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水令的推行,变化是潜移默化,却又实实在在的。
最直接的体现,便是伤兵营和各营军医处的就诊记录。
以往,每日因腹痛、腹泻、呕吐前来求医的士兵总能排起小队,尤其在天气转暖或水源稍有波动之后。
军医们对此习以为常,通常就是发放一点止泻的草药,或者干脆让士兵硬扛。
这种小病消耗的医疗资源和对战斗力的侵蚀,长期被忽视。
但在沸水令严格执行约十日之后,情况开始发生逆转。
前来就诊的腹泻患者数量锐减。
起初军医们还以为是偶然,但连续数日都是如此,便引起了注意。
黄芪老军医特意调阅了近一个月的记录进行对比,发现因肠道疾病求诊的人数下降了超过七成!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不仅如此,以往军营中总有些士兵面色萎黄、精神不振,或多或少都有些慢性肠胃问题,如今这些人的气色也明显改善,操练时更有力气。
当王焕将这份对比报告连同军医们的反馈呈送到江蓠案头时,即便是这位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大将军,眼中也掠过了一丝震动。
他深知非战斗减员对一支军队的损耗,有时甚至超过一场小规模战役的损失。
苏芷这道看似麻烦的命令,竟带来了如此显着的效益,其价值远超那点额外的柴薪消耗。
“传令”
江蓠放下竹简,对赵霆道
“沸水令列为军中常制,永久执行。
日后辎重补给,柴薪列为优先保障物资。
各营主官,需将此令贯彻始终,视同军纪。”
这道补充命令,彻底奠定了喝开水在边军中的法定地位。
曾经阳奉阴违的军官们再不敢怠慢,士兵们也渐渐从被迫接受转变为习惯成自然。
甚至开始有士兵自发地监督身边的人,形成了某种集体监督的氛围。
喝生水拉肚子成了常识,而喝开水保健康则成了新的军营共识。
苏芷的声望,随着沸水令的成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现在,不仅仅是伤兵营,整个军营的士兵见到她,都会恭敬地称呼一声苏医官,眼神里充满了信赖甚至感激。
她提出的建议,只要涉及健康和卫生,各营主官都会高度重视,认真考虑。
这一日,苏芷正在巡视改造后的炊事班,检查粮食储存和厨具清洗情况。
孙伙长一改往日的火爆和抵触,满脸堆笑地迎上来:
“苏医官您来了!
快看看,咱们这儿现在可是大变样了!
严格按照您的要求,半点不敢马虎!”
苏芷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实做得不错。
她点点头:“孙伙长和弟兄们辛苦了,保持得很好。”
孙伙长搓着手,感慨道:
“说起来还真得谢谢您!
以前弟兄们老拉肚子,咱这炊事班也没少挨骂。
现在好了,大家都夸饭菜干净,吃了有劲!连带着咱们干活都觉得脸上有光!”
正说着,几名前来打热水的士兵看到苏芷,也纷纷笑着打招呼:
“苏医官好!”
“多谢苏医官的法子,俺这老肚子舒坦多了!”
“就是,以前总觉着不得劲,现在浑身是力气!”
苏芷微笑着回应,这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冲淡了她身处异世的孤独和不安。
然而,在一片赞誉声中,苏芷并未迷失。
她很清楚,公共卫生的改善只是基础,军营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药材的可持续供应、重伤员的后期康复、以及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带来的新伤亡。
她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她开始着手两件事:
一是与黄芪系统整理边关常见的药用植物,绘制简易图谱,培训更多辅兵掌握基本的辨认和采集技能,试图建立一个小型的、可持续的草药供应体系。
二是利用伤兵营相对规范的环境,尝试对一些骨折伤员进行更科学的固定和康复指导,虽然条件简陋,但希望能改善他们的愈后质量。
她的忙碌和远见,都被王焕和黄芪看在眼里,也通过不同的渠道,汇总到江蓠那里。
江蓠发现,这个苏芷,似乎总有源源不断的新想法和用不完的精力。
她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总是在寻找新的问题并试图解决。
这种主动性和创造力,在等级森严、往往按部就班的军队体系中,显得格外突出。
江蓠站在帅帐外,望着远处伤兵营方向,心中对这个神秘女子的探究之意,越来越浓。
他开始觉得,将她仅仅局限于伤兵营,或许是一种浪费。
她的才能,应该用在更关键的地方。
而苏芷,在初步解决了饮水卫生这个基础性问题后,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军营的其他角落。
她注意到,士兵们的个人卫生习惯依然很差,许多人身上有虱子、跳蚤,这同样是疾病的传播源。
她还担心,随着夏季深入,蚊虫滋生,可能引发疟疾等传染病。
“下一步,或许该想办法推广灭虱、防蚊,甚至可以考虑弄出点简易的肥皂……”
苏芷在心里规划着。
她知道,改善整个军营的卫生状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步步来。
就在苏芷踌躇满志地规划着下一步改革时,边关的局势,却不容许她继续沉浸在相对和平的内部建设中了。
这一日,黄昏时分,一骑快马带着滚滚烟尘冲入大营,马上的斥候浑身是血,带来一个紧急军情:
“报!将军!
西北五十里外发现大队敌军骑兵动向,疑似欲绕过鹰嘴隘,偷袭我后方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