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全面战争爆发的消息后,楚云飞下继续下达命令,召开全团官兵大会。他要亲自进行战前动员,将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性质,将358团肩负的使命,清晰地烙印在每一名将士的心头。
雪越下越大,但校场上鸦雀无声。以营连为单位,官兵们持枪肃立,如同雪中雕塑。钢枪上的雪花凝结成冰棱,官兵们的眉梢鬓角也挂满了白霜,但每一双眼睛都炯炯有神,望向那座用木板临时搭起的简陋讲台。凛冽的寒风似乎被这近万名将士凝聚的肃穆气势所阻,只能在队伍外围打着旋,发出不甘的呜咽。
楚云飞一身笔挺的将校呢军服,外罩墨绿色军呢大衣,没有戴帽子,任凭雪花落在他的黑发和肩章上。他大步走上讲台,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黝黑、写满坚毅的面孔。方立功、赵铁柱、孙大勇等团部军官,以及各营营长,神情肃然地站在他的身后。
整个校场,静得只能听到风雪之声。
楚云飞没有拿演讲稿,他双手扶着台沿,身体微微前倾,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用他那特有的、沉稳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开口说出了第一句话,这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校场,敲击在每个人的耳膜上:
“弟兄们!”
仅仅三个字,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让所有官兵的脊梁下意识地挺得更直。
“就在今天凌晨,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楚云飞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沉痛与愤怒,“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对我上海驻军发动了全面进攻!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
台下起了一阵极其轻微的骚动,但迅速被更深的寂静取代。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官方确认的消息,依然让每个人的心猛地一沉。
“这不是局部的冲突!这不是边境的摩擦!”楚云飞的声音如同出鞘的利剑,斩钉截铁,“这是亡国灭种的战争!日寇的铁蹄,不仅要踏平华北,更要吞并我整个中国!他们的刺刀,对准的是我们四万万同胞的胸膛!他们的炮火,要摧毁的是我五千年华夏文明!”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残酷的现实深入每个人的内心。风雪似乎也在这一刻变小,仿佛在倾听他的讲话。
“我们是谁?”楚云飞猛然发问,目光如电,扫视全场,“我们是军人!是穿着这身军装的中国军人!我们的身后,是太原,是三晋父老!是长江黄河!是我们的父母妻儿!今天,日寇把战书拍到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我们,还有路可退吗?”
“没有!!!” 近万人如同一个人般,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声浪冲霄,震得树枝上的积雪簌簌落下。
“对!没有退路!”楚云飞重重一拳砸在讲台上,“华夏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因为身后,就是我们的家园!退一步,山河破碎!退一步,祖宗蒙羞!退一步,万劫不复!”
他的声音充满了悲壮与决绝:“我们358团,成军于晋西北,受三晋父老哺育,今日,寇深祸急,正是我辈军人效命沙场、报效国家之时!阎长官将守卫太原左翼门户的重担交给我们,是信任,更是重托!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阻挡日寇西进的屏障!我们能否守住,关系太原安危,关系山西战局,更关系全国抗战的信心!”
他抬起手,指向东南方向:“在那里,在上海,我们的兄弟部队正在浴血奋战!在全国,千千万万的同胞正在看着我们!蒋委员长通电全国: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今日,我楚云飞,在此,问你们一句——”
他运足中气,声音如同洪钟,响彻雪野:“我358团的弟兄们!有没有信心,守住阵地,杀敌报国?!”
“有!!!有!!!有!!!” 排山倒海的声浪再次爆发,官兵们涨红着脸,挥舞着拳头,眼中燃烧着战斗的火焰。
“有没有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宁死不退?!”
“有!!!有!!!有!!!”
“好!”楚云飞猛地抽出腰间的佩枪,指向苍茫的天空,发出了最后的、也是最庄严的誓言:“我楚云飞,在此与全体弟兄约定:倭寇不退,我军不卸甲!敌血不尽,我军不收刀!誓与太原共存亡!誓与山西共存亡!誓与中华民族共存亡!”
“誓与太原共存亡!”
“誓与山西共存亡!”
“誓与中华民族共存亡!”
万众一心的怒吼,汇聚成一股不可抗拒的钢铁洪流,在风雪中激荡,仿佛连天地都为之变色。
“现在,我命令!”楚云飞收起佩枪,声音恢复冷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各部队,按预定作战计划,立即进入阵地!擦亮你们的枪刺!备足你们的弹药!我们要让小鬼子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我们要在这吕梁山下,在这汾水河畔,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让日寇明白,中华民族,不可侮!中国领土,不可侵!”
“杀敌!报国!”
“杀敌!报国!”
激昂的口号声中,部队有序解散,各级军官带领着自己的士兵,迈着坚定的步伐,顶风冒雪,奔赴各自的防御阵地。那身影,汇成一道道钢铁的洪流,义无反顾地注入苍茫的雪野,注入即将被血与火染红的战壕。
楚云飞站在台上,久久注视着部队远去的身影,直到最后一名士兵消失在风雪中。方立功走上前,低声道:“团长,士气可用!”
楚云飞缓缓点头,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士气是有了,但接下来的考验才是残酷的。立功,通知指挥部,全员就位。这场关乎国运的大战,我们358团,已经站在了最前沿。”
风雪依旧,但一股磅礴的力量,已经在晋西北的群山中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