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临时的园区办公室,祁阳花了两个小时,高效处理了“启明深瞳”的人事录用、一份与高校合作研发的保密协议初审,以及沈弘毅发来的关于“蓝湖资本”尽职调查进场安排的通知。
窗外,产业园区的灯光在夜色中连成一片,远处“灏阳”车间的轮廓在照明下显得格外清晰。他合上电脑,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但大脑仍在高速运转,梳理着产品下线后需要立即跟进的事项:送样检测、客户沟通、产能爬坡计划、应对“辉锐”舆论的预案……
清晨六点,天色微亮。祁阳的手机响起,是陈明远,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祁总,出来了!第一批成品!刚刚完成最后一道包装工序!外观检测初步合格!”
祁阳立刻起身,再次走向车间。
在恒温恒湿的成品暂存区,数袋密封在铝塑包装袋中的深灰色粉末整齐码放。这就是历经数十小时锤炼、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王工正带着质检人员,进行快速的现场取样,准备送往实验室进行首批关键指标的快检。韩教授也在一旁,仔细观察着材料的宏观状态,用手捻起少许粉末,在指间感受其粒径和流动性。
“肉眼观察,颜色均匀,无结块,流动性良好。”韩教授对走过来的祁阳说道,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的满意,“初步看,物相应该没问题。”
很快,实验室的第一批快检数据传回:振实密度、比表面积、ph值等基础物理指标,全部落在预设的优秀区间内!
这意味着,规模化产线在最基本的工艺控制上,取得了成功。更核心的电化学性能,如容量、首效、循环寿命等,需要更长时间的检测,但良好的物理指标是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基础。
“立刻安排,分装样品,以最快速度寄送给‘大陆动力’、以及我们名单上的前三家核心目标客户。”祁阳对陈明远吩咐道,“同时,启动我们内部实验室的全面性能评估,数据要准,要快。”
“明白!邮寄清单和说明文件早已准备好,我马上安排!”陈明远干劲十足,立刻转身去部署。
上午九点,在园区食堂简单用过早餐后,祁阳召集了现场核心管理层开了一个短会。
“首批产品下线,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祁阳环视众人,语气沉稳,“接下来,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产线的稳定运行和产能爬坡。韩教授、王工,拜托你们继续带领团队,优化工艺,进一步提升一致性和良品率。”
“陈总,生产管理和供应链保障不能松懈,尤其是进口温控模块到位前的空窗期,备用方案必须万无一失。质量体系要立刻建立并严格执行,每一批产品都要有完备的可追溯数据。”
“沈总那边,会负责与资本和市场的对接。我们需要用实际的产品性能和稳定的供货能力,来回应所有的质疑和竞争。”
会议结束后,祁阳接到张宸的电话。
“阳哥,教授们的那个课题框架我们初步讨论过了,觉得很有价值。苏学姐提了个建议,能不能把我们之前做‘科芯量子’和这次国际赛的部分分析思路,脱敏后作为教学案例?这比纯理论更有冲击力。”
“可以。具体尺度你和苏婉晴把握,最终整合方案给我过目。”祁阳肯定了这个方向。学术影响力的转化,也是构筑护城河的一种方式。
处理完校园事务,祁阳让司机备车,准备返回天海市。产线首战告捷,他需要回去坐镇总部,协调应对即将到来的更多挑战。
车行高速上,沈弘毅的电话打了进来,汇报最新进展:“祁总,‘灏阳’首批样品寄出的消息,我已经‘无意’中透露给了几家一直关注我们的行业媒体和关键投资人。‘辉锐’那边,今天上午其官网更新了一段宣传视频,重点强调其技术路线的‘创新性’和‘高能量密度潜力’,但依旧没有提供任何实测数据。”
“继续观察。我们保持沉默,让产品说话。”祁阳指令明确。在自身产品数据经过严格验证之前,任何仓促的回应都可能落入对方的节奏。
返回“创芯谷”办公室,祁阳立即投入工作。他仔细审阅了“蓝湖资本”发来的尽职调查资料清单,并给沈弘毅和财务、法务团队明确了准备要求和时间节点。
傍晚,“启明深瞳”张伟前来汇报,那位资深工业软件架构师已正式接受录用通知,下周入职。同时,与理工学院合作申请国家级研发计划的项目建议书初稿也已完成。
“很好。项目申请要突出我们的工程化优势和实际应用场景,这是我们的长板。”祁阳指示道,“新架构师到位后,让他优先评估我们现有算法模块的产品化封装路径,拿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张伟离开后,祁阳站在办公室窗前。城市华灯初上,玻璃映出他冷静的面容。
“灏阳”迈出了规模化生产的关键一步,但真正的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启明深瞳”在顺利发展中,面临着团队升级和产品化转型的节点。校园的学术合作在稳步推进。资本的巨轮正在靠近。
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但祁阳清楚,每一步都不能行差踏错。他拿起内线电话,对助理说:“通知下去,明早九点,召开‘灏阳’投产后首次战略复盘与部署会,各部门负责人视频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