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午后总是带着股黏腻的热,许辰刚从写字楼里出来,额角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柏油路面被太阳晒得泛着油光,连吹过的风都带着热气,让人只想找个凉快地方躲着。他摸了摸口袋,发现早上带的矿泉水已经喝完了,正想找家便利店买水,眼角余光就瞥见了街角的自动售货机。
那是台银色的自动售货机,立在公交站台旁边,玻璃门里整齐地码着各种饮料——橙色的橙汁、棕色的可乐、绿色的雪碧,还有各种口味的茶饮料,透过玻璃看过去,瓶身上的水珠还在往下滴,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凉快。
“正好,买瓶可乐解解暑。”许辰快步走过去,掏出手机,对着售货机上的二维码扫了一下。屏幕上立刻跳出选择界面,他手指点了点可乐的图标,屏幕上显示“支付成功,请取货”,接着就听到售货机里传来“哐当”一声轻响,一瓶冰镇可乐从货架上掉落到取货口。
“搞定!”许辰打开取货口的门,拿出可乐,冰凉的触感瞬间驱散了不少暑气。他拉开拉环,“噗嗤”一声,气泡带着甜香冒出来,喝一口,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带着碳酸饮料特有的刺激感,从舌尖爽到胃里,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这自动售货机是真方便。”他对着别在胸前的运动相机嘀咕,镜头对着售货机拍了一圈,“24小时营业,不用排队,扫码就能买,比便利店还省事。你看这里面,能放几十种饮料,不管是想喝冰的还是常温的,都能满足。”
旁边的公交站台上,有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正盯着自动售货机看,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也想喝那个橙色的饮料,用手机扫一下就能出来吗?好神奇啊!”妈妈笑着点点头,拿出手机帮他买了一瓶橙汁,小孩拿到橙汁后,兴奋地对着售货机挥了挥手,好像在跟这个“会吐东西的铁柜”打招呼。
许辰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了:“你看这小朋友,觉得自动售货机像个神奇的玩具。其实别说小朋友了,古代人要是看到这个,估计得以为是神仙的宝贝——一个铁柜里放满了吃的喝的,投钱(扫码)就能出来,这不就是‘点石成金’吗?”
他喝着可乐,继续对着镜头解说:“宋朝的开封府多热闹啊,街头巷尾全是商贩,要是在那里放几台自动售货机,估计能把老百姓都吸引过来。不过宋朝没有电,也没有二维码,要是想仿制,得用机械结构,比如投铜钱触发机关,让里面的零食掉出来,说不定也能成。”
弹幕在运动相机的显示屏上滚动得飞快:
“我家楼下就有这个,半夜饿了买桶泡面超方便”
“宋朝的匠人很厉害的,说不定真能做出机械版的自动售货机”
“上次看到有人用自动售货机买零食,我家猫都看呆了,以为是魔法”
“要是开封府有这玩意,估计会被小孩围得水泄不通,天天都想投铜钱玩”
许辰走到自动售货机旁边,仔细观察它的结构:“你们看,这售货机里面有分层的货架,每个货架上都有弹簧,按下按钮后,弹簧转动,商品就会掉下来。宋朝的匠人要是想做,能用木头做柜子,用发条代替弹簧,投铜钱后,铜钱的重量触发发条,让里面的零食掉出来。虽然不如现代的先进,但也能实现‘投币出物’的功能。”
他又拿出手机,对着售货机的操作界面拍了拍:“而且这界面很简单,图标清晰,就算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宋朝的老百姓要是看到这个,肯定会觉得很新奇,说不定还会有人专门来‘研究’这个铁柜为什么会吐东西。”
就在这时,有个上班族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对着自动售货机扫了扫码,买了一瓶咖啡,拿到咖啡后又匆匆忙忙地赶公交,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许辰对着镜头说:“看到没?多高效!要是在古代,想买杯茶得去茶馆排队,遇到人多的时候,等半天都喝不上。有了这个自动售货机,随时随地都能买到想吃的、想喝的,多方便。”
【检测到含现代自动售卖技术与古代商业结合的内容,是否定向投射至北宋仁宗年间的开封府?】
系统提示音响起时,许辰正把最后一口可乐喝完,空瓶子被他准确地投进了旁边的垃圾桶。他望着眼前的自动售货机,恍惚间仿佛看到开封府的街头,商贩们推着小车叫卖零食,孩子们围着小摊吵着要买糖,而一个“会吐东西的木柜”突然出现在街角,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所有画面都在这瓶可乐的余味里,交织成跨越时空的便捷传奇。
“投射。”许辰对着镜头笑了笑,“让宋朝的老百姓也见识见识‘仙人的宝贝’,看看开封府的匠人能不能做出机械版的自动售货机。”
【定向投射启动......正在适配北宋机械技术与商业场景......投射开始!】
运动相机的显示屏骤然亮起,映出自动售货机的画面和许辰操作的过程。许辰收起相机,心里想着:不知道开封府的人们看到这个,会是什么反应呢?会不会真的像他想的那样,被这个“会吐东西的铁柜”震惊到?
