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结束后,凌风拿着培训证书,跟李二柱一起回村。路上,李二柱说:“凌风,你今天救了那个孩子,肯定会被社员们夸的。以后你当赤脚医生,大家肯定更信你了。”
“希望能帮到大家吧。”凌风说。
回到凌家坉,已经是傍晚了。刚到村口,就看见王福满和几个社员在等他。王福满一见他,就笑着说:“凌风,你可回来了!我听公社卫生院的人说,你在那儿救了个骨折的孩子,厉害啊!”
原来,送男孩去县医院的社员路过凌家坉,跟王福满说了这事。凌风笑着说:“就是一点小事,碰巧会点手法而已。”
“小事?那可是救了孩子的胳膊!”王福满说,“走,去队部看看,卫生室已经收拾好了,草药也给你准备好了,就等你回来开张了!”
凌风跟着王福满去了队部旁边的卫生室。小屋里很干净,木架子上摆着各种草药,都是社员们帮他采的,有柴胡、防风、马齿苋、金银花,还有几张标签贴在上面。桌子上放着一个药箱,里面装着红药水、紫药水、纱布、绷带,还有几瓶常用药,是王福满从公社卫生院买来的。
“凌风,你看还有啥需要的,跟我说,队里给你准备。”王福满说。
“不用了,福满叔,这样就很好了。”凌风说,“明天我就开始坐诊,社员们有啥小病,都可以来这儿看。”
第二天一早,凌风就坐在卫生室里,等着社员们来。刚开始,没人来——大家还不太相信他能治病。直到上午十点多,张大爷的孙子感冒了,发烧、流黄鼻涕,张大爷抱着孙子来试试。凌风给孩子量了体温,38.5度,判断是风热感冒,就用金银花、连翘煮了水,让张大爷给孩子喝。
下午,张大爷又抱着孙子来了,笑着说:“凌风,你这药真管用!孩子喝了水,烧退了,也不流鼻涕了!”
这事很快传开了,社员们都知道凌风能治病,纷纷来卫生室看病。有的感冒了,有的拉肚子了,有的被虫子咬了,凌风都一一处理,用的都是草药,花钱少,效果还好。不到一周,“凌风能治病”的消息就传遍了凌家坉,甚至邻村的社员也来找他看病。
凌风知道,“赤脚医生”这个身份,不仅让他赢得了社员们的信任,也成了他的“护身符”——在这个风波渐起的年代,一个能给社员治病、受大家爱戴的人,不容易被人找麻烦。但他也没放松警惕——他知道,真正的风暴还没到来,他需要继续低调,继续积累力量,为以后的日子做好准备。
春风裹着暖意,终于吹透了凌家坉的冻土。田地里的麦苗冒出了嫩绿的芽尖,齐刷刷地铺展开,像一块绿色的毯子;村口的老槐树也抽出了新枝,缀着点点鹅黄的花苞;后山的草药长得更旺了,柴胡的茎秆挺拔,防风的叶子翠绿,连去年移栽的人参,也冒出了几片新叶。
春耕的大幕正式拉开。每天天不亮,社员们就扛着锄头、推着小车,往田地里去。送粪的队伍排成长龙,小车“吱呀吱呀”地响,粪肥倒在田埂上,散发出淡淡的泥土气息;耙地的社员扶着耙,在田地里来回走,把土块耙碎,为播种做准备。整个凌家坉都动了起来,充满了生机。
凌风比社员们更忙。白天,他要去田地里指导春耕——铁柱他们虽然学会了用新式播种机,但调整播种深度、控制播种密度这些关键环节,还需要凌风把关。他会蹲在田地里,用手扒开土壤,看看种子的深度是否合适,然后告诉铁柱:“这里太深了,得调浅一点,不然种子不容易发芽;那边太浅了,小鸟会把种子啄走。”
下午,他要去卫生室坐诊。春耕的时候,社员们容易受伤——有的被锄头划破了手,有的扭伤了腰,有的因为天热喝了凉水,拉肚子了。凌风总是耐心地给他们处理:划破手的,用生理盐水消毒,再用纱布包扎;扭伤腰的,用红花油按摩,再教他们几个缓解疼痛的动作;拉肚子的,用马齿苋煮水喝,效果立竿见影。
晚上,凌风会进入空间。空间里的时间流速是外面的三倍,草药长得很快——黄芪已经长到半人高,当归的根也粗壮了不少,人参更是长出了十几片叶子。他会给草药浇水、施肥,然后拿出藏在地下的医书,仔细研读。他把《守义医案随笔》里的土方子,和《赤脚医生手册》里的正规方法结合起来,比如治疗咳嗽,他会用手册里的“止咳糖浆”知识,配合医书里的“川贝炖梨”土方,既安全又有效。
这天下午,凌风正在卫生室整理草药,忽然听见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还有女人的哭声。他抬头一看,是村里的寡妇张婶,她抱着三岁的儿子小柱子,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脸上满是泪水:“凌风,快救救小柱子!他上吐下泻,还发烧,公社卫生院说治不了,让我送县医院,可我没钱啊!”
小柱子趴在张婶怀里,脸色苍白,嘴唇干裂,闭着眼睛,虚弱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凌风赶紧接过小柱子,放在桌子上,摸了摸他的额头——滚烫,至少有39度。他又看了看小柱子的舌苔,发黄、厚腻,再问张婶:“大嫂,小柱子昨天吃了啥?是不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
“昨天他跟邻居家的孩子去村口的小河边玩,回来就吃了个凉红薯,晚上就开始拉肚子,今天早上又开始吐,还发烧。”张婶哭着说,“公社卫生院的王医生给开了点土霉素,吃了也不管用,还说可能是痢疾,让我送县医院,可我家就我一个人,靠挣工分过日子,哪有钱送县医院啊!”
凌风心里一沉——小柱子的症状,确实像是痢疾,而且是急性的,要是不及时治疗,会有危险。他想起了邓医生跟他说的马齿苋治痢疾的方法,还有《守义医案随笔》里记载的“地锦草汤”——地锦草和马齿苋一起煮水,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对急性痢疾有很好的效果。
“大嫂,你别慌,小柱子的病能治。”凌风安慰张婶,“你去后山采点新鲜的马齿苋和地锦草,越多越好,我现在就给小柱子退烧。”
张婶一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擦干眼泪说:“我这就去!我知道哪儿有这两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