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的咖啡馆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桌面上,将阿杰面前的拿铁映出一圈暖光。可他却没心思品尝,手指反复摩挲着手机屏幕,眉头紧紧皱着,与上周电话里兴奋的模样判若两人。
“序子,我现在真的快烦死了。” 阿杰把手机推到陈序面前,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未读消息 —— 有社交软件上的好友申请,有女生发来的表白信息,还有社团活动、写真拍摄的邀约,红色的提示数字像一座座小山,压得他喘不过气,“你看,这才半天,就有二十多个人找我,有的说想跟我一起去图书馆,有的说想约我看电影,还有个摄影社团的,说想请我当‘治愈系男主’拍一组校园写真,给我报酬都很高……”
陈序看着手机屏幕,心里那丝不安再次浮现。他记得不久前,阿杰还在为没人关注而自卑,还在为一次表白被拒而痛哭,可短短几周,情况就彻底反转 —— 曾经的 “无人问津” 变成了如今的 “门庭若市”,曾经的自卑焦虑变成了现在的选择困扰,这种极端的反差,像一场荒诞的戏剧。
“你不是一直希望有人喜欢吗?现在不是挺好的吗?” 陈序故意这么说,想看看阿杰真实的想法。
“好什么啊!” 阿杰叹了口气,把手机拿回来,锁屏放在桌上,“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挺开心的,觉得自己终于被认可了。可现在邀约太多了,我根本应付不过来。上周答应跟那个画画的女生去看画展,结果路上被三个女生拦住要微信,害得我迟到了半个多小时,人家女生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能看出来她有点不高兴。”
他顿了顿,语气里满是疲惫:“还有我的专业课,这两周因为要回复消息、应付各种邀约,已经逃了两次课了,作业也差点没交。昨天晚上,我本来想安安静静画会儿画,结果手机一直响,画到一半就没了灵感,最后只能对着画布发呆。”
陈序看着阿杰眼底的黑眼圈,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阿杰曾经说 “只要有人喜欢我就好”,可当 “喜欢” 变成了铺天盖地的关注,当 “认可” 变成了无法拒绝的邀约,这份曾经渴望的 “幸福”,却成了压得他喘不过气的负担。
“最让我头疼的是表白。” 阿杰揉了揉太阳穴,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有个女生跟我表白,说特别喜欢我‘温柔的气质’,可我跟她总共就聊过三次天,她连我喜欢画什么风格的插画都不知道,就说喜欢我。还有之前拒绝我的那个女生,现在每天都给我发消息,问我有没有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复,怕伤害她,又怕让她误会。”
他拿起桌上的拿铁,喝了一口,又放下,语气里满是困惑:“序子,你说她们到底喜欢我什么啊?是喜欢我这个人,还是喜欢她们心里想象的那个‘治愈系男神’?我总觉得,她们喜欢的不是真实的我,只是喜欢现在这种流行的‘气质’,要是有一天这种潮流过去了,她们是不是就不喜欢我了?”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瞬间击中了陈序的心脏。阿杰的困惑,正是他一直担忧的 —— 那些基于 “审美潮流” 的喜欢,从来都不是对 “阿杰本人” 的认可,而是对《倾城之恋》塑造的 “治愈系气质” 的追捧。当潮流褪去,当 “故事” 的影响消失,这份虚假的 “喜欢”,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别想太多,” 陈序强压下心底的不安,轻声安慰,“或许她们只是还不够了解你,等相处久了,就会看到你的优点了。你可以试着拒绝一些不必要的邀约,把时间放在学习和画画上,别让这些关注影响了你的生活。”
“我试过拒绝,可根本没用。” 阿杰苦笑了一下,“上次我拒绝了摄影社团的邀约,结果他们在学校论坛上发帖子,说我‘耍大牌’,还有人评论说‘不过是个靠气质火起来的普通人,有什么好骄傲的’。我现在都怕了,拒绝也不是,接受也不是。”
陈序沉默了。他没想到,这场由他引发的 “审美革命”,不仅改变了阿杰的处境,还让他陷入了新的困境。曾经的阿杰,苦于没人关注;现在的阿杰,苦于被过度关注。这种讽刺的对比,像一面镜子,照出了 “故事” 干预现实的荒诞 —— 他以为自己在帮阿杰,却没想到,只是把阿杰从一个困境,推向了另一个困境。
咖啡馆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周围传来嘈杂的说话声,可阿杰却显得格外落寞。他看着窗外匆匆走过的行人,轻声说:“序子,我有时候真的很怀念以前的日子,虽然没人喜欢我,但至少我能安安静静地画画,不用应付这么多麻烦。现在这样,我总觉得像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一点都不自在。”
陈序看着阿杰疲惫的侧脸,心里充满了愧疚。他知道,这一切的烦恼,都是源于他的 “故事”,源于他那看似 “善意” 的能力。他原本想帮阿杰摆脱自卑,却没想到,反而让阿杰失去了曾经的平静。
夕阳西下,咖啡馆里的灯光渐渐亮起。阿杰拿起手机,看着新弹出的消息提示,无奈地叹了口气。陈序知道,阿杰的烦恼还会继续,而他,却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他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这场 “审美潮流” 能尽快平息,希望阿杰能早日找回曾经的自己,希望这场由他引发的 “闹剧”,不会带来更糟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