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寻衣这么想着,就拉着大宝进了一家布庄。
布庄掌柜是个鹅蛋脸的女子,标准的古典女人相,见苏寻衣穿着朴素,大宝穿着破旧,还以为是叫花子。
“去去去,哪来的要饭的,一边去,这里可不是你这种人能进来的,瞧你这破烂样你买的起吗?”
布庄老板娘作势要驱赶苏寻衣母子。
大宝双手握拳,隐要生气。
被苏寻衣按了下来。
“我瞧你长的挺好看,不曾想,是我近视眼,原来是条吠吠。”
老板娘不清楚近视眼是个什么东西,但是知道吠吠。
“你竟然骂我是狗?”我娇娇还没被人这么骂过,当即就委屈了起来。
“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我可没有骂你,不过你既然承认自己是狗,所以也明白狗眼看人低了?”苏寻衣可不惯着她。
“大宝,我们走,这镇子上又不是只有她一家布庄。”
娇娇在身后大骂道,“就你这穷酸样,狐媚子,你这辈子都买不起一块好布料。呸,你个泼皮。”
苏寻衣带着大宝踏进了娇娇对面的兰轩布庄。
还顺势转过头给娇娇做了个鬼脸,这给娇娇气的,一直在门口骂苏寻衣。
苏寻衣也不理睬。
兰轩布庄的掌柜是个儒雅的大叔,身上带着若有似无的檀香味。
“小娘子可是要挑些布料,内人不在铺子里,鄙人不才,也可以为小娘子指点一二。”
兰轩布庄的掌柜,不像娇娇那样狗眼看人低,苏寻衣和大宝对他的印象极好。
布庄里有成衣,鞋子,还有一些昂贵的精致刺绣。
有粗布,麻布,缎,绸,绫,还有最最昂贵的锦。
苏寻衣没想到这么个小小的布庄,也会有这些东西。
掌柜看出苏寻衣的疑惑。
就出言解释道,镇子上有个员外,最是喜好锦。
苏寻衣想着,这不就是暴发户吗?
苏寻衣在心里思索着,一匹布就是一百尺,大约十丈。
换成现代就是长33米宽1.4米左右,应该能做两套衣服有余。
“掌柜的,麻布分别要天青色,茶白色,藕粉色,绛紫色,湖绿色各两匹。
缎白色的要三匹。”
大宝都被苏寻衣吓得,赶紧拉住苏寻衣到一边。
“缎这种东西很贵的你知不知道,要花很多钱,你一个女人买这么多布料,你卖灵芝卖了多少?”
苏寻衣比了个三,大宝以为三十两。
“这点钱不够买的,你这女人,这么花经不住的。”
苏寻衣没解释,示意大宝莫慌。
她又不是什么抠抠搜搜的人,卖灵芝卖了三百两。
在古代一两银子,足够一个贫苦之家一年过活,这么说她在村子里也算个大富婆了。
她还想买锦呢,但是又怕招人嫉妒就熄了这个念头。
但她苏寻衣从来不委屈自己,麻布是买了穿着干活的,缎可以做贴身衣物。
再说了,钱生钱,赚钱法子多的是,还能难倒她?
当下赚钱当下花,可不想再像现代一样还没花完就噶了,简直血亏。
布庄掌柜看苏寻衣穿着,和报出来的这一堆布料,也不是瞧不起她。
还是问了句,“姑娘可确定吗,要不要再瞧瞧别的?”
“不确定。”
这回答给掌柜的脑子卡壳了一下,着实出乎意料。
“我还要再给我家孩子买双鞋。”
“夫人成亲了?看夫人梳的发髻,还以为是未出阁女子。”
布庄掌柜震惊的说道并连忙改了口。
“这个,我不会梳发髻,回头让我婆婆教教我。
掌柜的,我家还有个八岁孩子,两个四岁的一男一女,你看看可有合适的鞋子,帮我一并各拿两双。”
苏寻衣推了推大宝,“你去试试边上那一排的鞋子,看看喜欢哪双?”
大宝不敢置信指着自己,“我?你要给我买鞋子?”
“啰嗦,快去试。”苏寻衣好像嫌大宝再说废话一样。
大宝还是有点恍惚,只见掌柜的挑了双千层底的黑色布鞋。
大宝见状,忙摇头,“我试试旁边的草鞋就行了。”
苏寻衣强势的让大宝试布鞋,大宝有点忐忑。
苏寻衣看着他那脚上的草鞋,脚趾头都漏出来了,再说了小孩子穿草鞋万一踩到什么尖锐物,不得把脚踩出血。
掌柜的也看出来了,这个女人是一心想对孩子们好。
也说着布鞋的好处。
大宝受不了来自苏寻衣的压迫感,最后伸出两只脚试了一下,刚好合适。
大宝准备脱下来,苏寻衣却不让。
大宝苦口婆心的说了一大堆,什么要回家洗干净才穿,最后拗不过大宝就同意了。
给三宝四宝拿的是两双虎头鞋,可可爱爱的。
“掌柜的,你算算一共多少钱。”
“夫人稍等。”好久没见这么大方的大主顾,掌柜打算盘都拨的特别开心。
一边拨弄着算盘,一边给苏寻衣说着。
“夫人,一共要了十匹麻布,三匹缎,八双鞋子。
麻布是四百文一匹,缎是一千二百文一匹。
布料一共是七两六钱,鞋子一共是四百文。
拢共是八两银子。”
大宝一听八两银子,当即肉疼的小脸都变色了。
苏寻衣拿出一块碎银子递给掌柜的,便见掌柜的先看了看碎银子成色,再拿出一把戥子称量了起来。
随后找给苏寻衣五十文。
苏寻衣可算是大开眼界了,古代竟然是这样交易的,合着电视剧害人呢?
不都是递给老板,老板看一眼就买卖完成了。
害,心里又把电视剧吐槽了一下。
交易完了以后,苏寻衣说自己也拿不了那么多东西,问掌柜的能不能送到她家。
掌柜的好不容易碰到这么个大主顾,当即要了地址应下了。
苏寻衣就告诉他送布料的时候,用黑色油纸蒙住。
紧接着苏寻衣带着大宝出了兰轩布庄,就看到娇娇在对面门口盯着她。
阴阳怪气的嘲讽了几句,“穷酸样还学别人买东西。”
苏寻衣视而不见,带着大宝又去问了书斋的路。
小孩不读书可是会荒废的,得赶紧送去上学。
一路询问到书斋门口,苏寻衣在外面探了探头。
“咱们来书斋做什么?”
苏寻衣刚想回答大宝,就看见从里面走出来两个书生模样的人。
“那方墨,我实在太喜欢,就是有点小贵,要五十两银子。
还有那只笔,那可是上好的湖笔,也要十两银子,我回去求求我祖母,我祖母肯定给我买。”
清秀小少年对着另外一个偏高的书生说道。
“那是自然,你祖母那么宠你,肯定有求必应了。”
两人说完就从苏寻衣身边擦肩而过。
苏寻衣一听,又蚌阜住了,小小的一方墨竟然要五十两银子,一支笔要十两银子,那纸和砚台呢?岂不更贵?
难怪古代寒门难出贵子。
贫苦人家一两银子生活一年,宽裕些的三四两。
怎么养的起读书人哦?
苏寻衣心里有了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