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泗水两岸,带来了暖意,也带来了生机。原本荒芜的河滩地、坡地上,出现了大片被开垦出来的新田,阡陌纵横,如同在大地上铺开的棋盘。这是“工垦令”推行月余后最直观的成果。
曹豹与陈登行走在新开辟的田埂上,脚下是松软的泥土,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泥土的芬芳。远处,是依旧忙碌的基建工地,号子声隐约可闻;近处,则是埋头垦荒、播种的民夫及其家眷。他们不再是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流民,而是带着对未来的期盼,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
“元显兄,‘工垦令’成效斐然啊。”陈登看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由衷感叹,“流民得以安置,民心得以凝聚,荒地得以开垦,而我们的工程也未曾停滞。此真乃一举数得之良策。”
曹豹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仔细看了看成色,又望向那些正在使用着由糜竺新近组织工匠打造、按照他提出的些许改进意见稍作调整的直辕犁和铁锸的农夫,点了点头:“初见成效,但根基尚浅。屯田之事,非一蹴而就,需有长远之规。”
他站起身,对陈登道:“登弟,‘工垦令’解决了燃眉之急,将流民与土地初步结合。但这还不够。我们要将这种模式固定下来,推广开来,形成一套可以长期运行,并能持续为联盟提供粮草赋税的制度。”
“元显兄的意思是……将屯田制度化?”陈登立刻领会。
“正是。”曹豹目光扫过广阔的田野,“我们需要明确的章程。譬如,如何划分屯田区?是按军事单位(军屯),还是按民户编制(民屯)?亦或是两者结合?收获的粮食,官民如何分成?比例多少为宜?屯田民户是否需要承担部分兵役或劳役?他们的身份如何界定,是兵是民,还是半兵半民?遇到水旱灾害,如何减免?立下功劳,如何奖赏?”
他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屯田制推行中必然会遇到的核心问题。陈登听得神色肃然,他知道,曹豹这是在为联盟打造一个稳固的后方基石。
“此事关系重大,需与刘使君、温侯,以及公佑、子仲等人仔细商议,定下章程,昭告各方,方能顺利推行。”陈登建议道。
“不错。”曹豹点头,“我已有初步构想。可设立‘典农官’,专司屯田事宜,管理田亩、分配农具种子、征收粮赋。屯田民户可单独编列户籍,称为‘屯田客’或‘典农部民’。初期,为鼓励垦荒,分成比例可适当向民户倾斜,比如官四民六。待稳定后,再行调整。至于兵役,初期可暂缓,或以轮流值守工事、维护驰道等较轻的劳役替代,先让他们安心生产。”
他将自己借鉴了曹操屯田制,又结合徐州现状和“工垦令”实践经验的一些想法,详细地说与陈登听。陈登一边听,一边补充细节,两人就在这田埂之上,将屯田制的雏形一点点勾勒出来。
数日后,州牧府议事。
曹豹将精心准备的《屯田制略》呈于刘备、吕布及一众核心文武面前。这份方案详细阐述了屯田的意义、组织架构、分成办法、管理制度以及长远规划。
刘备仔细翻阅着,越看越是欣喜。他深知粮草的重要性,更知安民的重要性。此策若能推行,徐州根基将无比稳固。他看向曹豹的目光,欣赏之色愈浓:“元显此策,老成谋国,惠及当下,利在千秋!备以为,可行!”
吕布对繁琐的条文不感兴趣,但听到能稳定获得大量军粮,而且不用他额外操心,便也大手一挥:“既然玄德公和元显都觉得好,那便按此办理!日后军中粮草,可就指望这屯田了!”
糜竺从商业角度考量,认为此举能极大稳定徐州内部,促进商贸,自然鼎力支持。孙乾更是欢欣鼓舞,他负责民政,深知此策对安抚流民、发展生产的巨大作用。
唯有糜芳,在听到要设立专门的“典农官”,并可能从府库拨付大量农具、种子时,嘴角微微撇了一下,但见刘备、吕布均已首肯,也不敢多言。
于是,徐州版的屯田制,便在联盟高层的一致赞同下,正式确立。以“工垦令”开辟的田地为起点,在各处无主荒地、以及部分有条件的军营地附近,大规模推行开来。刘备亲自任命了几位素有清名的官吏为首批“典农都尉”,归由曹豹这位“典农中郎将”总领。
制度的力量开始显现。有了明确的章程和专职官员管理,屯田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新式的农具(尽管只是微小改进)开始小范围推广,曹豹提出的一些选种、轮作的粗浅概念(借助穿越者的知识),也被有经验的老农在典农官的鼓励下尝试应用。
与此同时,在糜竺的主持下,位于下邳城外三十里的一处偏僻山谷中,一个小型的炼铁工坊也悄然建立起来。几名被重金聘请来的铁匠,正围着曹豹画出的一些奇奇怪怪的图形(比如试图说明高炉鼓风原理的草图,以及类似唐代曲辕犁雏形的设计)争论不休。他们觉得这位曹先生的想法天马行空,有些甚至匪夷所思,但给出的酬劳实在丰厚,而且承诺不追究失败,这让他们愿意尝试。
炼铁炉的火光第一次在山谷中亮起,虽然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炉温不够,出来的只是海绵状的铁块。但曹豹并未气馁,他知道这是必经的过程,只是鼓励工匠们记录数据,继续改进。
站在山谷的高处,能远远望见泗水畔那连绵的屯田区。绿色的秧苗已在春水中扎根,随风轻轻摇曳。曹豹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基建、屯田、科技萌芽……他正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步地夯实着联盟的根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泥土、禾苗、铁水,终将汇聚成支撑他们在这乱世中走下去的磅礴力量。
潜龙,正在深渊之中,悄然积蓄着腾飞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