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维尔代表团离开香港的第三天,东兴集团总部里,仿佛还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气息。
那是古龙水混着挫败感的味道,挥之不去。
陈东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一份刚送过来的信函。信纸厚实挺括,摸起来质感十足,抬头印着资生堂东京总部的徽标,措辞恭敬得很,说是想搞“非正式学术交流”,派技术团队来访问东兴研究院,“共同探讨植物萃取技术的未来趋势”。
“刚送走欧洲的贵族,东瀛的匠人就找上门了。”
陈东嘴角牵起一丝极淡的弧度,抬手将信函轻轻放在红木桌面上。
“啪”的一声轻响,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嗅觉真够灵敏,时机也选得巧。”
他几乎能想象到,资生堂东京总部那些穿白大褂的研究员,收到东南亚“玉兰”的销售数据简报时,是怎么推着金边眼镜,一脸将信将疑又不得不重视的模样,写下了这封看似谦逊的拜访函。
指尖按在内部通话键上,陈东的声音平稳:“请李兰博士来我办公室一趟。”
片刻后,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李兰依旧是一身简洁的白大褂,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冷静又专注,身上带着实验室特有的、淡淡的试剂清香,干净又纯粹。
“董事长,您找我?”
陈东把资生堂的信函推到她面前:“看看这个。资生堂的技术团队,下周要过来‘学术交流’。”
李兰快速扫完信函,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表面是聊行业趋势,实际目标,恐怕是我们的‘生物发酵’和‘纳米靶向输送’核心技术。”她的指尖在“植物萃取技术未来趋势”几个字上轻轻点了点,语气笃定,“话说得客气,但心思不难猜。洛维尔在谈判桌上没拿到的东西,他们想从实验室里偷着看。”
“和我想的一样。”
陈东点点头,目光锐利如鹰:“接待工作交给你全权负责。原则就三条:热情、开放,但核心壁垒,一寸都不能退。”
“公开的科学原理、应用前景,随便聊,甚至可以引导他们多说说。但具体的菌株活性数据、萃取的温度压强参数、纳米载体的构建工艺,这些关键东西,必须严格保密。”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另外,趁这个机会,反向摸摸资生堂的底。看看他们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底蕴,还有那些绕不开的瓶颈。他们的‘困扰’,说不定就是我们的机会。”
“明白。”
李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神里透出科研人员特有的严谨,还有一丝藏不住的斗志:“我会准备好‘公开版’的技术资料,让团队提前演练。既展现专业度,又能守住核心机密。至于反向评估,我会多留意他们提问的重点和深度。”
与此同时,日本东京,资生堂中央研究所。
一间安静到能听清空调微弱送风声的会议室里,基础研究部部长中村健一郎,正在做行前最后的叮嘱。
他年约五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没有一丝凌乱,金边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又谨慎。
“诸君。”他用日语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这次香港之行,名义上是‘学术交流’,实际上,是‘技术侦察’。”
“东兴集团的‘玉兰’系列,在东南亚市场的效果数据,根据我们的初步分析,确实……非同寻常。”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斟酌用词:“这背后,很可能藏着我们还没完全掌握的发酵或递送技术。总部的意思是,务必摸清他们的技术路径和真实水平。”
目光扫过坐在长桌两侧的团队成员,都是精挑细选的各领域专家。
“但切记,姿态要放低,以学习请教为主。中国人重面子,尤其是这种私人企业,直接打探核心机密,只会引起强烈反感。”
“我们要像品茶一样,慢慢品味,从他们的公开介绍和不经意流露的细节里找线索。特别是发酵菌株的筛选效率、纳米载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这些是关键中的关键。”
“哈依!”
