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这颗嵌在辽东半岛南端的璀璨明珠,此刻却如同一枚锈蚀的铁钉,死死楔在革新军版图的咽喉之处。自高岩崛起,横扫辽南以来,盘踞在旅顺要塞的日军,便成了他心头一根必须拔除的尖刺。然而,旅顺地势险要,要塞经日军多年经营,工事坚固,火力配置严密,加之日本联合舰队虽新败,但残余力量仍可提供海上支援,强攻必然代价惨重。
因此,高岩对旅顺采取了“长期围困,逐步削弱,待机而破”的战略,代号“磐石”。数月来,革新军并未发动大规模进攻,而是以精锐部队构筑起密不透风的陆上封锁线,配合海军潜艇和水雷,几乎完全切断了旅顺与外界的陆海联系。同时,不间断的炮击和小规模突袭,持续消耗着守军的物资和士气。
时值深冬,渤海湾寒风刺骨。旅顺要塞内的日军,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储备的粮食在锐减,药品奇缺,取暖的煤炭也已见底。士兵们蜷缩在冰冷的工事里,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和偶尔响起的、预示着死亡的冷炮,士气低落到了极点。昔日不可一世的“皇军”,如今成了被困在钢铁囚笼里的困兽。
要塞司令部内,守将乃木希典(借用历史名将,此处为虚构)面色灰败,眼窝深陷。他刚刚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内大本营的密电,措辞严厉,要求他“务必坚守待援”,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国内因威海卫惨败、资源紧张而援兵无期的绝望。更让他心惊的是,电报末尾提及,革新军可能拥有一种“极其先进的通讯手段”,导致帝国情报部门对敌方动向的掌握严重滞后。
“八嘎……高岩……”乃木希典一拳砸在铺着地图的桌面上,震得茶杯乱晃。他引以为傲的坚固要塞,在敌人这种钝刀子割肉般的围困和神秘莫测的战场单向透明面前,正逐渐失去作用。
与此同时,在登州总司令部,高岩正与王奎、赵三槐、林启贤以及刚刚从西线调回、擅长攻坚的陈雨顺,进行收复旅顺的最后推演。
“围困已见成效。”王奎指着沙盘上旅顺周边密布的红旗,“据‘夜枭’和内线情报,日军存粮最多支撑一个月,弹药也因我们的小规模袭扰和炮击消耗巨大。其内部因冻饿而产生的非战斗减员日益增多,士气涣散。”
“但困兽犹斗。”陈雨顺沉声道,他在龙王塘打过残酷的防御战,深知绝境中军队的韧性,“旅顺工事体系完整,核心堡垒如尔灵山、鸡冠山、二龙山等,依旧坚固。乃木希典是员悍将,绝不会坐以待毙。强攻,必有恶战。”
“所以,我们不能给他拼命的机会。”高岩目光锐利,“我们要在他最虚弱、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他致命一击!‘磐石计划’最终阶段,启动!”
最终的作战方案,融合了数月的围困成果和高岩力求减少伤亡的理念:
一、心理攻势加剧。利用无线电台技术,向旅顺城内定向播送(通过大功率喇叭和空投传单)日语劝降书,详述其困境,承诺优待俘虏,并透露国内援兵无望的消息,进一步瓦解其军心。同时,散布假消息,称革新军主力已他调,麻痹敌人。
二、特种破袭前置。由“海蛇”突击队和部分精锐侦察兵,利用夜色和恶劣天气掩护,秘密渗透至要塞外围,标记雷区、破坏通讯线路、甚至尝试对关键炮位进行定点清除。
三、总攻时间选择在一个月黑风高、海况恶劣的夜晚。这样的天气能最大限度削弱日军视界和舰炮支援效果,同时掩护革新军的调动与突袭。
四、多点突击,重点突破。不以全线强攻为目的,而是由陈雨顺统一指挥,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炮火,选择日军防御相对薄弱、且能直插核心的几个关键点,如白银山、椅子山防线,实施雷霆一击!一旦打开缺口,后续部队立刻投入,向纵深穿插,分割瓦解敌军。在近战和堑壕清扫中,将为突击队大量配备由猎枪改进而来的、发射独头弹或大号铅砂的“雷公铳”(革新军对霰弹枪的称呼),利用其近距面杀伤的巨大威力,弥补新式步枪在极近距混战中的不足。
五、海军策应。林启贤指挥潜艇部队和改装巡防舰,在总攻发起同时,于旅顺外海进行佯动,发射鱼雷,炮击港口设施,制造登陆假象,牵制日军岸防兵力,使其无法及时支援陆上战斗。
计划周密而大胆,核心在于“奇”与“狠”。
接下来的日子,旅顺周边的气氛愈发诡异。革新军的炮击似乎变得稀疏拉拉,偶尔还有部队后撤的迹象。渗透进去的“夜枭”和内线也适时散布“敌军粮草不济,可能解围而去”的谣言。乃木希典虽心存疑虑,但困境和来自内部的压力,让他更愿意相信这是敌人力竭的征兆,紧绷的神经稍稍松懈。
总攻前夜,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北风呼啸,雪花夹杂着冰粒,打得人脸生疼,能见度极低。旅顺城内的日军,蜷缩在避风处,听着外面的风声,思乡情切,士气降至冰点。
子时刚过,旅顺要塞四面八方,突然升起了无数颗红色的信号弹,如同地狱睁开的眼睛,在风雪夜空中划出刺目的轨迹!
