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关系,她可以问有可能知道的“人”。
【嘿,在吗?】
【咋?】
【我身体出问题了?】
一阵沉默后,祂叹了一口气,声音中透着疲惫。
【你身体里我的“老朋友”在捣乱,我在努力压制了,没想到还是影响到你了。】
【封印松动了?】
【没有,只是祂到底是和这个世界有着诸多联系,前一阵子你打算插手九门二代的事情的时候,祂可能是感受到了什么,在你身体里闹了些动静,我下手得快,你可能没有感觉出什么,但是这阵子祂一直没安分,我一直在压制祂,没想到还是对你造成了影响。】
张慕欢确实没感觉出来什么,可见天道确实努力压制了,她对合作伙伴还是比较宽容的。
【那我味觉还能恢复正常不?】
【能,当然能,只要我彻底磨灭规则的意识,让其恢复到原来老实本分的样子,祂所造成的影响一定会消失。】
张慕欢边在脑海中思索着对张启灵他们的说辞,边回应天道。
【能解决就行。】
天道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你不生气?】
【你又没有放任不管我,你也尽力了,我能有什么生气的,再说了,不是有解决办法嘛。】
天道松了一口气,张慕欢能理解祂真是太好了。
突然,张慕欢想到了一件事,她谨慎发问。
【后面不会有其他状况吧?】
天道毫不犹豫道。
【只要你不靠近陨石。】
张慕欢皱眉。
【你觉得可能吗?】
天道退了一步。
【只要你不靠近有黑气的陨石。】
张慕欢觉得天道这步子退得有点小,她之后打算去的那个墓里面可是有很大可能有缠绕着黑气的陨石。
【你在说笑?】
天道想了一下,确实不太可能,祂咬咬牙又退了一大步。
【只要你不是重伤垂死。】
张慕欢觉得勉强可以接受,她不可能会有重伤垂死的情况的。
【行吧,你继续努力吧,我要开始我的忽悠大业了。】
张慕欢在和天道交谈的时候是一副低头思索的样子,等和天道交流完,张慕欢抬头就看到了凑在她面前的三颗脑袋。
她后退一步,免去了被围观的情况。
“你想了这么久,对你自己的情况有点头绪没有?”
红官率先忍不住开了口。
张慕欢迅速摇头,然后又迟疑地点了点头。
张启灵皱眉,张海侠急性子地问道,“你摇头又点头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们要是没有发现的话,我自己大概也发现不了,不过……”
张启灵见张慕欢一脸犹豫的样子,他追问道,“不过什么?”
张慕欢迷茫地抬起头,“直觉告诉我好像应该知道是什么情况,但是说不出来也记不起来。”
听完张慕欢的话,红官差点跳脚,“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说不出来也记不起来是什么意思?”
张慕欢没开口解释,只是一副努力在想的样子。
张启灵抚平了张慕欢努力想东西又想不出来焦躁皱起的眉毛,“想不起来就别想了。”
张慕欢抬头,然后就看到张启灵和张海侠同款凝重的样子。
天道突然在张慕欢脑袋里冒泡。
【嘶,不妙,有一种我即将会背锅的感觉。】
【你背的锅还少了?】
天道觉得有道理,债多不愁嘛,而且这一次也确实有他的原因。
红官看那两个人的脸色就猜到了又是跟张家有关,他跺了跺脚,“破张家,一天天的净事儿。”
在场的三个张家人,张慕欢赞同点头,张启灵和张海侠沉默。
下意识点完头的张慕欢突然反应过来在场的好像有两个正经张家人来着,她咳了一声,掩饰性地开口找补道,“那什么,红官你也不能这么说,张家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哎哎哎,红官,你拉我去哪儿?”
红官没等张慕欢说完就拉着她朝外走,“还能干什么,看病!”
本来在站桩的张启灵和张海侠像是被“病”这个字惊醒,连忙跟上了已经走了有一段距离的两个人。
最后的结果就是张慕欢被直接拉到了吴府里,被红官告知缘由的吴老狗面色凝重地找来杭州最负盛名的中医给她把脉。
老先生皱眉把了半天的脉,还细细地瞧了她许久,最后只得出了个肝火旺的结果,还语重心长地劝着她不要妄动肝火,对身体不好。
张慕欢拦住想要开口说什么的吴老狗和红官,她笑着对老先生道了谢,表示会听劝,然后就让一旁的吴府管家送老先生回去。
“什么肝火旺,肝火旺能让人味觉出现问题吗?”
红官沉声道。
张慕欢叹气,“人家老先生又没有诊错,我确实肝火旺,不是刚生气才打完一架吗?”
“那其他的呢?他就诊出来一个肝火旺,肯定有问题。”红官说完这句话就转头看向吴老狗,“五爷,还有别的医术比较高的医生吗?”
吴老狗皱眉思索中。
张慕欢拉住犯了犟脾气的红官,“红官,别找了,要是能被人诊出来问题,那我自己也不至于今天才发现了。”
虽然张慕欢不会医,但是张浮逸这个全能老师可是会的。
刚去巴乃的时候,张浮逸可是以检查张家未来人才有没有什么暗伤的借口诊过他们几个人的脉了,现在想来,张海客或者黑眼镜说不定私底下就告诉过张浮逸了,所以他才突兀地要诊脉,还找了那么一个蹩脚的借口。
红官泄了气,他坐在椅子上,有些颓然。
张慕欢坐在了他旁边的椅子上,“你放心吧红官,我是吃不出太过重的味道,又不是尝不出味道了,没什么大问题啦。”
红官还没说话,吴老狗先不赞同道,“咒自己干什么,我再去找找医生,总有人能看出来。”
张慕欢连忙摆手拒绝,“不用啦,我觉得……”
“北京。”
吴老狗一副被张启灵点拨到的样子,“对啊,去北京,那里的条件和人才确实更多些,说不定有人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