团队成员齐声应答,神情个个严肃。
一周后,香港,东兴研究院一楼接待厅。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照在光洁的地板上,能隐约映出人的影子。
资生堂技术代表团一行五人,在东研院公关经理的陪同下走进大厅。中村健一郎走在最前面,步伐稳健,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谦逊笑容。
但他那双眼睛,却像精密的扫描仪,不着痕迹地快速扫过大厅的布局、墙上的指示牌,甚至走廊深处偶尔闪过的白大褂身影。
这里的整洁度和设备先进程度,似乎并不比资生堂的核心实验室差。
中村心里微微一凛,收起了几分轻视。
李兰带着两名核心研究员上前迎接,双方伸手握手寒暄。中村健一郎的握手短暂而有力,带着日本职场特有的克制和礼貌。
“李博士,百忙之中打扰,非常感谢贵院给我们这次宝贵的交流机会。”他的英语带着轻微的日语口音,却十分流利。
“中村博士,欢迎莅临。资生堂是业界楷模,我们也很期待这次交流。”
李兰的日语回应得体又流畅,让中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多了几分谨慎。
交流会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举行,巨大的投影幕布已经早早放下。
起初,气氛就像真正和谐的学术研讨。
中村团队先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植物干细胞萃取稳定性控制”“复合活性成分经皮吸收促进剂”,图表做得精美,数据详实,引用的文献都是顶刊,满满都是百年企业的深厚积累和严谨作风。
接着,李兰代表东兴发言。
她介绍了“超临界co?流体萃取技术”在保护热敏性成分活性方面的通用原理和优势,也分享了“玉兰”系列基于“皮肤微生态平衡”理念的研究框架——严格限定在已发表论文和公开学术会议的内容范围内。
她的讲述逻辑清晰,虽然避开了具体工艺参数,但技术框架的前瞻性和系统性,让资生堂团队的几位年轻研究员,忍不住低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中村健一郎表面平静,放在桌下的手指却微微捻动。
他意识到,东兴的技术理念,似乎走了一条更具创新性的路,和他们基于传统植物化学的改良思路,完全不同。
然而,表面的和谐,很快就被试探打破了。
资生堂团队里,一位专注于发酵工艺的小林博士,在提问环节,用敬语小心翼翼地开口:“李博士,贵方在特定功效成分的发酵转化率上,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不知在提高菌株产酶效率的通用策略上,是否有可以分享的宏观经验?”
这个问题听起来是探讨行业共性难题,实则直指核心——菌种优化和代谢调控策略。
李兰面色平静,端起面前的矿泉水,轻轻喝了一小口。
这短暂的停顿,让她刚好理清了思路。
放下水瓶时,她脸上带着温和又略带歉意的笑容:“小林博士的问题非常专业。菌株的高效转化,确实是行业核心瓶颈,涉及多组学分析、代谢工程改造和精密发酵控制等多方面技术整合。”
“东兴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长期的研发资源,也构建了独有的技术平台。这部分属于核心知识产权,受严格的保密协议保护,实在不便深入探讨,还请谅解。”
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肯定了问题的价值,又坚决地关上了大门。
紧接着,她话锋一转,巧妙地把话题抛了回去:“不过,我们注意到贵公司在‘传明酸衍生物’的应用中,似乎遇到了难题——活性物在配方里长期存放容易析出,透皮吸收率也难兼顾温和性。”
“不知贵方在平衡功效与稳定性方面,有什么新的见解?我们对此也很感兴趣。”
这个问题,直接点中了资生堂当前王牌美白产品线的公开技术痛点,也是业界皆知却难以完美解决的难题。
中村健一郎的嘴角,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
他立刻用一声轻微的干咳掩饰过去,推了推眼镜,打着哈哈回应:“李博士果然对行业动态了如指掌。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我们研究所也一直在攻关,目前有一些初步方案在内部验证,但还没到可以公开讨论的阶段,实在抱歉。”
他巧妙地挡回了话题,心里却震动不小:东兴对竞争对手的技术短板,竟然了解得这么清楚,情报工作做得相当到位!