几乎在信号弹升空的同时,革新军隐藏已久的超过两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包括新到的德制重榴弹炮和大量迫击炮)发出了天崩地裂般的怒吼!炮火准备不再是试探,而是前所未有的猛烈和精准!炮火如同长了眼睛一般,重点覆盖了预先标定的日军指挥所、通讯枢纽、炮兵阵地和预备队集结区域!无线电台引导的炮兵观测,在此刻展现了恐怖的效率。
炮火尚未延伸,陈雨顺亲率的第一师突击敢死队,如同暗夜中涌出的幽灵,利用炮击效果和恶劣天气的掩护,已经悄无声息地摸到了白银山日军前沿阵地的铁丝网下!
“突击!!”
随着陈雨顺一声怒吼,敢死队员们用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撕开铁丝网,如同猛虎下山般扑入被炮火炸得七荤八素的日军战壕!短兵相接,革新军装备的“三一式”步枪在近战和堑壕战中长度适宜、射速更快的优势尽显无疑,而冲在最前面的尖兵,手中那批加厚枪管、加固枪托,可以发射大威力独头弹或瞬时间喷射出致命钢珠暴雨的“雷公铳”,更是成了狭窄战壕内的噩梦!往往一声沉闷的轰鸣,硝烟弥漫处,迎面之敌便如同被重锤击中般倒下一片!这种粗暴而有效的近战利器,极大地加速了日军前沿阵地的崩溃。
与此同时,其他几个预定的突击方向也同时打响!革新军士兵高喊着“收复旅顺!驱逐倭寇!”的口号,奋勇冲杀。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在极端天气下的猛烈打击打懵了,指挥系统在首轮炮火中就已瘫痪,各部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境地。
乃木希典在司令部听到四面八方的枪炮声和喊杀声,心知大势已去。他试图组织反击,但命令无法有效传达。外面风雪交加,火光冲天,枪声、爆炸声、喊杀声震耳欲聋,他甚至连哪个方向是主攻都判断不清。
“完了……旅顺……完了……”乃木希典面如死灰,缓缓抽出了他的指挥刀。
拂晓时分,风雪渐息。经过一夜的激烈巷战和堡垒争夺,旅顺城区大部分已被革新军控制。残存的日军被分割包围在几个孤立的据点内,负隅顽抗。
陈雨顺率领部队,直扑最后的日军司令部所在。当他们冲入那座坚固的建筑时,发现乃木希典已经切腹自尽,其余军官或战死,或投降。
上午八时,一面崭新的、蓝底金星的革新军旗帜,在旅顺要塞最高的旗杆上缓缓升起,迎着凛冽的寒风,猎猎作响!
消息通过无线电波,瞬间传遍四方!
“旅顺光复了!”
整个革新军控制区,再次陷入了狂欢的海洋!自甲午战争以来,被日军占据、视为东亚堡垒的旅顺,终于回到了中国人手中!这是标志性的一役,彻底洗刷了国耻,也宣告了高岩军政府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强有力的政治军事集团!
高岩在登州接到捷报,久久无言,只是用力地拍了拍王奎和陈念恩(负责通讯保障)的肩膀。他知道,收复旅顺,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胜利,更是一个强大的政治信号。它向清廷、向列强、向全中国的观望者宣告:一个新的、有能力扞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力量,已经在东方崛起!
然而,站在旅顺残破的街头,看着满目疮痍和士兵、百姓的伤亡数字,高岩的心中,喜悦之余,更添沉重。
“厚葬乃木希典,按规矩对待日军俘虏。立刻组织人手,救治伤员,安抚百姓,修复城防。”他下达了占领后的第一道命令,目光却已投向南方和更遥远的海洋。旅顺的收复,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的挑战,必将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