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对此并无异议,他本来也要去王城寻找返回自己城堡的方法。他直接问道:“我们几时走?”
罗德伯爵显然早已计划好:“后天一早,如何?我们需要一天时间来准备车马、物资,并稳定一下城内的局势。”
“没问题。”陈楚干脆利落地答应下来。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后天清晨,一支特殊的队伍将从狮王城出发,前往王城斯坦德威克。这支队伍里,有胜利归来的边境伯爵,有神秘强大的异乡领主,还有被俘的显赫公爵。
第二天一早,罗德伯爵便信守承诺,派人将装着三万金币预付款的沉重木箱送到了陈楚的临时住所。
资金到位,陈楚也不再耽搁。他来到城堡中央的广场,心念一动,系统空间开启。
刹那间,仿佛引动了爱情海的潮汐,整整三百多只幼体潮汐精灵如同蓝色的光点洪流,从他周身涌现而出!它们散发着柔和的水蓝色光辉,如同有生命的流水,瞬间铺满了广场。
这些纯净的水元素精灵一出现,便展现出了极高的智能和组织性。它们无需任何指挥,自动分成了数十个小队,如同训练有素的工程兵团,朝着城堡不同的受损区域涌去。
效率极高,分工明确。
· 清理队: 一队队潮汐精灵如同蓝色的清道夫,它们运用水流的柔和力量,将废墟中的碎石、断木、破损的铠甲武器乃至凝固的血迹,统统冲刷、搬运到一起,堆积成整齐的废料堆。所过之处,一片狼藉迅速变得干净整洁。
· 修复队: 这是主力。它们潜入残存的地基和墙体,运用对水元素的精密操控,引导地下水汽渗透进石料的缝隙,仿佛在为石材“补充生命力”。紧接着,更令人惊叹的一幕发生了:它们将搬运来的合格石料和木材,利用水压和自身携带的微弱粘合魔力,如同搭积木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严丝合缝地垒砌起来!破损的城墙一段段被填补、加高、抹平,仿佛时光倒流。
· 加固队: 专门负责关键结构。它们引动水元素在墙体内部形成细密的网络,如同给城墙注入了“筋骨”,使其变得更加坚固耐用。
· 细节队: 甚至还有一队负责城堡内部的修复,清理大厅,修补门窗,疏通排水……
它们从城堡外围的城墙开始,如同蓝色的潮水般,由外向内,一段一段地、井然有序地推进修复工作。没有震耳欲聋的敲打,没有尘土飞扬的场面,只有水流潺潺和元素魔力的微弱嗡鸣。
罗德伯爵和他的子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昨天还需要他们用肩膀扛、用生命去守卫的残破城墙,此刻正以一种超越他们理解的速度,焕然新生!这已经不是修建,这简直是神迹的再现。
按照这个速度,别说半个月,恐怕十天之内,一座比以往更加坚固、崭新的狮王城,就将屹立在长风平原之上。
第三天清晨,天色微亮。
狮王城外,一支精干的车队已经准备就绪。罗德伯爵行事周密,他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挑选了最核心的成员和少量精锐护卫同行。
最引人注目的,是队伍中央那辆宽敞却并不奢华的马车。罗德伯爵亲自安排,让多伦公爵与自己同坐一辆马车。这看似是“亲戚”间的同行,实则是最高级别的看守。两人同处一车,既能防止多伦在路上被劫走或发生意外,也便于罗德伯爵随时“安抚”这位心情复杂的表叔。
多伦公爵脸色阴沉地坐在马车里,一言不发。身为阶下囚的耻辱和前途未卜的担忧,让他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气焰。
陈楚则骑在他那匹神骏的巨狼背上,位于马车侧后方。他依旧是那副平静淡然的样子,仿佛此行只是普通的出游。有他和巨狼在,任何想要打这支车队主意的人,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而伊梅莉娅和格里芬并未随行。伊梅莉娅需要返回马赛城主持大局,确保领地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格里芬则带着他的双天使一同回去了,马赛城和逍遥城的安定同样需要他的力量。
“都准备好了吗?”罗德伯爵最后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对着车夫挥了挥手,“出发!目标,斯坦德威克!”
马车缓缓启动,护卫们策马跟上,陈楚的巨狼迈着轻捷而稳健的步伐。
车队驶离了正在被潮汐精灵以惊人速度修复的狮王城,踏上了通往王国权力中心——王城斯坦德威克的漫长道路。
就在罗德伯爵的车队刚刚离开狮王城不久,关于多伦公爵大军惨败、本人被俘的消息,已经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如同插上了翅膀,飞速传回了王城斯坦德威克。
在一间奢华而隐蔽的贵族议会厅内,厚重的天鹅绒窗帘遮蔽了外面的光线,只有壁炉的火光和几盏水晶灯照亮着房间。四位衣着华贵、气息深沉的大人物围坐在一张雕花红木圆桌旁,气氛凝重。
“消息确认了?”一个面色红润、体型富态的公爵缓缓开口,他是掌管王国财政的奥德里奇公爵。
“确认了。”另一位身形瘦削、眼神锐利如鹰的公爵——负责情报与部分军务的费尔南多公爵——用手指敲击着桌面,语气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和鄙夷,“多伦那个老家伙,这次可是把脸丢到姥姥家了。动用了抛石车、精英骑士、狮鹫……几乎是他的老底,结果不仅没拿下狮王城,反而把自己给搭进去了,成了罗德的阶下囚。”
“哼!”第三位公爵,以脾气火爆和拥有强大私人舰队闻名的巴斯托公爵冷哼一声,脸上满是轻蔑,“真是个没用的废物!连一座边境破城都拿不下来,还赔上了自己!早知道他是这种成色,当初就不该……”
他的话没说完,但在座几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当初默许甚至暗中推动多伦去对付罗德,是他们几方的共识,本想用最小的代价除掉一个不听话的刺头,却没想到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