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身将上谕仔细收好,周围陌生的汉中文武官员此时方才纷纷上前道贺,语气不一。
杨凡一一抱拳回礼。寒暄既毕,他当即告辞离开。
他麾下的川东游击营此时正驻扎于汉中城南的南山脚下,整军待命。
府门外,一位面熟的将领见杨凡走出,当即朗声大笑,热情地凑了过来:“要我说,杨参将才是天降大任,这般升迁之速,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杨凡微微一笑,并未将对方的调侃放在心上。
此人正是川北参将张令。
昔日杨凡初任两江守备营守备,首次谒见陈士奇、谢士章时,便曾与其有过一面之缘。
彼时张令已是参将,杨凡还是新上任的两江守备,陈士奇还曾催促杨凡协助于他清剿汉中摇黄流寇。
当时杨凡刚接手守备营,只得婉拒,不料兜转一圈,他终究还是来到汉中,要帮对方剿寇。
川北参将张令如今成了他的新同僚,更何况此地是张令经营多年之地。杨凡初来,安营休整、与地方协调诸事,多半须倚仗张令周旋。
“张兄说笑了,沙场之事在下是晚辈,还需与张大人多探讨一二。”
杨凡边说边与张令一同走向拴马处。亲兵牵来马匹,二人谈笑风生,并辔向汉中南山行去。
行至途中,张令摇头感叹:“何来说笑?昔日重庆一别,杨兄才刚上任守备,兵甲不全,满目凋零……
本将实在没想到,这再相见时,杨兄已是统领数千虎贲之将的游击。这没过两日,来一趟汉中府,出城之时竟又成正三品参将……”
说到此处,张令忽摇头,转而正色看向杨凡,笑道:“只怕下次再见,张某这个参将便该称杨兄一声杨大人了。”
……
离开汉中,回到南山大营,杨凡先至张令营中详细了解局势,之后才返回本营。
汉中府以南,军营依山脚连绵扎寨,新立的参将旗在夏末狂风中猎猎招展。
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
新晋参将杨凡端坐主位,下首两侧,千总寇汉霄、秦起明、许平并列而坐,其后把总云集。赞画、军器局、散兵司、火炮队等主管皆肃然在列。
一张旧而详实的陕南、川北地域图铺于中央木桌。
“诸位……”
杨凡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压过帐外风声马嘶,“按之前五省总督军令,命我部即日整备,出汉中,南下入川北地界,协同川北张令张参将,清剿盘踞于巴州、通江一带的摇黄流寇。”
闻听“摇黄流寇”四字,帐中军官皆面露几分不以为意。
摇黄贼与闯营、八大营等大规模流寇不同,摇黄贼更具流寇性质,缺乏明确攻城掠地之志,主要以劫掠财货人口为生,更像是大型土匪而已。
杨凡手下参将营现在也算百炼之师,打个土匪,自然信手拈来。
只是这些摇黄土匪长期流窜于川陕交界的深山老林,明军围剿则退入山林,官军一撤则复出劫掠,形成“官军来剿则退,官军去后复来”之循环。
正因如此,张令在此地迟迟未能剿灭,也并非不能敌,实难捕捉起其踪迹,分身乏术。
摇黄十三家可追溯至崇祯初年。起初仅为劫掠团伙,活跃于汉中南山与川陕交界,专事抢劫商旅村落。崇祯三年王大梁败亡后,高迎祥逃返陕北,余部由姚章儒(摇天动)、黄龙(中斗星)等头目率领,遁入汉中南山,形成分散绿林流寇。
如今,他们趁明军围剿他处义军之机,频繁出山骚扰汉中及四川大巴山一带,好在尚未攻掠城池。
今年闯营主力自山西入河南、湖广,闯营得知姚章儒、黄龙等旧部仍在汉中活动,遂与之联络。
此时摇黄已发展为十余股武装,人数数千,盘踞于大巴山深处,以汉中南山为跳板,频繁袭击川陕栈道商旅与零散村落。
彼时闯营就是计划配合摇黄贼欲取汉中,却在石泉坝遭杨凡与卢象升突袭而溃败,被迫折返东向。
赞画房周博文恭敬接过杨凡手中的木棍,续道:“姚章儒、黄龙等大小头目十余股,散布如星,活动于汉中南山及四川通江、巴州一带,凭大巴山为屏,建立多处山寨据点,时常下山劫掠百姓、抢夺商队。
汉中身为川陕枢纽,乃摇黄劫掠之重点。他们常从南山据点出发,沿栈道袭扰汉中府下西乡、镇巴等地,甚至渗透至川东北的南江、通江诸县。”
周博文略作停顿,与盖世才低语数句,继而道:“关于如何以最快速度剿此类散寇,赞画房已有对策……”
盖世才正欲铺开他们簪花标记好的地图详述,杨凡却抬手止住。
“赞画房所言切中要害。然剿灭摇黄流寇,不必急于求成,当循序而进。”
周博文与盖世才闻言一怔,旋即明白杨凡这是不欲速战速决,盖世才当即将展开一半的的战略地图收起来不语。
杨凡再度开口,目光锐利:“摇黄所倚仗者,无非山深林密、行踪飘忽、耳目灵通。我军若仍摆开阵势、鸣鼓而攻,无异于驱雀入林,徒劳无功。”
他起身走至地图前,道:“故此,本次协同张令川兵作战,我部须改变战法。”
众将精神一振,皆凝神望去,竖耳聆听。
“其一,”杨凡沉声道,“精兵轻进。不再以大队为主力,转而广布哨探,搜寻踪迹。不贪决战,力求散斗蚕食贼寇,分而击溃!”
“其二,扼守要点。于几条主要出山通道、粮盐补给必经之路,设置暗卡和步兵局,再驻守炮兵。一旦前方发现贼踪,或其欲出动劫掠,立即堵截归路。”
“其三,此等山林游击之战,正是散兵司、骑兵司用武之时……”
言至此,杨凡望向帐中一侧。被注视的散兵司把总高源与新任骑兵司把总虎洪烈齐齐踏前一步。
“属下遵命!”
虎洪烈乃虎大威族亲,体型相貌皆与虎大威相似,投杨凡麾下已有半月,仍在整合来源复杂的三百余骑兵,私下则因习惯偏好,与阎宗盛日益亲近。
宣布完作战方略,杨凡环视众人,道:“摇黄之患,非一日之寒,剿除亦非一日之功。此战更是练兵之机,习细作功夫,练山地行军。全家听令,三日之后,按部署出动!”
“得令!”众将轰然应诺,肃杀之气昂然。
待散会,众人走后,石望立刻靠过来小声说:“大哥刻意要慢点剿灭摇黄贼寇,是不是因为不想回陕西去剿寇?”
闻言杨凡点头,手上不自觉摸到桌上陈奇瑜的命令,这命令是上午与朝廷升迁诏书一同到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