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的窗户开着,里面传来轻微的、叮叮当当的声响,伴随着一阵阵面点和牛奶混合的甜香。何母正在里面忙碌着,准备下午的点心。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她系着那条熟悉的碎花围裙,身影在灶台前忙碌地移动着。她今天要做的是酒酿小圆子,这是周深有一次偶然提起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
院子里很安静。只有修枝剪偶尔发出的“咔嚓”声,远处街道模糊的车流声,以及厨房里传来的、让人安心的生活协奏曲。没有言语,阳光移动的光斑,空气中漂浮的微尘,以及每个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平静气息,共同构成了一幅几乎静止的、却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周深的目光从何父专注的背影,移到厨房窗口何母偶尔闪过的身影,最后落回轮椅上何粥粥安静的侧脸。他的心里,没有波澜壮阔的情绪,只有一种如同脚下阳光般温吞、实在的平静感。
这种平静,这种看似唾手可得的“平凡的幸福”,对他们四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何粥粥今天没有莫名的焦躁哭闹,能够安静地待在户外,享受阳光的抚慰。这意味着,何父不必再日夜守在充满消毒水气味的医院走廊,可以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专注于一草一木的生长。这意味着,何母不用再对着病床上毫无回应的女儿以泪洗面,而是能在充满食物香气的厨房里,为家人准备一顿简单的点心。
而对周深来说,这意味着,他不用在紧张的行程中挤出分秒秒,焦急地赶往康复中心,担心看到的是她病情反复的噩耗;不用在深夜被愧疚和噩梦惊醒,独自面对漫长的黑夜。此刻,他能如此真实地站在这里,呼吸着带着泥土和食物香气的空气,感受着身边三位家人平稳存在的呼吸,这就是最大的恩赐。
这幸福,是如此的简单,不过是一个寻常的、有阳光的周末午后。然而,为了抵达这片“平凡”,他们共同穿越了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劫难,又经历了多少希望燃起又熄灭的煎熬,承受了多少外界无法想象的压力和内心的挣扎?每一个看似平淡的今日,都是以无数个充满眼泪和恐惧的昨日为代价换来的。
周深微微闭上眼,让阳光的温度渗透进毛衣纤维,抵达皮肤。他听到何父放下修枝剪,走向水龙头洗手的声音;听到何母在厨房里扬声喊道:“老何,深深,准备吃点心啦!” 声音里带着轻快的满足。
他睁开眼,推着轮椅,向屋檐下的那张小木桌走去。何父擦着手走过来,脸上带着劳动后的红润。何母端着一只砂锅走出来,锅里是热气腾腾、香甜扑鼻的酒酿小圆子,白色的米粒和小巧的圆子在浓稠的汤汁里翻滚。
何母给每人盛了一碗,先递给周深一碗最多的:“深深,快尝尝,看是不是那个味儿。” 又给何父一碗,最后才小心地舀起一勺,吹凉了,一点点喂到何粥粥嘴边。何粥粥似乎被甜香吸引,嘴唇微微动了动,配合地咽下一点点。
周深舀起一勺送入口中,甜糯温暖的味道瞬间在舌尖化开,一直暖到胃里。他抬头,看着何母期待的眼神,用力点头,露出一个毫无阴霾的、灿烂的笑容:“阿姨,就是这个味道,特别好吃!”
何母开心地笑了,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何父也满足地喝了一口,发出惬意的叹息。
阳光依旧暖暖地照着,小院里,四人一桌,分享着一锅简单的甜点。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食物升腾的热气,和彼此眼中映出的、平静而满足的光。
这,就是他们用尽力气守护的,平凡却弥足珍贵的幸福。它脆弱如琉璃,需要小心翼翼的捧护;它又坚韧如蒲草,因为他们深知其来之不易。每一个这样的午后,都是生活给予他们的,最慷慨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