芒,虽然微弱,却顽强地照亮着一方天地,象征着在无尽黑暗中,永不熄灭的信念与温情。这温情,将是支撑他们走过接下来最艰难岁月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