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大比的盛况与授官大典的余温尚未散去,零陵城内依旧洋溢着喜庆与希望的氛围。新科士子们怀着激动与憧憬,奔赴各自的岗位,如同新鲜血液,注入华国这台日益精密的庞大机器。林越站在翻修一新的零陵城头,俯瞰着下方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水泥驰道四通八达,新建的学堂传出朗朗书声,工坊区传来的叮当锤锻声也显得格外悦耳。
“主公,第三届科举,成效远超预期啊。”身旁,身着素雅官袍的蔡文姬轻声道,她手中拿着一份新科官员的分配名录,嘴角带着一丝欣慰的笑意。她主持的书院和科举事宜,如今结出了累累硕果。
林越点头,感慨道:“是啊,文姬。你看那陆逊,虽年轻,策论却鞭辟入里,直指核心。还有格物院新招的那几个学子,对改进水力的设想,连墨衡都连连称奇。人才,才是我们最坚实的根基。”他顿了顿,望向远方,“接下来,就是如何用好这些人才,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同时……”他语气微沉,“也要提防外界的风雨。”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自身后响起。只见王统领一身风尘,脸色凝重,快步登上城楼,手中紧握着一封插着三根羽毛的紧急军报。
“主公!急报!”王统领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显然是多日奔波未曾好好休息。
林越心中一凛,脸上的轻松神色瞬间收起。蔡文姬也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名录,秀眉微蹙。
“讲!”林越沉声道。
“曹操动了!”王统领将军报双手呈上,“就在我方举行科举,吸引天下目光之际,曹操命大将曹仁、夏侯渊,集结五万精锐,以‘讨伐不臣’为名,突然自南阳方向南下,兵锋直指我荆北重镇——襄阳!”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曹操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动进攻,依旧让林越感到一丝压力。他迅速展开军报,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军报详细描述了曹军的兵力配置、先锋将领,以及其推进速度极快,显然是有备而来,意图趁华国刚刚完成科举,内部注意力分散之际,打一个措手不及。
“襄阳……”林越的手指在地图(他早已命人制作的沙盘)上划过,“此地乃荆北门户,一旦有失,曹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我江陵乃至零陵腹地。曹操果然老辣,选了个‘好’时机。”
蔡文姬上前一步,看着沙盘,冷静分析:“主公,襄阳城防经过水泥加固,粮草充足,守将亦是沉稳之人,短期应无陷落之虞。但曹军势大,且曹仁、夏侯渊皆乃沙场宿将,不可轻敌。需即刻派兵增援,并统筹荆北诸郡兵力,组织防线。”
林越点头,蔡文姬的分析与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他看向王统领:“王将军,你立刻持我令牌,调动零陵、桂阳两郡常备军各一万,火速驰援襄阳。传令江陵,严密监视长江水道,防止东吴趁火打劫。同时,命令荆北各郡县,进入战时状态,坚壁清野,依托水泥堡垒节节抵抗,迟滞曹军兵锋!”
“末将领命!”王统领抱拳,转身便要离去。
“等等!”林越叫住他,补充道,“让随军格物院的技术人员带上最新一批的改进型连环弩和猛火油柜。告诉前线将士,不仅要守城,还要伺机反击,让曹操知道,我华国的城,不是那么好攻的!”
“是!”王统领眼中闪过一抹厉色,快步下城。
城头只剩下林越与蔡文姬。微风拂过,带来一丝硝烟将至的紧张感。
“终究还是来了。”林越轻叹一声,“和平发展的时间,总是短暂的。”
蔡文姬走到他身边,目光坚定:“夫君不必忧烦。如今之华国,非昔日零陵一隅。我们有坚城利弩,有粮草储备,有民心所向,更有刚刚选拔出来的众多英才。曹操此来,未必能讨得好处。”她顿了顿,语气转为柔和,“只是,战端一开,百姓难免受苦。我们需尽快制定方略,力求速胜,减少伤亡。”
林越握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掌心传来的温暖与力量。“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只被动防守。”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曹操想趁我科举之后立足未稳,我偏要让他看看,我华国的动员速度和战争潜力!”
他沉吟片刻,道:“文姬,后方调度、粮草筹措、稳定民心,这些还要多劳烦你与诸位文官。另外,立刻以我的名义,起草一份檄文,揭露曹操背信弃义(可提及之前和谈或默契),无故兴兵,犯我疆土,号召华国上下同心,共御外侮!”
“我明白。”蔡文姬郑重点头,“我这就去办。”她转身欲行,又回头道,“夫君,前线凶险,你……万事小心。”
林越看着她眼中毫不掩饰的关切,心中一暖,点头道:“放心,我有分寸。零陵和你们,才是我的根本。”
送走蔡文姬,林越并未立刻返回府衙,而是独自在城头又站了片刻。他远眺北方,仿佛能听到襄阳方向传来的战鼓之声。科举带来的喜悦被战争的阴云冲淡,但他心中并无畏惧,反而涌起一股强烈的斗志。这是他一手创建的基业,凝聚着他的心血与理想,绝不容许任何人轻易摧毁。
“曹操,你想战,那便战吧!”林越低声自语,“就让这荆襄之地,成为检验我华国成色的试金石!也让天下人看看,知识武装起来的军队和人民,究竟拥有怎样的力量!”
他转身,步伐坚定地走下城楼。接下来,将是一场关乎国运的硬仗。他需要立刻召集军事会议,细化作战计划,不仅要守住襄阳,还要寻找机会,给曹操一个深刻的教训。华国的雏凤,在亮出文采之后,即将展现出它锋锐的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