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做出后,整个“灏阳新材料”团队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高速且协同地运转起来。
陈明远坐镇指挥中心,协调各工段联动。
王工带领技术团队,根据祁阳的要求,迅速制定了详细的边缘物料标识和单独检测方案。
韩教授则和几个核心研究员泡在实验室的计算机前,开始建立温度偏差对材料性能影响的数学模型。
日本工程师山本团队对祁阳这种既尊重技术标准又务实推进的态度表示认可,调试工作更加配合。
联动调试的日子终于到来。
这一天,车间里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巨大的混料机发出低沉的轰鸣,将按照严格配比称量好的原料均匀混合;自动化输送带将混合好的粉料送入造型工段,压制成规整的生坯片;机械臂精准地将生坯片送入预热炉,然后转移至那个带有微小偏差的核心——烧结炉。
控制室里,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大屏幕上,代表着温度、压力、气氛浓度等关键参数的曲线不断跳动。
韩教授、陈明远、沈弘毅、祁阳,以及几位核心技术人员,目光都紧紧锁定在屏幕上,尤其是那条代表烧结炉内部温度的曲线。
“烧结炉开始升温……500度……800度……到达设定恒温区间!”操作员大声汇报。
恒温段是决定材料晶型结构的关键。控制室里鸦雀无声,只有设备运行的背景噪音和人们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山本工程师紧盯着屏幕,不时通过对讲机用日语向炉前操作人员发出微调指令。
祁阳能感觉到自己手心微微出汗。这不仅仅是一炉材料的烧结,更是“启阳资本”第一个项目能否迈过从零到一最关键一步的象征,凝聚了团队数月的心血和期盼。
恒温时间结束,烧结炉开始按预设程序降温。
当炉温降到安全范围,炉门缓缓开启,带着高温灼烤过的特殊气味,第一批承载着希望与未知的烧结片被传送带送了出来。
早已等候在旁的工人,严格按照王工制定的方案,将不同位置的烧结片分门别类地放入贴有不同标识的样品盒中。
尤其是那些来自炉膛边缘区域的样品,被格外小心地单独存放。
“取样完成!送检!”陈明远一声令下,样品被迅速送往紧邻车间的临时检测室。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材料的性能检测需要时间,尤其是电化学性能测试,需要组装成模拟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
等待的时间里,祁阳没有待在压抑的控制室,而是和陈明远一起在车间里巡视,检查其他工段的运行情况,与值守的工程师和工人交流。
沈弘毅则开始整理联动调试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记录,为后续的技术复盘和融资准备素材。
韩教授和王工则一头扎进了检测室,他们要第一时间看到最原始的数据。
几个小时过去,初步的物理性能检测结果率先出来。
中心区域的样品表现优异,振实密度、比表面积等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了实验室公斤级样品的水平。
这让众人精神一振。
然而,来自炉膛边缘区域的样品数据,则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
其振实密度明显偏低,比表面积偏大,预示着材料的结晶度可能不足。
“果然……”王工拿着检测报告,脸色不太好看,“物理性能的差异已经体现出来了。”
韩教授比较镇定:“等电化学数据。这才是关键。”
又煎熬了几个小时,第一批简易模拟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初步数据终于出炉。
检测室里,负责测试的研究员指着屏幕上的曲线,语气带着兴奋和一丝不确定:“韩教授,王工,中心区域样品的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91%,克容量……接近140mAh\/g!这个数据,非常有竞争力!”
“好!”陈明远忍不住挥了下拳头,脸上露出了多日未见的真正笑容。
但研究员的下一句话让气氛再次凝固:“但是……边缘区域样品的效率只有87%,克容量……不到125mAh\/g。性能衰减……比较明显。”
差距确实存在,而且不容忽视。
虽然中心区域的数据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证明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但边缘区域的偏差也实实在在地表明,山本工程师指出的那个问题,确实会对产品一致性构成挑战。
祁阳看着那两份截然不同的数据报告,脸上看不出喜怒。他看向韩教授和陈明远:“韩教授,陈明远,你们怎么看?”
韩教授深吸一口气,眼神依旧锐利:“中心区域的数据证明了我们技术的天花板很高!边缘区域的问题,是设备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这就好办!接下来”
“全力配合日方,彻底解决烧结炉的偏差,还有基于现有数据,深入研究装料方式和烧结曲线优化,把这个影响降到最低!我们有信心解决它!”
陈明远也冷静下来,点了点头:“我同意。”
“至少,我们证明了我们能产出顶级性能的材料。剩下的,是工程优化问题。”
“祁总,我请求联动调试继续,一边生产积累更多数据,一边同步准备烧结炉的检修!”
看着团队核心迅速从数据冲击中调整过来,并且激发了更强的斗志,祁阳心中一定。
“好!就按你们说的办!”祁阳果断下令,“陈明远,协调检修资源。韩教授,王工,深化优化研究。沈总,将中心区域的样品数据,作为我们下一阶段融资的核心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