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热情让姜蕴宁比平时多吃了不少,肚子撑得圆鼓鼓的。放下筷子之后,姜妈妈又笑着给她盛了一碗自家熬的银耳羹。
银耳羹软糯香甜,里头还加了红枣碎,透着一股淡淡的甜香,温温热热地滑进胃里,像是把满满的爱意也一并灌进了心田。
终于吃完,大人们还坐在餐桌边,一边慢悠悠地喝茶,一边聊着家长里短。小孩子们早已跑开了,院子里追逐打闹,笑声此起彼伏。
姜可心拉着姜蕴宁到处溜达。
她们走到了正厅。
正厅收拾得干干净净,角落里一台老式落地扇呼呼转着,吹散了夏日的燥热,也为厅堂带来了一丝久违的凉爽。
姜蕴宁跟着姜可心慢慢踱步,目光不自觉地落到墙上的老照片上。
满满一大面的墙上挂着很多照片——从姜爷爷年轻时穿军装的黑白照,到孙辈们幼时围着桌子吃年夜饭的彩照,那些匆匆而逝的时光藏在每一帧的笑容里,温暖而遥远。
姜蕴宁一边走,一边忍不住细细打量着。
照片上的姜爷爷穿着一身旧军装,眉眼英挺,年轻时的姜奶奶站在他身边,笑容温柔又有些羞涩。
旁边那一张,是年轻的姜奶奶抱着小宝宝,站在大门口,一大一小笑得格外灿烂。
镜头定格住了那个夏日午后,阳光明亮,连老宅门前斑驳的青石板都透着温热的光。
姜可心顺着姜蕴宁的目光看去,笑着说:“那个小宝宝是爸爸呢。”
姜蕴宁一愣,又凑近些看。
照片里的姜奶奶还很年轻,穿着一袭素净的碎花裙,眼角眉梢都是止不住的笑意,怀里抱着的小宝宝胖嘟嘟的,圆滚滚的胳膊腿儿朝着前面伸着,好像想要抓住什么,笑得一双眼睛弯弯的,像极了现在的姜爸爸。
姜蕴宁站在照片前,轻轻地弯了弯嘴角。
视线扫过,下一张照片是小小的姜爸爸和小小的叔叔在院子里堆雪人,冻得鼻子通红,但还是咧着嘴笑得很欢。
再旁边,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合影,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孩子们抢着夹菜,场面热闹得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画面里跳出来。
姜蕴宁怔怔看着,心头一阵发热。
这些照片里,有亲人,有岁月,有沉甸甸的爱和最温暖的陪伴。
虽然她不曾参与过,可此刻站在这里,看着这些照片,她却觉得,自己仿佛也被悄悄接纳进了这个漫长的故事里,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
“爷爷奶奶可宝贝这些照片了。”姜可心站在旁边,轻声说道,眼里带着几分怀念,“爷爷曾经说过,幸福的时光不能忘记,要把它们好好保存下来,留给后代看。”
姜蕴宁喉头一紧,点了点头。
她顺着姜可心的目光,看向最右侧的一角,那里挂着一张新的照片。照片里,姜爸爸姜妈妈正微笑着抱着她,眼眶红红的,那是她回来那天的画面。
姜可心看着她,轻声说道:“这张照片记录了我们家最幸福的时刻——姐姐,你回来,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
她的心里忽然泛起一阵暖意,像有柔软的风轻轻拂过。
在这座老洋房里,每一张泛黄的照片、每一件旧物,仿佛都藏着一段被时光温柔以待的故事。
走着走着,姜可心忽然笑着蹲下身,从柜子底下拖出一个老旧的木箱子。
“这是奶奶的宝贝!”她神秘兮兮地说,眼中闪烁着一丝调皮的光。
“能......看吗?”
姜蕴宁也好奇地蹲下来。
姜可心点点头,轻轻地把木箱子打开。
箱子已经很旧了,木质表面有些褪色,轴承也有些生锈,打开时发出了轻微刺耳的声响。
箱子里面静静躺着些泛黄的小人书、掉了漆的拨浪鼓、一顶旧毛线帽、还有一台有些锈迹的老缝纫机。
姜可心指着那台老缝纫机,眼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那是爷爷年轻时,攒了很久的钱,给奶奶买的第一个礼物。”
姜可心拿起毛线帽,笑得眼睛弯弯的,“奶奶说,这顶帽子,爸爸,叔叔,还有两个姑姑,他们小时候都戴过哦。”
放下那顶旧毛线帽,姜可心接着拿起一本泛黄的小人书,翻了翻,脸上不禁露出一抹怀念的笑容,“小时候我超爱看这些,爷爷每次出差都会带回来几本。我和哥哥弟弟抢得打翻天!每次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爷爷总叫我们剪刀石头布定输赢,输的先看。”
“啊?为什么?”
“因为输的人心情不太好,赢的人要关心他呀。”姜可心理所当然地说,眼神中满是从小就深植心底的那种家族理念,“一家人的感情,比什么都重要。”
姜蕴宁抚摸着那些发黄的纸页,指尖仿佛触碰到了另一个年代。
为什么明明是豪门世家,应该是利益至上的,却有浓郁的温情和烟火气?
原因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日常里。
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是互相关心、互相理解。
而这些,构成了姜家的根基,成就了这个家的独特魅力。这种温情,比任何华丽的外表都要珍贵。
她的目光又落在那台老缝纫机上,机身磨损得发亮,仿佛见证了无数个日夜。旁边还有一个绣着细碎花纹的针线盒,里面针线整整齐齐,细心得像是随时准备着缝缝补补,修补着家里的每一寸温柔。
院子里传来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声音。
姜蕴宁看着看着,嘴角不由轻轻弯起。
这时候,厨房里又响起一阵细碎声响。没一会儿,姜奶奶笑呵呵地端着一个大瓷盘出来,上面堆着鲜红水灵的西瓜块,冒着丝丝凉气。
“来来来,吃西瓜了!”姜奶奶招呼着,“咱们院子里凉快,出去纳纳凉!”
姜可心利落地把东西放好,箱子一盖,推回去,拉过姜蕴宁的手就往院子走。
院子里,一棵粗壮的银杏树撑起了一片浓密的树荫,午后的暖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日光从树叶缝隙漏下来,在地上洒下星星点点的光亮。
长木凳摆在树下,几只蒲扇随手搁在旁边,大人们摇着扇子说笑,小辈们盘腿坐成一圈,手里捧着西瓜,一边吃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