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光透过窗牖,望向远处的山峦,声音中充满了空灵:三个月前,林前辈曾特意交代老衲,若你有缘来此,便告知一些事情。若无缘...便让你安享百年盛世,让千年往事随风消散。
这番话让林天心头一紧,这种被安排的感觉让她既困惑又不安。
仁光法师转身面对林天,夕阳的余晖为他镀上一层金边:老衲与你先从修行本身说起吧。
所谓修行,本质上乃是修真之道,即修炼宇宙间游荡的真元之气。仁光的声音突然变得空灵,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真元之气的形成,源于太阳之阳气与太阴之阴气相合,阴阳和合方成真元之气,也就是世人常说的灵气。
林天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字。
每位修行者提升境界,都会消耗天地灵气。仁光法师继续道,境界低者消耗少,境界高者消耗多。在正常的修真世界中,这本是个平衡的过程...
法师的话锋突然一转,语气变得沉重:但我们这片天地,在四千年前曾遭大神通者摧毁,灵气循环被破坏,无法自然再生。随着修行者不断消耗,直到两千年前,天地灵气已近枯竭。
林天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这个关于世界本质的真相让她既震撼又莫名熟悉。
灵气耗尽后,修行者只能依靠天材地宝...仁光法师的声音越来越低沉,更有甚者,强行夺取凡间生灵的元气。因此自那时起,凡人寿命不断锐减,甚至不及上古时期半数之多...
殿内陷入沉寂。
林天突然想起《道德经》中的句子,轻声吟诵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原来老子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发现这...
那是自然,仁光法师点头,眼中闪过赞许之色,道德天尊早已看破这个残酷的真相。直到九百年前张三丰真人制定本界的修真律规后,凡人寿命才逐渐恢复,不过也仅止步七八十岁,远不及上古时期的一两百岁之寿。
“道德天尊?!”林天惊疑不定的轻轻低喃着,“那位《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他在修真界也被尊为道德天尊是吗?”
正是!听林前辈所言,本界的老子,实为道德天尊的一道化身,其真身乃是宇宙至尊,法力通天彻地,甚至远超那位破坏我们这片天地灵气的绝世强者!仁光法师双手合十,眼中闪烁着敬畏的光芒。
他轻叹一声,重新盘坐在蒲团上,语重心长地对林天道:道德天尊在经中所言道法自然四字,实乃天地至理。但修真之路,却又不得不逆天而行,与天地争造化,与万物夺机缘。”
”这条路残酷无情,一旦踏上便再无回头之路。正因为如此,林前辈生前对于是否让你接触修炼一事,始终犹豫不决、无法定论。
林天闻言,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她凝视着殿内摇曳的烛火,轻声道:我完全理解父亲的顾虑。即便现在让我选择,我恐怕也是难以决定。
仁光法师微微颔首,手中念珠轻轻转动,殿外一阵清风拂过,带来远处松涛的沙沙声响。
沉默片刻后,林天忍不住问道:前辈,那您觉得...我如果选择修炼,是否能够成功?
她声音里带着几分忐忑,却又掩不住期待,“或者说...我拥有修炼的天赋吗?”
仁光似早有所料,双目微阖,双手结出莲花法印。
刹那间,他周身泛起淡金色佛光,如晨曦般柔和。
那光芒流转汇聚,最终在眉心处凝成一点金芒。
旋即只见一道金光射出,将林天整个人笼罩其中。
金光加身,林天顿时感到一股浩瀚威压。那压力并非来自肉体,而是直击灵魂深处。
不过数息之间,她便呼吸急促,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仁光似有所感,金光逐渐减弱,最终消散于无形。
仁光法师睁开双眼,沉吟良久,方才郑重道:老衲观施主根骨强健、灵台清明、神魂凝实,实乃上佳修炼资质。修真一道,首重灵魂之力,若无此根基,纵有再充沛的灵气,至多也只能止步于筑基境,终生难窥凝气门径。
他起身走向殿中香案,取出一卷泛黄的手札:据林前辈推测,在真正的修真世界,唯有筑基成功,突破凝气境,方算踏入修行门槛。筑基境在修真者眼中,不过是打熬筋骨的准备阶段。”
仁光顿了顿又道:“上古时期,天地灵气充盈,寻常百姓在劳作之余,日积月累间便能自然突破筑基,寿元可达百余岁,且终老不衰。”
“《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说的正是这般景象。
林天眼前一亮,她自幼博览父亲藏书,对《黄帝内经》自然不陌生,却从未想过其中暗含修真至理。
而在听闻仁光所说,得知自己具备修炼资质后,林天心中不由暗喜起来。
她略作思索后问道:前辈方才提及筑基、凝气等境界,想必是修真路上的不同阶段,不知能否请前辈详细讲解修真境界之分?还有,您刚才说父亲生前既是当世强者,不知又达到了何等境界?
仁光抚须沉思,缓步走向殿中那尊鎏金佛像。
修真之名,自古有之,俗曰修道。仁光声音浑厚,在殿中回荡,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方为修真。其途漫漫,自洗身筑基始,经凝气化元、结丹炼神、返虚通灵,直至合道大乘,方得圆满之道。
他转身面对林天,目光如炬:据此,修真境界,大体分为筑基、凝气、化元、结丹、炼神、还虚等几大境界,每境又可分为九重天之小境界。
林天聚精会神地听着。殿外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