***北宋仁宗庆历八年的盛夏,开封府正值繁华。
汴河两岸的街道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有卖炊饼的、卖糖葫芦的、卖糖画的,还有推着小车叫卖冷饮(用冰块冰镇的酸梅汤)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槐树,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淡淡的水汽(汴河的水汽),虽然炎热,却充满了生机。
开封府的匠人街,更是热闹非凡。这里聚集了全开封最厉害的匠人,有做木工的、打铁的、雕玉的、制瓷的,他们的店铺门口摆满了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张木匠的店铺就在匠人街的中间,他是开封府有名的木工,擅长做各种精巧的家具和机械装置,连皇宫里有时候都会找他做东西。此刻,张木匠正坐在店铺门口的树荫下,拿着一把小刻刀,仔细地雕琢着一块桃木,准备做一个精致的木盒。
“张师傅,您这木盒做得真精致,什么时候能做好啊?”一个熟客路过,笑着问道。
张木匠抬起头,擦了擦汗,笑着说:“快了,再雕琢两天就能完工。您要是喜欢,等做好了我给您留着。”
“好嘞!那我先谢谢张师傅了!”熟客说完,笑着离开了。
张木匠继续低头雕琢桃木,可没一会儿,就听到街上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还夹杂着人们的惊呼声和议论声。
“怎么回事?发生什么了?”张木匠放下刻刀,好奇地站起身,朝街上望去。
只见街道上方的天空突然亮起一片光幕,金色的光芒笼罩了整个匠人街,吓得街上的人们纷纷跪倒在地,以为是上天示警。张木匠也愣了一下,他之前听说过天幕出现的事情,却从未亲眼见过,没想到今天竟然在匠人街看到了。
“大家别慌!是仙人显灵了!”一个见过天幕的老者大喊一声,人们这才战战兢兢地起身,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天空。
光幕里渐渐浮现出画面:一个现代的街道,阳光明媚,街道两旁种着高大的树木。有一个穿短衫的年轻人(许辰),站在一个银色的铁柜(自动售货机)前,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方块(手机),对着铁柜上的图案(二维码)扫了一下。接着,铁柜里传来“哐当”一声,年轻人打开铁柜下方的门,拿出了一瓶棕色的饮料(可乐),拉开拉环喝了起来,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
“那是什么?”张木匠旁边的学徒小李,指着光幕,声音发颤,“那个铁柜里怎么会有饮料?那个年轻人扫了一下,就有饮料掉出来了?”
