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十万大山,一路向北,风光渐换。从南疆的湿热瘴气,到中原的开阔平原,林墨四人的脚步轻快了许多。蚀骨教被彻底铲除,心中的大石落地,连带着看沿途的景致也多了几分暖意。
这日傍晚,他们宿在一处官道旁的驿站。驿站不大,却干净整洁,院子里的老槐树下落着几片枯叶,带着几分秋意。
晚饭后,丫丫和阿禾早早歇下,连日赶路让两个姑娘有些疲惫。林墨和苏晴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天上的弯月,一时无言。
“这次南下,倒是让我想起刚认识你的时候。”苏晴忽然开口,声音轻柔,“那时你刚下山,带着一股愣劲儿,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林墨笑了笑:“那时我也没想到,会遇到你们,更没想到会经历这么多事。”他顿了顿,看向苏晴,“这些年,辛苦你了。”
苏晴摇摇头,眼中带着温柔:“能和你一起,看着丫丫和阿禾长大,看着那些被我们帮助过的人露出笑脸,我觉得很值得。”
一阵秋风吹过,槐树叶子沙沙作响。林墨望着远处的星空,轻声道:“有时候我会想,江湖究竟是什么?是刀光剑影,还是恩怨情仇?”
“或许都不是。”苏晴道,“江湖是人心,是无数个像我们一样,在守护与挣扎中前行的人。”
林墨点头:“你说得对。我们踏遍山河,与阴煞斗,与暗影阁争,与蚀骨教战,看似是在和邪恶对抗,其实是在守护人心底的那点善意。”
他想起青溪镇百姓的笑脸,菱花镇渔民的感激,樟木镇镇长的嘱托,还有那些被解救的蛮族百姓眼中重燃的光芒。这些画面,比任何江湖威名都更让他心安。
“丫丫和阿禾也长大了。”苏晴看向两个姑娘的房间,“还记得她们刚跟在我们身边时,一个活泼跳脱,一个腼腆怯懦,如今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姑娘。”
“是啊,”林墨眼中满是欣慰,“她们的剑法越来越精,心智也越来越沉稳,将来就算没有我们在身边,也能好好活下去。”
苏晴轻轻“嗯”了一声,沉默片刻,又道:“等回了落霞山,我们就在院子里多种些花吧,丫丫喜欢热闹,阿禾喜欢安静的,都种上些。”
“好,”林墨笑道,“再给你搭个葡萄架,夏天的时候可以在下面乘凉,喝茶看云。”
“还要给你开辟一块练剑的地方,”苏晴补充道,“别总在山里转,我好看着你。”
两人相视一笑,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柔而宁静。这些年的风雨同舟,早已让他们的心意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一句低语,便知彼此所想。
次日清晨,四人继续赶路。官道上的商旅渐渐多了起来,车马喧嚣,充满了生活气息。丫丫和阿禾在马车里说着悄悄话,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林墨坐在车夫的位置上,赶着马车,苏晴坐在他身边,手里拿着针线,缝补着丫丫不小心划破的衣袖。
“前面好像有热闹看。”丫丫从车窗探出头,指着前方的集镇。
只见集镇中心的空地上围了不少人,敲锣打鼓,似乎在庆祝什么。林墨赶着马车靠近,才知道是镇上的百姓在庆祝丰收,搭了戏台,唱着地方小调。
“我们下去看看吧!”丫丫兴奋地说。
四人下了马车,挤在人群里看戏。戏台上演的是民间传说,讲的是一个少年英雄斩妖除魔,守护乡邻的故事,虽简单直白,却引得台下阵阵喝彩。
“这故事听着有点像我们呢。”阿禾小声对丫丫说。
丫丫点点头:“是呀,不过我们可没这么多戏文里的曲折。”
林墨和苏晴听到她们的对话,相视一笑。其实江湖事,又何尝不是一场场戏?只是他们的戏里,没有那么多刻意的曲折,只有实打实的守护与坚持。
看完戏,四人买了些镇上的特产,继续赶路。夕阳西下,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林墨看着身边的三人,心中一片安宁。
或许未来还会有未知的风雨,但只要他们在一起,便无所畏惧。因为他们早已明白,江湖路远,最重要的不是脚下的路有多宽,而是身边的人有多暖。
归心似箭,落霞山的轮廓在远方隐隐可见。他们的故事,正朝着最温暖的归宿,缓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