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陵短暂停留一夜后,陈卫东登上了开往长春的火车。
这一次,他手持总参的特批文件,还有金陵军区承诺给的设备支持,心中更有底气!
长春光机所的会面被安排在第二天上午。
接待他的是研究所的副所长和技术处的几位负责人。
“陈顾问,久仰大名。”副所长热情地握手,“总参已经来过电话,要求我们全力配合您的工作。”
在会议室里,陈卫东直接切入主题:“各位老师,时间紧迫,我就直说了。我们需要在最短时间内,研制出可量产的主动式红外夜视仪。”
技术处的刘处长推了推眼镜:“陈顾问,您的报告我们都看了。想法很好,但是以我们目前的技术储备……”
“刘处长,”陈卫东打断他,“正因为有困难,才需要我们共同攻关!我建议,我们可以从简化设计入手……”
他走到黑板前,开始详细解释他的“技术降级”方案:“我们可以减少透镜数量,采用非球面设计,虽然成像质量会有所下降,但在夜间侦察中完全够用!”
一位老工程师皱眉道:“这样做的话,视场会受限,边缘像差也会很严重!”
“张工说得对,”陈卫东点头,“但是请想一想,对于前线战士来说,是先解决晚上看得见的问题,还是先追求看得清?”
会议室里沉默了片刻。
陈卫东继续说:“我计算过,采用简化方案后,整机重量可以控制在2.5公斤以内,续航时间能达到4小时!这对单兵装备来说,已经是突破性的进步了。”
刘处长和其他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或许真的可行!”
“不是或许,是必须可行。”陈卫东的声音坚定,“我去过金陵军区了!那边已经联系了上海电子管厂,他们愿意配合试制专用的红外变像管。咱们长春这边,只需要负责光学系统和整机集成……”
会议室里的众人立刻神情振奋起来,对于这个项目信心充足起来了!
接下来的三天,陈卫东几乎住在了光机所的车间里……
他和工人们一起调试设备,和技术员一起修改图纸。
最紧张的一次,为了测试透镜的成像效果,他连续工作了十八个小时。
“陈顾问,您去休息一下吧。”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忍不住劝道。
陈卫东摇摇头:“前线将士在等着这些装备保命,我们早一天完成,可能就能多挽救几条生命。为之后全面爆发的冲突……”
这番话传开后,整个项目组的干劲都被调动起来了!
车间里彻夜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仿佛成了最动听的乐章。
捋顺了这边的研发进度,陈卫东再次启程下一个项目……
在转战第一汽车制造厂时,陈卫东遇到了新的挑战。
“改进越野车的通过性?”一汽的技术负责人面露难色,“cA-30的设计已经很成熟了,要大改的话先不说设计难度,就是投入都……”
“不是大改,是巧改!”陈卫东直接带着他们来到试车场。
他指着正在测试的越野车说:“我们在南方作战,最大的问题是道路泥泞、河流众多……”
“所以,我建议加装简易的涉水喉,改进散热系统!提高车辆对环境的适应性……”
说着,他拿出图纸,详细解释如何利用现有零件进行改装。
当谈到中央充放气系统时,几位老工程师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这个想法很新颖啊!”一位姓李的老师傅赞叹道,“利用现有气刹系统改造,成本低,见效快。”
陈卫东笑道:“不仅如此,这些改进对民用车辆也同样有用!东北冬季道路复杂,如果能调节轮胎气压,通过性会大大提升。”
在试车场上,陈卫东亲自驾驶改进后的样车进行测试。
当车辆轻松驶过一米深的水坑时,围观的技术人员都忍不住鼓掌。
“成功了!”李师傅激动地说,“陈顾问,您不仅懂技术,更懂实战啊!”
离开长春前,陈卫东特意去光机所告别。
钱老握着他的手说:“小陈,你放心回京都,这边的工作我们一定会按时完成。”
再次回到京都,陈卫东终于有了一点喘息的时间。
他想起在京求学的几位故友,便托人带信,约大家在什刹海边的烤肉季小聚。
傍晚时分,秀山屯出去的同学们陆续到来。
周文韬第一个到,一见面就给了陈卫东一个拥抱:“卫东!听说你现在是总参的技术顾问了!”
接着到来的是李向阳,他穿着一身崭新的中山装,显得格外精神:“卫东,你可真是给我们知青长脸啊!”
刘爱苗和秦雪结伴而来,两个姑娘都比在屯子里时白净了不少。
王红最后一个到,笑着说:“我从师范大学赶过来,没赶上上一班车……”
众人围坐一桌,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快说说,你现在都在忙什么?”周文韬好奇地问。
陈卫东简单说了说最近的工作,引来一片惊叹。
“我就知道卫东哥不是一般人!”秦雪崇拜地说。
李向阳接口道:“那是!在屯子里的时候,卫东就总是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正当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好啊你们!聚会都不叫我!”
只见沈玉茹穿着一件红色的连衣裙,俏生生地站在门口,嘟着嘴表示不满。
“玉茹?你怎么来了?你不是说最近再忙着备考吗?”陈卫东惊讶地问。
“哼,要不是秦雪姐告诉我,我都不知道你们这么多人聚会!终于能聚到一起了,我怎么会错过!”沈玉茹自然地走到陈卫东身边的空位坐下。
她一来,气氛更加活跃了。
不停地给大家讲大学里的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你们不知道,我们学校有个男生天天给我写诗,酸死了!”沈玉茹边说边偷偷看陈卫东的反应。
周文韬打趣道:“咱们玉茹妹妹在大学里可是风云人物啊!”
“那当然!”沈玉茹得意地扬起下巴,随即又看向陈卫东,“不过有些人啊,到了京都竟然不主动找我,还得我自己找来……”
陈卫东无奈地笑笑:“明明是你自己说的,这两天实在太忙了……”
大家说说笑笑,热热闹闹的聊着趣事……聚餐结束后,大家依依惜别。
沈玉茹故意落在最后,等其他人都走了,她才对陈卫东说:“卫东哥哥,明天就要走吗?那你下次什么时候来北京?”
“还不确定,可能要一个月后吧。”
沈玉茹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又振作起来:“那你下次来,一定要单独请我吃饭!我要吃全聚德!”
看着沈玉茹蹦蹦跳跳离开的背影,陈卫东不禁摇头苦笑。
这个古灵精怪的丫头,总是能让人心情愉悦。
回到招待所,陈卫东开始整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长春的问题基本解决,接下来要去上海协调电子管的生产进度,还要回秀山屯安排战地医疗物资的生产,时间真的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