张木匠没有说话,眼睛死死盯着画面里的自动售货机。他是个匠人,对机械装置格外敏感,他注意到那个铁柜里有分层的架子,每个架子上都放着不同的饮料,年轻人扫完黑色方块后,铁柜里似乎有什么东西转动了一下(弹簧转动),然后饮料就掉了出来。
“这铁柜里肯定有机关!”张木匠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里的刻刀,“那个年轻人做的动作(扫码),应该是触发机关的开关,只要触发开关,里面的东西就会掉出来。”
画面里的许辰,正对着镜头解说,声音透过光幕传来,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这叫自动售货机,里面有机关(弹簧货架),只要用手机扫码支付,机关就会启动,里面的商品就会掉出来。不用人看管,24小时都能买东西,不管是想喝饮料还是想买零食,都很方便。你们看,投钱(扫码)就能出东西,多简单!”
随着他的解说,画面特意给了自动售货机一个特写:银色的外壳,透明的玻璃门,里面整齐地码着各种饮料,瓶身上的水珠清晰可见;许辰又演示了一遍操作过程,从扫码到取货,整个过程不到十秒钟,简单得让人不敢相信。
“投钱就能出东西......”张木匠眼睛一亮,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们虽然没有那个黑色方块(手机),也没有那个会发光的铁柜(自动售货机),但我们可以用木头做一个柜子,用铜钱代替扫码,用机械机关代替里面的弹簧,说不定也能做出‘投钱出物’的东西!”
旁边的小李也兴奋地说:“对啊!张师傅,您最擅长做机械机关了!咱们可以试试!要是能做出来,肯定能吸引很多人!”
张木匠重重点头,他已经开始在脑子里构思木柜的结构了:先用结实的硬木做一个柜子,分成好几层,每层都做一个可以滑动的托盘,托盘下面装上传动装置(用发条和齿轮);在柜子的侧面开一个投币口,投币口连接着一个杠杆,只要投入铜钱,铜钱的重量就会压动杠杆,触发传动装置,让托盘滑动,里面的零食就会掉落到取货口;再在柜子的正面装上玻璃(这是西域进贡的宝物,最近开封府有几家店铺开始使用),让人们能看到里面的零食。
“小李,快!把我的工具和木料都拿出来!”张木匠激动地说,“我们现在就开始做!我要做一个‘木柜售货机’,让开封府的人们也见识见识‘仙人的宝贝’!”
小李立刻跑进店铺,把张木匠的工具箱和几块上好的硬木搬了出来。街上的人们看到张木匠要做“仙人的宝贝”,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他们,议论纷纷。
“张师傅这是要做什么啊?”
“听说是要做一个能‘投钱出物’的木柜,和天幕里的铁柜一样!”
“真的假的?那也太神奇了吧!”
“张师傅的手艺那么好,肯定能做出来!”
***接下来的三天,张木匠几乎没合过眼,一门心思扑在“木柜售货机”的制作上。
第一天,他先用墨斗在硬木上画出柜子的轮廓,然后用锯子小心翼翼地把木料锯开,再用刨子把木料刨得光滑平整。小李在旁边帮忙,递工具、磨木料,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张木匠开始制作柜子里面的机械机关。他先用硬木做了几个齿轮和发条,然后在每层的托盘下面装上传动装置——只要转动发条,托盘就能缓慢滑动;再把投币口的杠杆和传动装置连接起来,调整好角度和力度,确保投入铜钱后,能正好压动杠杆,触发发条,让托盘滑动。
第三天,张木匠给柜子装上玻璃门和取货口,然后在柜子的侧面刻上简单的图案(花鸟图案),让柜子看起来更精致。最后,他在每层的托盘上放上不同的零食——有糖块、有蜜饯、有饼干,都是开封府人们喜欢吃的。
“终于做好了!”第三天的傍晚,张木匠看着眼前的“木柜售货机”,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一个高约六尺、宽约三尺的木柜,整体呈深棕色,正面装着透明的玻璃,能清楚地看到里面分层摆放的零食;侧面有一个圆形的投币口,下面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投铜钱一枚,可取零食一份”;柜子的下方有一个方形的取货口,取货口的门是用合页连接的,轻轻一拉就能打开。
小李迫不及待地说:“张师傅,咱们试试吧!看看能不能用!”
