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禄子刚说完那两人进了国舅府偏门,沈知意正要开口,萧景渊却先动了。他合上手中的《京城小吃图志》,轻轻放在桌角,抬头看着沈知意和秦凤瑶。
“你们天天看这些名字、籍贯、官职……到底是为了什么?”
声音不大,但很清楚。不像平时那样懒洋洋的,也没有笑。
沈知意愣了一下。她转头看秦凤瑶,秦凤瑶也在看她。两人都没说话,但都明白了——太子这次是认真的。
沈知意走过去,在萧景渊对面坐下。她没有拿文书,也没提名单,只是看着他。
“科举是选官的路。天下读书人苦读十年,就为了这一场考试。考上了就能做官。做什么官,管什么事,全看这一次。”
萧景渊点头:“我知道这个。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用考试。”
“有关系。”沈知意说,“如果这场考试被人动手脚,选出来的人不是靠本事,而是靠关系、靠钱、靠后台,那以后朝廷里坐的就都不是能办事的人。”
“那会怎么样?”萧景渊问。
“会出事。”秦凤瑶接道,“比如边关打仗,兵部该调粮却没人管,士兵吃不上饭;户部发不出俸禄,将士拿不到钱。最后仗打不赢,百姓活不好,国家就乱了。”
萧景渊皱眉:“所以你们怕十三弟安插人进去?”
“不只是怕。”沈知意说,“他是皇子,背后有贵妃和国舅爷撑腰。如果他这次把自己的人塞进考官名单,以后就能控制更多官员。等他们的人多了,朝堂上全是他的心腹,你就没人支持了。”
萧景渊低头看桌上那份盖了手印的拟推名单。纸很平,印泥是红的。
“所以你们推你父亲的学生上去,就是为了挡住他们?”
“对。”沈知意点头,“我们不能让他们轻易得手。只要守住这一关,他们就少一条路。新进的官员要是清白有才,将来也能帮你。”
萧景渊没说话,想了一会儿。
“我一直觉得,当太子,只要不犯错就行。皇上在位,政事轮不到我管。我吃好睡好,不惹事,大家相安无事。”
“现在不一样了。”秦凤瑶说,“他们不想让你安稳。十三弟盯的是你的位置。贵妃想让儿子上位。国舅爷手里有兵,但他不懂朝局,只会用强。他们从科举开始下手,就是想一步步把你架空。”
“架空?”萧景渊抬头。
“就是让你看起来还是太子,但实际上没人听你的。”沈知意说,“朝中大臣都归附十三弟,军队被国舅爷控制,连宫里的太监都被收买。到时候,就算皇上想保你,你也无力回天。”
萧景渊的手指轻轻敲了下桌面。
“所以我这个太子,不只是个名头?”
“当然不是。”沈知意说,“你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你现在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别人怎么看你。如果你一直不管事,别人就会觉得你软弱、无能、不配坐这个位置。可如果你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让大家看到你能主持大局,人心自然就会向你靠拢。”
萧景渊看向秦凤瑶:“你也这么认为?”
“我是武将家的女儿。”秦凤瑶说,“我知道兵权重要,但也知道,光有兵不行。带兵的人要是贪生怕死、克扣军饷,再强的军队也会散。所以选官特别重要。文官定政策,武将执行。文官歪了,整个国家就歪了。”
萧景渊又沉默了。
他低头看那本《京城小吃图志》。风吹开书页,正好停在“贡院重修”那行小字上。他记得昨天看到这里时,手指停了几秒。当时没多想,现在却觉得这几个字有点重。
“你说科举是唯一的正途?”他问。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唯一的路。”沈知意说,“寒门子弟没有靠山,只能靠读书改变命运。如果这条路被堵死了,他们就没希望了。一个国家要是没了希望,迟早会崩。”
萧景渊慢慢抬起头。
“那我这个太子……是不是也该知道些规矩?”
这句话说完,屋里一下子安静了。
沈知意没马上回答。她看着萧景渊的眼睛。那里面没有躲闪,没有敷衍,只有一种认真的神情。
她轻轻点头:“你想知道,我们就告诉你。”
秦凤瑶也坐下:“你想听哪部分?考官怎么定?试卷怎么审?还是考生怎么进场?”
萧景渊想了想:“先说考官吧。为什么一定要换掉那两个人?他们不行吗?”
“他们行不行不重要。”沈知意说,“重要的是他们是谁的人。礼部副考官要参与阅卷、定名次,权力很大。如果他们是国舅爷的学生,又收了钱,肯定会照顾十三弟的人。甚至可能把答案透露出去。”
“那查出来怎么办?”
“查出来就废榜。”秦凤瑶说,“整场考试作废,主考官罢官,严重的还要下狱。可就算废榜,名声已经坏了。百姓会觉得朝廷不公,读书人寒心,容易闹出大乱子。”
萧景渊眉头越皱越紧。
“所以你们现在做的,就是在事情发生前拦住它?”
“对。”沈知意说,“我们现在推自己的人上去,不是为了拉帮结派,而是为了保证这场考试公平。只要考出来的人是真的有才,朝廷就有希望,你也有底气。”
萧景渊伸手拿起那份拟推名单。他一个个看过去,念出名字:“李承远、赵明德、陈文昭……都是你父亲的学生?”
“是。”沈知意说,“他们出身清白,资历够,口碑好,从不结党。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这事关重大,不会轻易被人收买。”
萧景渊放下名单。
“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非得争这个?让十三弟安插几个人,又能怎么样?”
“因为你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沈知意说,“今天让他们换了考官,明天他们就会换主考。后天就开始改试题,再后来就连考生都能替换成他们的亲信。等你发现的时候,整个文官体系都成了他们的私产。”
“到那时候。”秦凤瑶补充,“你不只是丢位置,还可能丢命。他们不会留一个知道真相的废太子活着。”
萧景渊呼吸一停。
他第一次这么清楚地听到,自己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他不是不知道有人想害他,但他一直以为,只要不出错,就能平安等到继位。可现在看来,光是“不出错”根本不够。
“所以你们一直在做的事,不只是帮我挡灾。”他低声说,“是在帮我守住这个位置?”
沈知意看着他,轻轻点头。
“我们不是为了让你当个摆设太子。我们是想让你将来能真正掌权,能做出点事,能让这个国家变得好一点。”
萧景渊没再说话。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看向窗外。阳光照进来,落在书案上,也落在那本《京城小吃图志》上。
过了很久,他开口。
“那接下来呢?名单送出去了,然后做什么?”
沈知意和秦凤瑶对视一眼。
“等。”沈知意说,“等他们下一步动作。他们不会就这么算了。既然敢动手,肯定还有后招。”
“我们要盯紧礼部。”秦凤瑶说,“也要盯紧十三弟。他最近频繁出入京营马场,说不定会在别的地方动手。”
萧景渊点点头。
他拿起那本书,却没有翻开。手指在封面上轻轻摩挲。
屋里很安静。
沈知意走到窗边。她看着萧景渊的背影,嘴角微微扬起。
秦凤瑶靠在门边,双手抱臂,神情放松。
萧景渊坐在原位,手里还拿着书。
他的眼睛盯着那行小字:宣和七年,贡院重修,增南北两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