接下来的交流中,资生堂团队又几次试图把话题引向纳米载体的具体构建工艺、发酵产物的精准分离纯化等细节。
但每次,都被李兰或东兴的其他研究员,用“涉及专利壁垒”“具体工艺参数属于商业秘密”等理由,礼貌而坚定地挡了回去。
与此同时,他们总会抛出一个问题——要么是资生堂自身的技术短板,要么是欧美品牌的行业难题,个个都颇具深度,精准反诘。
整个过程中,东兴团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保密意识强,话语技巧也娴熟。
他们乐意聊宏观趋势,分享不涉密的应用理念,但核心参数,半个字都不多说。
这种“外松内紧”的防守策略,让中村团队觉得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浑身力气都使不出来,憋得难受。
交流会结束后,李兰亲自把中村团队送到研究院门口。
中村健一郎在台阶前停下脚步,转过身,郑重地鞠了一躬——幅度比来时深了不少。
“李博士,非常感谢您和团队今天的分享,真是受益匪浅。东兴研究院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思维,确实名不虚传,令人敬佩。”
他的语气,比初到时诚恳了许多。
这番话里,一半是客套,另一半,是实打实的实力认可。
“中村博士您太客气了,资生堂的深厚积累和严谨作风,才是我们该学习的榜样。”李兰微笑着回了一个适度的鞠躬,“期待未来有更多交流机会。”
坐进等候在外的黑色轿车,车门关上的瞬间,中村健一郎脸上的谦和笑容,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疲惫和凝重。
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用日语对坐在副驾驶的副手低声说:“东シナ(东兴)の技术力は、予想以上だ。彼らのアプローチは我々とは根本的に异なり、非常に...独创的だ。”
(东兴的技术实力,超乎预期。他们的路径和我们根本不同,非常……具有独创性。)
目光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香港街景,他继续说道:“核心となるデータは当然ながら一切触れられなかった。むしろ、我々の课题をいくつか鋭く指摘された。この企业、単なる成金ではない。技术に対する深い理解と、强固な知的财産保护意识を持っている。”
(核心数据当然一点都没接触到。反而被他们尖锐地指出了我们的一些技术课题。这家企业,不是简单的暴发户。他们对技术有深刻的理解,还有极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本社に报告しよう。东シナの技术格付けを、全面的に见直す必要がある。”
(向总部汇报吧。有必要全面重新评估东兴的技术等级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心里清楚,这趟“侦察”之旅,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让己方暴露了不少信息。
对方,比想象中难对付得多。
另一边,李兰送走客人后,直接去了陈东的办公室。
“董事长,交流结束了。”她在陈东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神情依旧冷静,但眼神里,带着一丝完成挑战后的锐利。
“情况怎么样?”陈东递过去一杯温水,问道。
李兰接过水杯,放在桌上没喝,直接说道:“和您预判的一致,资生堂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我们的核心工艺。”
“他们的技术底蕴确实深厚,尤其是基础研究、大规模生产的品控和标准化方面,经验老到,值得我们学习。”
她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自信:“但他们的技术路径,偏向于在现有框架下做渐进式改良。而我们的‘生物发酵+纳米靶向’,是更根本性的平台型解决方案,理论上限更高,也更具突破性和效率优势。”
“他们在透皮吸收效率,还有某些高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方面,确实有公开文献提到的瓶颈,刚才交流时,他们也一直在刻意回避。”
“而且从他们提问的重点和急切程度来看,他们对我们的技术非常渴望,甚至……有些焦虑。”
陈东静静听完,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节奏清晰。
“意料之中。大企业病,船大难掉头。我们的优势,就是技术路径的创新性和决策的灵活性。”
他看向李兰,目光坚定:“这更说明,保持甚至扩大技术代差,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不能给他们模仿、追赶的时间窗口。”
当即,他做出决策:“李博士,从现在开始,启动‘玉兰’二代配方的加速研发项目。优先级调到最高,资源全力倾斜。”
“目标不是在现有基础上修修补补,我要看到实打实的提升——要么核心功效成分浓度翻倍,要么靶向精准度大幅提高,要么多效协同效果更突出,总之,要形成一代以上的差距。”
“我们要让他们永远跟在后面追,连车尾灯都看不清。”
“明白!”李兰立刻领命,眼中燃起了明亮的光芒——那是科研人员迎接高强度挑战时,特有的兴奋与斗志,“团队早就摩拳擦掌了,我们有信心在下一代产品上,进一步拉大差距,巩固领先地位。”
李兰离开后,陈东再次走到落地窗前。
夕阳的余晖洒下来,把天空染成了一片绚烂的橙红,美得夺目。
洛维尔的渠道试探,资生堂的技术窥探,这些国际巨头接二连三地找上门,看似是挑战,实则是最有力的背书。
它们清晰地证明了,东兴手里的筹码——创新的技术平台和高效的转化能力——在这个行业里,分量有多重。
技术,才是这个时代最硬的通货,是最坚固的护城河。
守住这条河,并且不断拓宽它,才是应对一切明枪暗箭、在全球化博弈中占据主动的根本。
东瀛的这次“学术交流”,非但没偷走核心机密,反而像一剂强效催化剂,让东兴更加坚定了信念——在自主创新研发的道路上,心无旁骛,全力狂奔。
真正决定命运的博弈,从来不在觥筹交错的谈判桌上。
它藏在寂静无声的实验室里,在每一次数据记录中,在每一次工艺优化里,早已悄然展开,并且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