张木匠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铜钱,小心翼翼地投进投币口。只听“咔哒”一声轻响,投币口的杠杆被压动,触发了第一层的传动装置,发条开始转动,带动托盘缓慢滑动。几秒钟后,托盘上的一块糖块“咚”的一声,掉落到了取货口。
“成了!成了!”小李兴奋地大喊,立刻打开取货口的门,把糖块拿了出来,“真的掉出来了!和天幕里的铁柜一样!”
周围帮忙的邻居和来看热闹的人们也爆发出一阵欢呼,纷纷围过来看这个神奇的“木柜售货机”。
“太神奇了!真的能‘投钱出物’!”
“张师傅的手艺也太厉害了吧!”
“我也要试试!我也要买一块糖!”
一个小孩拉着妈妈的手,吵着要投钱买糖。妈妈笑着掏出一枚铜钱,递给小孩,小孩踮起脚尖,把铜钱投进投币口,然后紧张地盯着取货口。很快,又一块糖掉了出来,小孩兴奋地拿起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甜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好吃!真好吃!这个木柜太神奇了!”小孩一边吃,一边说。
张木匠看着这一幕,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没想到,自己真的做出了“木柜售货机”,而且还这么受欢迎。
第二天一早,张木匠就把“木柜售货机”搬到了匠人街的路口,旁边放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还有一个装铜钱的盒子(用来找零,虽然现在是“投一枚铜钱出一份零食”,不用找零,但他还是准备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开封府,人们纷纷跑到匠人街,想亲眼看看这个“会吐东西的木柜”。不到一个时辰,“木柜售货机”旁边就围满了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小孩、有年轻人、还有老人,都想投一枚铜钱,试试这个神奇的木柜。
“大家别挤,排好队,一个一个来!”张木匠站在旁边,维持着秩序,脸上笑得合不拢嘴。
一个老爷爷颤巍巍地掏出一枚铜钱,投进投币口,很快,一块蜜饯掉了出来。老爷爷拿起蜜饯,放进嘴里,笑着说:“甜!真甜!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是第一次见这么神奇的东西!”
一个年轻的书生投了一枚铜钱,得到了一块饼干,他咬了一口,说:“这饼干味道不错,而且这个木柜真方便,不用和商贩讨价还价,投钱就能拿东西,省时又省力!”
最开心的还是小孩们,他们拉着父母的手,排着队,每个人都想投一次铜钱,感受一下“木柜吐东西”的神奇。有的小孩投完铜钱后,还会对着木柜鞠一躬,好像在感谢这个“神奇的木柜”。
没过多久,张木匠放在“木柜售货机”里的零食就卖完了。他赶紧跑回店铺,又拿了一些零食补充进去,回来的时候,队伍还是排得长长的,一点都没有减少的迹象。
“张师傅,您这木柜也太受欢迎了!”旁边卖糖葫芦的王师傅笑着说,“我这糖葫芦都没人买了,大家都来看您的木柜了!”
张木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王师傅,您别打趣我了。这都是托仙人的福,要是没有天幕里的铁柜,我也想不出做这个木柜。”
王师傅点点头:“说得对!这仙人真是厉害,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好东西!对了,张师傅,您这木柜能不能多做几个?放在不同的地方,这样大家就不用都挤到这里来了。”
张木匠眼前一亮:“对啊!我可以多做几个木柜,卖给其他的商贩,或者放在茶馆、酒楼里,这样不仅方便大家,我也能多赚点钱!”
他立刻决定,以后每天除了做其他的木工活,还要抽出时间多做几个“木柜售货机”,卖给开封府的商贩们。他相信,用不了多久,“木柜售货机”就会遍布开封府的大街小巷,成为开封府的一道新奇景观。
***消息很快传到了开封府府尹包拯的耳朵里。
包拯正在府衙里处理公务,听到下属汇报说匠人街有个张木匠做出了一个“能投钱出物的木柜”,和天幕里的“自动售货机”一样,还吸引了很多人围观,心里也很好奇,决定亲自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