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打谷场的石碾子突然震颤起来。第八器聚焦镜射出的单束净化光,像根戳不破的竹竿,面对模拟煞力流核心的高密度黑团,清除率死死卡在 57%。护江力从
滑至 (降 150 点),a 协同系统的机械臂正疯狂调试分束棱镜,却被煞力团反弹的冲击波掀翻:“必须启用星脉舰队的多频激光网!地球人的肢体配合误差超过 37%,不可能完成纳米级的光束协同!”
场边的老槐树下,陕北老场长王满仓正用木锨扬场。金黄的谷粒在空中划出扇形弧线,饱满的落在谷堆,瘪粒被风扫进废料堆。“后生别急,” 老人拄着木锨指着谷粒轨迹,“煞力团跟瘪谷一样,得用‘扇面劲’—— 单打独斗不成,七股劲拧成扇面,再硬的疙瘩也能扇散。”
一、木锨划出的分束轨迹
a 系统的全息模拟图上,7 道光束因角度误差撞成乱麻,煞力团趁机膨胀了 17%。“人类的反应速度根本跟不上能量流的频率!” 机械臂砸向应急按钮,却见王满仓的孙子王小槐,正用银簪在地上画着北斗七星 ——7 个星点刚好对应打谷场的 7 个扬谷位。
“俺爷说扬场要站‘七星位’,” 小槐举着银簪指向天空,北斗的斗柄正对着场中央的石碾子,“天枢位扬头道,天璇位扫边,天玑位收尾 —— 七股风配合着来,谷粒才走得齐整。” 当 7 名新守护者站上星点(李娟孙女站天枢,a 孩子站摇光),银簪突然同时亮起,与聚焦镜的能量出口形成光柱连线。
王满仓的木锨率先扬起,谷粒的扇形轨迹在空中凝成光图。奇迹在此时炸开:第八器的光束竟顺着光图自动分束,7 道青金色光带像 7 把小扇子,精准落在 7 人手中的银簪上。“护江力 →!” 监测仪爆鸣时,煞力团的边缘开始出现裂纹,那些被单光束撞碎的黑粒,正被扇形光带像扫瘪谷般往外推。
更惊人的是木锨的角度。王满仓扬谷时的 37 度倾角,与银簪引导的光束折射角完全一致;而他抖腕的频率(每分钟 73 次),恰好抵消了煞力团的旋转惯性。a 系统的数据库在尖叫 —— 这种 “人体微调” 的精度,比机械分束镜高 3 个数量级,就像用最原始的木锨,划出了能量流最舒服的 “泄力弧”。
二、号子喊出的共振频率
煞力团突然释放出脉冲波,7 道光束瞬间乱了节奏,天权位的光束甚至反向折射。a 系统紧急启动备用能源,却被王满仓的打谷号子打断 ——“哎嗨哟!左三扇哟!右带风哟!斗柄转哟!七股拧哟!” 粗犷的号子在谷场回荡,每个字都像颗小石子,在能量流里激起同心圆。
“这号子是给风听的,也是给光听的,” 王满仓抹了把汗,号子的重音刚好卡光束的波动间隙,“每句 7 个字,对应北斗的 7 颗星 —— 天枢重,天璇轻,摇光带个尾音颤,七股劲就拧成一股绳。” 当 7 名守护者跟着号子调整呼吸,银簪的光芒突然同步闪烁,光束的误差从 17 厘米缩至 0.73 毫米。
扇形光带在此时彻底成型。天枢位的光束切向煞力团核心,天璇、天玑位的光带像两把梳子,顺着裂纹往里钻,而摇光位的光束则绕到背后,形成 “前切后堵” 的扇面阵。煞力团像被 7 把光扇同时拍打,黑粒纷纷脱离母体,在光带中化作金色的星尘。清除率以每秒 5% 的速度飙升,57%→77%→97%!
护江力冲破
时,打谷场的谷堆突然发出嗡鸣。那些吸收了光束余波的谷粒,竟在谷堆上拼出幅微型星图 —— 图中煞力流的源头,正对着北斗七星的延长线。王满仓捡起颗发光的谷粒:“你看,连谷粒都记着煞力的老窝呢,就像扬场时,瘪谷总会往一个方向跑。”
三、石碾压出的能量晶膜
当最后一块煞力团被扇成光粒,7 道光束突然向石碾子合拢。王满仓的老石碾,在能量冲击下渗出层青金色的膜,膜上的纹路是 7 道光束的叠加轨迹 —— 放大后竟与煞力流的能量通道完全吻合。“这碾子压了 73 年谷,” 老人摸着膜面,“早就记下了‘合力’的理 —— 单打独斗是死劲,七股劲围着一个中心转,才是活劲。”
a 孩子突然指着石碾的碾盘缝,里面卡着的半粒谷壳,正发出与聚焦镜相同的频率。检测显示,这粒谷壳吸收的 “扇形能量”,其波形能直接穿透煞力流的外层防御。“就像扬场时,最瘪的谷壳反而飞得最远,” 王满仓笑着说,“有时候破煞的关键,不在硬劲,在那点‘顺着风走’的巧劲。”
全球直播的弹幕里,突然刷满了 “我家打谷场也有这石碾”“奶奶扬米时也站七个位”。善念值的增幅曲线,踩着打谷号子的节奏突破 108.65 亿。a 机械臂第一次拿起木锨,却发现自己怎么也扬不出那道扇形 —— 王满仓说这叫 “谷感”,得跟土地、风、谷粒磨上几十年,才能养出这种 “与能量合拍” 的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