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想中剧烈的碰撞并未发生。
就在“万象方舟”即将撞上那块规则礁石的刹那,礁石表面那异常稳固、仿佛能隔绝一切的规则结构,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般,荡漾开一圈柔和的、与基态之海死寂背景格格不入的活性波纹。方舟接触这层波纹的瞬间,并非被阻挡或弹开,而是如同融入了其中,被一股温和而不可抗拒的力量“吞”了进去!
眼前景象骤变!
外部那令人窒息的“归寂”之力和“秩序之裁”冲击壁垒的沉闷轰鸣,在刹那间被隔绝、远去,变得模糊不清。陈麒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并不算广阔,但规则结构极其稳定、甚至带着某种人工雕琢痕迹的空间内部。
这里像是一个……实验室?或者一个观测站?
空间呈半球形,内壁流淌着柔和而稳定的乳白色光辉,将外部沉眠之基的绝对黑暗与死寂完全阻隔。空间的中央,悬浮着一个由无数细密光丝编织成的、类似控制台的结构,其样式与“万界回响之厅”那残破的罗盘枢纽有几分神似,但更加精致、完整,并且处于一种低功率但稳定的运行状态。控制台周围,还漂浮着几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透明晶体,晶体内部封存着一些奇异的规则结构样本,有的如同燃烧的雪花,有的则是不断自我复制的几何纹路,都与外界的基态规则显化现象密切相关。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对着入口方向的内壁上,镶嵌着一面巨大的“窗户”。这窗户并非玻璃,而是一块极度纯净、近乎无形的规则晶片。透过它,可以清晰地看到外界沉眠之基的景象,包括那块正承受着“基底之眼”怒火的区域,以及远处“寂静壁垒”上不断荡漾的银灰色涟漪。窗户边缘,还有着精细的刻度与不断流转的数据流,似乎是在分析和记录着外界的一切。
这里的一切,都散发着与“织网者”同源的规则气息!这是一个由“织网者”建立的、隐藏在沉眠之基规则礁石内部的秘密前哨站!
陈麒瞬间明白了。难怪这块礁石的规则结构如此稳定且能屏蔽扰动,它根本就是被“织网者”改造过的!是其当年探索不同基底时,建立的众多据点之一!而入口的识别机制,显然对拥有“织网者”赠予光点的他,予以了放行。
劫后余生的庆幸涌上心头,但陈麒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立刻检查方舟的状态,并感知外部情况。
透过那面巨大的观测窗,他能看到外界那恐怖的“归寂”之力,如同无形的风暴,在他刚才消失的区域疯狂肆虐,将那片区域的基态规则都搅动得一片混沌。那个被他当作诱饵抛出的几何规则结构,早已彻底湮灭,连一点残渣都未曾留下。“基底之眼”的怒火显而易见。
而远处,“秩序之裁”对“寂静壁垒”的冲击也并未停止,银灰色的涟漪一波强过一波,壁垒似乎依然稳固,但谁也不知道它能坚持多久。
他暂时安全了,但危机只是被隔绝,并未解除。他就像躲进了一个防空洞,而洞外是席卷天地的风暴,并且风暴正在试图摧毁防空洞本身。
必须利用这里的设施做点什么!
他小心翼翼地靠近中央那个光丝编织的控制台。意识与之接触的瞬间,一股比“织网者”赠予光点更加系统、更加庞大的信息流涌入他的感知。这并非力量传承,而是“织网者”留在此地的研究日志、数据分析以及……一些未完成的实验预案!
信息显示,“织网者”对“沉眠之基”的研究极为深入。它认为,这片基态之海并非规则的终点,而是所有规则体系的“潜在数据库”和“调试沙盒”。所谓的“规则显化”,就是从这数据库中,依据某种内在逻辑或外部扰动,“编译”出具体的规则体系的过程。“基底之眼”则是这个庞大数据库的“底层管理系统”,维护着“潜渊”的稳定与沉寂。
“织网者”在此建立前哨站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研究规则显化的机制,并尝试与“基底之眼”建立更稳定的沟通渠道,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引导”其规则编译的过程,以期能创造出连接不同基底的、更优化的“规则桥梁”。
其中一个未完成的实验预案,引起了陈麒的极度关注。该预案旨在利用一种特殊的“共振”频率,暂时“安抚”或“分流”“基底之眼”因受到强烈刺激(比如外来入侵或内部严重失衡)而爆发的“清理机制”(即归寂之力)。其原理,是向“基底之眼”发送一段高度模拟其自身底层维护逻辑的“伪·系统指令”,使其误认为清理目标已消失或威胁已解除,从而中断清理程序。
这个预案的风险极高,一旦模拟的指令被识破,很可能引动“基底之眼”更深层次的防御机制,招致更可怕的打击。而且,预案本身并不完整,缺少关键的核心频率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计算和调整。
但此刻,这对于陈麒而言,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
外面“秩序之裁”的持续冲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不断刺激“基底之眼”的“强烈干扰源”。如果他能在“秩序之裁”成功突破前,利用这个预案暂时“安抚”下“基底之眼”的怒火,那么外部的压力将大大减轻。他甚至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寻找利用这个前哨站的其他功能,寻找彻底摆脱困境的方法,或者……尝试与“秩序之裁”进行某种形式的隔空博弈?
没有时间犹豫了!观测窗外,“秩序之眼”的怒火未有丝毫减弱,而“寂静壁垒”的涟漪已经出现了细微的、不稳定的闪烁!
他立刻坐到控制台前,意识与这“织网者”的遗泽深度融合。平衡核心全力运转,开始根据预案框架、外界实时数据以及自身对基态规则的理解,疯狂推演那个缺失的、能够“欺骗”“基底之眼”的核心频率参数。
演化适应性介层则模拟着“基底之眼”那浩瀚而原始的意志波动,为推演提供参照。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一把能打开核武器控制柜的钥匙,每一步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陈麒的规则核心因超负荷计算而剧烈震颤,甚至出现了细微的裂痕。但他死死坚持着,将全部的心神都投入其中。
终于,在“寂静壁垒”某处传来一声细微但清晰的、仿佛冰层开裂般的“咔嚓”声时,陈麒眼中精光一闪!
他找到了!一个极其复杂、极其不稳定,但理论上存在成功可能性的频率组合!
他毫不犹豫,通过控制台,将自身模拟出的这段蕴含着“伪·系统指令”的规则频率,如同最精密的注射器,小心翼翼地、精准地,射向了外界那仍在肆虐的“归寂”风暴中心!
成败,在此一举!
是驱狼吞虎,稳住局面?
还是弄巧成拙,加速毁灭?
所有的目光,似乎都聚焦在了那道无形的规则指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