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远舟是在姜蕴宁来到西北基地后的第二个星期,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碰见她。
那段时间,他几乎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一个月来日夜奋战,除了回宿舍勉强睡几个小时,其余时间全扑在试验台和数据堆里。连饭菜都是同事帮忙带到休息室,他边翻资料边匆匆咽下,从未真正停下过。
直到某天下午,阶段性的胜利终于到来。数据验证成功,他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力气,才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准备去食堂随便吃点东西,再回宿舍补觉。
谁知刚拐过长廊的转角,就看见了一个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人。
顾远舟猛地停下脚步,心口一紧,下意识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过度疲惫后出现的幻觉。
“你好,顾老师。”
声音清晰传来,他猛然抬头。姜蕴宁正站在不远处,神情带着笑意。望着顾远舟一身不修边幅的模样,她的笑容里掺着一丝调侃,那是科研人再熟悉不过的常态。
顾远舟愣愣地盯着她,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像是见了鬼,“活人?还是鬼?”
姜蕴宁显然没料到他会冒出这么一句,嘴角忍不住抽了抽,走近一步,“活人。”
顾远舟终于缓过神来,确认她确实真实存在,他拍了拍胸口,长出一口气,自嘲地笑道:“还好还好——差点以为我英年早逝了。我这项目快成了,要是这时候死了,可真是死不瞑目。”
姜蕴宁:“……”
她无言地看着他一脸真情实感地自我安慰,心里既好气又好笑。
“姜蕴宁,你怎么会在这儿?”
“项目需要,我带团队过来技术支援。”姜蕴宁语气平淡。
顾远舟沉默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追问:“所以,你这两年到底做什么去了?现在可以说了吗?”
姜蕴宁点头,“研发高性能发动机去了。”
“什么?”顾远舟一愣,下意识抬高了音量,“你不是一直在搞芯片的吗?”
姜蕴宁笑了笑,神色轻松:“我拉了个团队一起做发动机,他们都很厉害,结果一路推下去,就把难关给突破了。”
顾远舟盯着她,眼神里满是震惊与服气,“所以,接下来,你打算一直走高性能发动机的方向?”
高性能发动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会感兴趣,他完全能理解,只是,她的脑容量怎么那么大,啥都学啥都会?
姜蕴宁摇了摇头,语气沉稳,“‘破空1号’已经完成交付,接下来的系列如果顺利突破的话,我会把精力转向民用研发。”
而这,才是姜蕴宁前世今生最重要的目标——振兴工业。
她心底明白,高性能发动机不仅是科研成果,更是支撑国家工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每一次突破,都可能带动材料、控制、能源等关键领域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和未来经济格局。
之前,因为爷爷的期望和国家的需要,她参与了芯片和光刻机的研发。但即便在最顶尖的实验室里,即便掌握了最前沿的技术,她其实从未真正改变过——仍是当年那个喜欢拆电器、会自己维修的小姑娘。
顾远舟怔了怔,心中五味杂陈。
他能听懂她话里的分量——她愿意把最前沿的技术成果推广到民用领域,让普通人也能受益,而不是仅仅封存在高墙深院里。
发动机,无疑在民用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决定着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
因为,那不仅仅是一台发动机,更是现代工业的心脏。无论是飞机、船舶,还是发电机组、重型机械,它都承担着整个系统的动力源泉。每一次升级,都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科研成果,最终要落到更多人的生活里,才算真正有价值。
然而,近些年来,民间工业在发动机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核心技术掌握在极少数高端企业和科研机构手中,许多中小企业只能依赖进口或者沿用陈旧设计,创新受限。效率低下、能耗偏高、可靠性不够,制约了整体产业的升级速度。
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承担着产业链的基础和延展功能,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工业体系的活力、创新能力和升级速度。
“你有对象了吗?”顾远舟突然说了一句不相干的话。
在他看来,姜蕴宁什么都考虑到了,唯独没有考虑过她自己。
别人三十岁左右的年纪,也许在想着家庭、生活、未来,而她的全部重心,始终放在科研与责任上。
姜蕴宁抬眼看了他一眼,唇角微微弯起,回答得干脆,“等我老了,有钱有闲的时候,还可以去教书,顺便赚点外快。至于有没有对象——到那时候,谁还在乎呢?”
虽然。
但是。
也是。
“确实。你现在光顾着搞科研,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上吧?”顾远舟感慨了一句。
姜蕴宁忽然侧头,目光若有似无地在他身上打量了一圈,淡淡开口,“顾老师,这件事情,以你目前的情况,实在没有发言权。”
顾远舟眼下的模样,早已和当初那位意气风发的知名海归学者判若两人。虽然没到真正胡子拉碴的地步,但也差不多了——衬衫皱得像从书堆里翻出来的旧纸,头发乱得仿佛被风肆意揉搓过,一身疲惫写满在举手投足之间。
他顿了顿,像是把什么话咽回了肚子里,随即转了个话题:“一起去吃点东西?”
“好啊。”姜蕴宁点头,答应得干脆。
两人并肩往食堂走去,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一前一后地回荡。
“你当时拒绝进入数学系,不是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你想成为缩短计算机领域差距的人吗?现在研究这个,算不算偏离初衷?”
姜蕴宁侧过头看他,唇角微微一勾,“顾老师,你那么喜欢数学,现在却在研究飞行器协同优化,这不也算是换了跑道?”
顾远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说道:“数学是基础。无论是飞行器协同优化还是其他工程问题,根本的思路、模型和算法,都离不开数学。让我学的东西应用在更大的工程上,不比只待在黑板前差。”
姜蕴宁点了点头,神色微动,“我也是一样。当初是芯片、光刻机,现在是发动机。方向变了,但想做的事没变——补上缺口,做大做强。”
“所以我们其实都没偏离初衷。”顾远舟挑了挑眉。
“嗯。”姜蕴宁笑了笑,脚步声和她说话的节奏一样平稳,“到最后,可能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