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程的路上丁承平就在思索提纯青蒿素一事。
要感谢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小视频风靡人人当主播的时代。
不仅仅是美女主播,吃播,游戏主播风靡,也有一些是科普主播。既有历史事件的再分析,也包括手搓玻璃,土法炼钢,黄花蒿提纯这种原本应该高大上的学术研究。
丁承平回忆了下曾经看过的手搓青蒿素视频,提纯青蒿素不难:找到黄花蒿,清洗干净,通风晾晒,晾干切碎捣烂,研磨成粉;放入陶罐兑些酒精,侵泡搅拌,以待溶解; 大致两周时间,然后用布过滤分离出残渣,这样就能得到粗步的提取物;然后隔热让酒精蒸发,不过要注意温度以免青蒿素被高温破坏;反复蒸发溶液,让青蒿素浓度提高;把得到的高浓度液体用活性炭(木碳)搅拌分离就能得到高浓度的青蒿素。
整个过程如放电影般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发现每一个环节都能在彭家实现,所以也就证明自己应该能提取青蒿素。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材料——酒精。
所以想要提纯青蒿素你得先把高浓度酒精给鼓捣出来。
还好自己入赘的彭家也算富庶家庭,不用为米粮发愁,弄些陈米,制作些酒曲,利用后世看过的小视频手搓高浓度酒精也不在话下。
“什么玩意?酒曲必须在官府购买,还有这么一说?”丁承平将自己想要弄些陈米晾酒的事情跟彭大小姐一提,就听到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
“郎君不知道?”彭大小姐一脸懵的看着丁承平。
“咱大夏朝廷实行榷曲制度?,即由官府垄断酒曲生产与销售。民间酿酒户需向官府购买的酒曲才能进行生产,且官府通过都曲院统一制造酒曲。”
“不是,我自家酿酒自己喝,又不贩卖,官府还管这个?”丁承平好奇的问。
“对,官家不允许私下制作酒曲,但不限制民间自酿米酒,可无论是贩卖还是自饮,酒曲必须在官府购买,根据《大夏律》,私造酒曲达到15斤即处死刑。”
“十五斤就判处死刑?”丁承平吞了一口口水。
“还是当今皇上开恩,在前朝,私造酒曲5斤就处极刑。”
“为什么你会知道这些?”丁承平好奇的看着彭凌君。
“曾经听父亲与权叔(大管家)谈话提及过。”
“好吧,其实酒曲是自己制作或者官家购买都无所谓,我只是有些意外。”丁承平耸了耸肩,并不较真这事。
“郎君是想酿造何种口味的清酒?其实我彭家有个方子,酿造的桂花酒很是可口。”
“我不是为了喝,是有用,有大用,能不能弄些陈米给我,嗯,先十几斤二十斤的样子,算了,其实也不是非得要酒曲,弄些木屑就行,对,就木屑,还是别糟蹋粮食的好。”丁承平有些神神叨叨。
“郎君打算用木屑酿酒?”彭大小姐惊呆了。
“对,正确的说法是酿制酒精。”丁承平一脸自信。
姑爷要用木屑酿酒,而且还不要酒曲,这个消息瞬时传遍整个彭家。
所有的下人们都在议论纷纷,以为姑爷是不是发癔症了。
而且偶尔见到姑爷,也是一副眉头紧锁的样子,嘴巴念叨着一些听不懂的话:“蒸馏器皿用什么呢,没有玻璃制品,用琉璃太奢侈,看来只能选择竹子作为导管。”
虽然这年头柴火矜贵,但姑爷要用这么几斤木材并没有人会有意见。
一开始也没弄太多,首次实验就整了大概三公斤的样子,全部刨成木屑,然后倒水放进锅里煮。
因为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实验,丁承平也怕出错,没敢让下人们帮忙,自己顶着大太阳在小炉子旁守候。
这可让厨房里的各种丫鬟厨子们鸡飞狗跳了,都说君子远庖厨,而且你一个姑爷,算是半个主子,一直待在厨房里,别的下人也都不敢进来干活啊。
丁承平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自顾自的给木屑水搅拌,过滤,清洗。
“姑爷,你是读书人,你不能一直待在这种地方。”厨房的下人没办法,只得去告诉大丫鬟小翠,让小翠来跟姑爷沟通。
丁承平还以为小翠是担心自己辛苦,咧着嘴笑了一个:“没事,第一次弄这个还是自己来比较好,担心出错。”
“姑爷,但是你一直待在厨房里,下人们都不方便干活。”
“是么,我碍着他们干活了?我可以让让。”丁承平有些发愣。
“你在这里,大家怎么方便,要不你还是先出来,待会再弄你的炉子。”小翠也看了一眼冒着泡泡的小铁炉。
丁承平并不蠢,意识到自己在这烧木屑的不方便是对厨房干活之人精神上的压力,跟现代社会职场员工在老板眼皮子底下干活那种味道,会浑身不自在。
“那这样,我不在这里弄,不过这几天这个小炉子要归我,有时候火不能断。”
听到姑爷肯离开小厨房,大家都吁了一口气。
来了几个人将丁承平在用的小铁炉子抬到了无人居住的西厢房走廊门口。
这块有廊檐遮挡太阳不至于太热,而且平常路过的人也少,丁承平很满意在这里干活,甚至有个想法是直接把这西厢房的空房改造成实验室。
不过自己毕竟是上门女婿的身份,想了想还是等以后再提。
将木屑处理成纤维素之后要经过一个多礼拜的发酵反应才能变成葡萄糖或者木糖,你去闻闻会感觉到有轻微的酒味。
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蒸馏了。
在这一个多礼拜,按照丁承平的要求,彭家的下人用竹子制造了一个蒸馏桶跟一些蒸馏管。
经过出蒸跟精蒸等程序,丁承平终于得到了一小杯淡黄色的液体,虽然颜色上不太满意,但这就是高浓度的酒精。尽管没有仪器可以测量,可是跟印象中常用的75%酒精涂抹在皮肤上的感觉类似。
这真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