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模仿者后,林墨在月度经营分析会上明确新目标:“市场份额只是暂时的,只有让街坊们从‘习惯买’变成‘认准买’,超市才能真正扎根社区。”苏哲提交的用户数据显示,高频消费客户(每月消费10次以上)仅占总用户的22%,但贡献了58%的销售额。“这部分客户是忠实客户的核心种子,我们要通过精准运营,让种子生根发芽,再带动更多街坊成为忠实粉丝。”林墨最终确定“分层运营、情感绑定、权益专属”的忠实客户培养体系。
第一步是建立“振山邻里卡”客户分层体系,打破传统会员“只看消费金额”的单一标准。新体系将客户分为“邻里卡普通会员”“暖心会员”“传承会员”三个等级:普通会员免费注册,享受积分兑换和生日福利;暖心会员需满足“每月消费5次以上或累计帮助3位邻居”,额外享受“优先配送”“专属折扣日”权益;传承会员则针对超市老顾客和社区贡献者,需由3位暖心会员推荐或累计消费满3年,除所有权益外,还能参与超市经营座谈会,直接为超市发展提建议。
“这个分层体系既鼓励消费,更鼓励邻里互助,特别符合老城区的氛围。”张姐拿着刚制作好的邻里卡介绍,卡面印着对应社区的老照片,背面还有专属客服电话。晨光小区的周大爷因为经常帮邻居代收快递,直接升级为暖心会员,第一次享受优先配送时,配送员提前10分钟联系他:“周大爷,您的降压药到了,我现在在楼下,您看什么时候方便开门?”老人感动地说:“这卡比银行卡还贴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情感联结的搭建是培养忠实客户的关键。林墨深知,社区超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情味”,这是大型超市永远无法复制的。她推出“振山邻里节”活动,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在超市门口举办,邀请忠实客户参与:春天组织“亲子植树”,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社区公园种树,树上挂着家庭专属铭牌;夏天举办“露天电影夜”,播放老电影,免费提供西瓜和凉茶;秋天开展“手作市集”,让街坊们展示自家手艺,超市负责免费推广销售。
“邻里节不是促销活动,是让街坊们把超市当成‘社区客厅’。”林墨在第一次露天电影夜上,特意播放了外公当年创办超市时的纪录片,不少老顾客看着屏幕上熟悉的场景,忍不住红了眼眶。一位从超市开业就光顾的阿姨说:“看着振山从一间小铺子变成现在这样,就像看着自己家孩子长大,我们怎么可能不支持?”活动结束后,有30多名普通会员主动升级为暖心会员,还带动了身边邻居注册。
专属权益的精准落地则让客户粘性持续提升。林墨根据不同层级会员的需求,设计差异化权益:为普通会员定期推送“省钱攻略”,整理当季优惠商品和搭配技巧;给暖心会员提供“定制化服务”,比如为宝妈会员预留稀缺母婴用品,为老人会员提供免费上门体检预约服务;给传承会员颁发“社区贡献奖”,每年评选10名,奖励超市全年购物卡和本地手艺人联名大礼包。
最让会员感动的是“意外关怀”服务。苏哲在小程序后台设置了“特殊日期提醒”功能,当会员生日、家有老人祝寿或孩子升学时,系统会自动提醒客服,客服会送上手写贺卡和小礼品。有位暖心会员的孩子考上大学,超市不仅送上文具大礼包,还在邻里节上专门为他举办了小型庆祝仪式,街坊们一起鼓掌祝福,这位会员激动地说:“我在振山买了5年东西,从来没想过超市会记着我家的大事,这份心意比什么都珍贵。”
为了让忠实客户感受到“主人翁”地位,林墨建立了“会员智囊团”,从传承会员中选拔10名代表,每月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商品、服务、活动的建议。有会员提出“希望增加有机杂粮的种类”,超市一周内就完成了采购和上架;有会员反映“小程序字体还能再放大”,苏哲当天就完成了优化。“会员的建议就是我们的行动指令,让他们觉得超市是‘自己的超市’,才会真正忠实于我们。”林墨说。
三个月后,客户数据发生了显着变化:忠实客户(暖心会员及以上)占比从22%提升至45%,销售额占比达到72%,会员复购率从68%飙升至85%。更重要的是,客户推荐率大幅提升,有60%的新客户是由忠实会员介绍而来。苏哲展示着后台的会员评价,满屏都是“贴心”“靠谱”“离不开”等关键词。
庆功会上,林墨没有强调业绩增长,而是给团队播放了一段会员采访视频:周大爷说“振山是我的贴心小棉袄”,年轻宝妈说“振山让我带娃更轻松”,传承会员说“振山是社区的骄傲”。看着屏幕上一张张笑脸,林墨对团队说:“培养忠实客户,从来不是靠优惠和权益,而是靠把街坊当家人,用真心换真心。只要我们守住这份初心,振山超市的根就会永远扎在社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