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古籍新生
楚瑶那壶润燥茶带来的暖意和商业灵感还在空气中微微荡漾,秦雨烟便已悄然起身。“说到将中医融入现代生活,或许我可以展示一下最近的进展。”她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笃定。
众人目光转向她。只见秦雨烟走向客厅一角那张宽大的书桌,上面除了她常翻阅的几卷古籍复印件,还摆放着一台超薄笔记本电脑和一个便携式的高分辨率显示屏。
“是那个古籍数字化系统?”林辰问道,想起之前会议中秦雨烟提及的构建“中西医术语对照与案例匹配数据库”的构想。
“嗯,初步完成了核心模块的搭建和部分数据的录入。”秦雨烟边说边熟练地启动电脑,连接显示屏。屏幕亮起,展现出一个设计古朴典雅,却又充满现代科技感的界面。背景是淡淡的宣纸纹理,上方是“辰星古籍智能检索系统”几个苍劲有力的书法字体。
“哇,雨烟姐,你动作这么快?”楚瑶凑近了些,好奇地看着屏幕。
苏沐雪也走了过来,商业嗅觉让她立刻意识到其中的价值:“这就是你之前说的,能降低中西医沟通成本的‘翻译器’?”
“可以这么理解。”秦雨烟推了推眼镜,指尖在触摸板上滑动,“传统的古籍检索,往往依靠人工翻阅,效率低下,且关键词单一。这个系统,我不仅录入了大量秦家藏书以及我们搜集到的其他中医古籍的数字化文本,还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关联数据库。”
她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比如,林辰,你提到的那位冠心病伴心绞痛的患者,赵德柱主任关注的‘心电图St段压低’,‘射血分数’。”她在搜索栏输入了“胸痛 心悸”。
屏幕上瞬间弹出数十条关联结果。不仅有《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中关于“胸痹”、“心痛”的原文条目,每条旁边还附有现代医学的注解链接,直接关联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等词条。
更引人注目的是,系统侧边栏还列出了与“胸痹 心痛”相关的常用方剂,如“瓜蒌薤白半夏汤”、“血府逐瘀汤”等,并附有辰星医院内部经过验证的现代应用案例编号,以及与之相关的针灸穴位处方,如内关、膻中、心俞等,每个穴位都有清晰的解剖位置图和针刺手法视频链接(由楚瑶之前组织拍摄)。
“这太方便了!”楚瑶惊叹,“如果一个西医医生遇到疑难病例,想了解中医的思路,直接在这里输入症状或者检查指标,就能快速找到对应的中医理论、方剂和治法案例,大大减少了盲目查阅和沟通误解的时间!”
“不仅如此,”秦雨烟继续演示,她在另一个搜索框输入了“梨皮 润肺”,系统立刻显示出多条古籍记载,包括《本草纲目》、《食疗本草》中的相关描述,并关联了其现代药理研究摘要(主要成分、作用机制),以及——楚瑶刚刚研发的“秋季润燥茶”配方链接和用户反馈入口。
“它将古籍智慧、现代研究和我们的临床实践、甚至生活产品开发都串联起来了。”苏沐雪眼中精光闪动,“这不仅仅是检索系统,这是一个强大的知识管理和应用平台!”
这时,秦雨烟的电话响了,是医院心内科的赵德柱主任打来的。秦雨烟直接开了免提。
“秦研究员,没打扰您吧?”赵德柱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又有些不好意思,“我这边有个病人,女性,48岁,主要症状是胸闷、心悸,伴有明显的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只有轻微异常,不足以解释她严重的症状。常规的西药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我想看看中医有没有好的思路,但又不知道该从何入手……”
若是以前,赵德柱可能需要翻阅大量资料,或者直接来找林辰或楚瑶咨询,耗时耗力。但现在,秦雨烟对着麦克风清晰地说:“赵主任,请将患者‘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的症状输入我发给您的系统测试账号,关键词搜索。”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键盘敲击声,片刻后,赵德柱的声音充满了惊讶:“出来了!系统主要关联到了‘脏躁’、‘百合病’的概念,推荐了‘甘麦大枣汤’合‘百合知母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还附上了几个类似的成功病例和治疗心得!这……这太神奇了!这系统简直就是为我们这些西医学习中医量身定做的桥梁啊!”
“系统会根据症状特征,自动加权计算,推送最相关的古籍理论和现代实践方案。”秦雨烟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成就感,“它还在学习阶段,需要不断填充数据和优化算法,但目前已经可以处理很多常见问题了。”
挂断电话后,客厅里安静了一瞬。赵德柱那个从怀疑到信服,甚至带着点发现新大陆般兴奋的电话,无疑是对这个系统最有力的肯定。
“雨烟,你做的这件事,功德无量。”林辰看着屏幕上那些纵横交错的知识链接,由衷说道。这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将古老医学智慧从尘封的故纸堆中解放出来,赋予其鲜活现代生命力的关键一步。它让中医不再神秘莫测,而是变成了可以查询、可以验证、可以学习的系统知识。
“我只是做了一些基础的整理和架构工作。”秦雨烟微微摇头,语气依旧谦逊,“真正的宝藏,是那些流传千年的古籍本身,以及像林辰你、瑶瑶、还有赵主任这样在前线实践的医生们积累的经验。这个系统,只是让它们更容易被看见,被使用。”
“但这恰恰是最关键的一步!”苏沐雪语气坚定,“知识如果不能被高效利用,就是沉睡的宝藏。雨烟,这个系统必须作为我们辰星集团的核心资产来建设和维护。我会立刻协调资源,组建专门的团队支持你,加快古籍数字化进程,丰富病例库,优化用户体验。未来,它甚至可以作为一项付费服务,向其他医疗机构或研究人员开放!”
“对!”夏晚晴也兴奋地插话,“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素材啊!‘科技赋能古老智慧,辰星构建中西医融合知识大脑’!听起来就很高大上!”
江若彤则言简意赅地提出了关键点:“系统的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必须最高级别。我会重新评估和加固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
看着眼前因为一个系统而再次凝聚起来,各展所长的众人,林辰心中感慨。从楚瑶的一壶养生茶,到秦雨烟的一套检索系统,她们正用各自的方式,将中医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壤中。
这些看似微小的进步,汇聚在一起,便是推动“辰星模式”这艘大船破浪前行的强大动力。古籍的新生,不仅仅在于被数字化保存,更在于它能如此便捷地融入现代医学的诊疗思维,真正地“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