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的夏日常被午后的雷雨洗得透亮,雨丝刚歇,戍边精神岗旁的格桑花就顶着水珠舒展花瓣,粉紫相间的花影映在岗亭的木窗上,像一幅流动的画。辰辰趴在桌上,用纸巾小心翼翼地擦拭《戍边守护日志》的封面——刚才下雨时,有几滴雨水溅到了封面上,他怕墨迹晕开,擦得格外仔细。
“辰辰,快看!邮局的叔叔来了!”古丽举着一个湿漉漉的信封,踩着水洼跑进来,信封上印着“中国邮政”的字样,边角沾着泥点,却被小心地塑封了起来。
辰辰立刻放下纸巾,接过信封——收件人写着“戍边精神岗日志守护者 辰辰收”,寄件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某部队营区”,寄件人署名是“李想”。“是李想哥哥!”辰辰眼睛一亮,立刻拆开信封,里面掉出一张叠得整齐的信纸,还有一张穿着军装的青年照片。
信纸展开,一笔刚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辰辰你好,我是李想,去年在戍边精神岗听你讲过日志里的故事,现在我已经是一名边防战士了……”
原来,李想是北京某大学的毕业生,去年暑假来南疆研学,在戍边精神岗听辰辰讲了老兵守岗、日志传承的故事后,深受触动,回到学校就报名参军,今年分配到了边防部队,特意写来这封信。
“我现在每天也会写巡逻日志,”辰辰大声念着信里的内容,“就像你教我的那样,记录‘今日边境无异常’‘战友们一起加固铁丝网’。每次写日志时,我都会想起你讲的张爷爷堆雪墙的故事,想起那本厚厚的《戍边守护日志》,心里就充满了力量。”
古丽凑在旁边,指着照片上的李想说:“他穿军装真精神!原来我们的日志故事,真的能让人更想守护祖国。”
林晓跑回岗亭时,正听到辰辰念信,赶紧拉着他的衣角:“快念完!李想哥哥还写了什么?”
“他说,部队里的老兵也给他们讲戍边故事,有位老班长和张爷爷是同期兵,还认识陈峰爷爷呢!”辰辰接着念,“他让我们多记点界碑旁的新故事,等他下次探亲,还要来岗亭听我们讲,还要在日志本上写他的军营故事。”
张明远和王建国刚好来岗亭巡查,听到信的内容,忍不住笑了:“这孩子,是被咱们的日志故事‘勾’到边防去了!”张明远接过信纸,戴上老花镜仔细读着,“你看,咱们的日志不只是记录,更是在播撒种子,一颗种子发芽,就多一个守护家园的人。”
王建国指着照片上的李想:“当年我们守岗,就盼着有更多年轻人来接力,现在看到这样的孩子,心里比什么都踏实。辰辰,把这封信好好抄进日志里,让更多人看到,日志里的故事,能跨越千里,连接起军营和边境。”
辰辰立刻拿起钢笔,在日志本上新的一页写下标题“来自军营的回信”,然后一字一句地把李想的信抄了下来。他写得格外认真,连标点符号都不敢出错,生怕辜负了远方战士的期待。抄完信,他又把李想的照片贴在旁边,在照片旁画了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
“我也要写回信!”辰辰合上钢笔,眼神格外坚定,“要告诉李想哥哥,界碑旁的格桑花开了,柠条苗又长高了,我们每天都在认真守岗、记录日志,等着他回来讲军营的故事。”
孩子们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回信的内容——古丽说要告诉李想哥哥,岗亭旁新种了一片向日葵,秋天就能开花;林晓说要写他们新学会的巡逻口令,是刘爷爷教的;辰辰则想把最近日志里的几个新故事写进去,比如牧民大叔送来新晒的馕,游客们一起帮忙给柠条苗浇水。
正商量着,小木拉提带着宣讲社的同学来了,手里拿着一摞打印纸:“辰辰,我们把日志里的故事整理成了宣讲稿,下周要去邻县的中学宣讲,你要不要一起去?”
“要去!”辰辰举起手里的信纸,“我要把李想哥哥的故事也讲给大家听,告诉他们,日志里的故事能让人勇敢参军,守护祖国。”
小木拉提接过信纸,看完后笑着说:“这可是最好的宣讲素材!咱们的戍边精神,不仅在界碑旁传承,还传到了军营里,传到了更多年轻人心里。”
下午,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岗亭里。辰辰趴在桌上,认真地写着回信:“李想哥哥,你好!收到你的信我们特别开心,你的照片已经贴在日志本上了,每天都能看到你穿军装的样子……”他写下格桑花的盛开,写下巡逻时看到的小松鼠,写下日志本上新增的游客留言,最后写道:“我们会好好守护界碑和日志,等你回来,给你讲更多新故事,也想听你讲军营里的巡逻日志。——辰辰 及戍边故事新小队”
写完信,孩子们一起把信装进信封,贴上邮票,送到了邮局。邮局的工作人员听说了这封信的来历,特意在信封上盖了一个“戍边精神传递”的纪念邮戳,笑着说:“这封信里装着家国情怀,我一定尽快把它寄出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辰辰每天都会在日志本上记录等待回信的心情:“今日,盼着李想哥哥收到信,不知道他看到我们的回信会开心吗?向日葵长高了一寸。——辰辰”“今日,有位老兵来岗亭,听了李想哥哥的故事,说‘这才是传承’。格桑花又开了五朵。——辰辰”
半个月后,邮局的叔叔又送来一个包裹,还是李想寄来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拆开,里面除了一封回信,还有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封面印着“边防巡逻日志”六个字。
李想在信里写道:“收到你们的回信,我激动得睡不着觉,把信读给战友们听,大家都羡慕你们能守着那样一块有故事的界碑。这个笔记本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把更多守护的故事记在里面,等我探亲回去,要在上面写下我的军营日志,让两个日志本‘交个朋友’。”
辰辰捧着新笔记本,心里满是感动。他把笔记本和《戍边守护日志》放在一起,笑着说:“以后它们就是好朋友啦,一个记界碑旁的故事,一个记军营里的故事,都在讲守护祖国的事。”
张明远看着两个笔记本,感慨道:“这就是最好的家国回信啊!孩子们在界碑旁记日志,战士在军营里写巡逻,虽然隔着千里,却有着一样的初心。咱们的戍边精神,就是这样通过一本本日志,一代代传递下去的。”
傍晚,夕阳西下,辰辰翻开新的笔记本,写下第一行字:“今日,收到李想哥哥的礼物,两个日志本成了好朋友。守护祖国,我们一起努力。——辰辰” 写完,他把两个笔记本并排放在岗亭的桌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上面,仿佛给它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风穿过格桑花丛,带着花香吹进岗亭,轻轻翻动着日志本的纸页,像是在诉说着跨越千里的守护与共鸣。辰辰知道,这一本本日志,不仅记录着界碑旁的花开花落、人来人往,更连接着一颗颗守护家国的心,在祖国的土地上,写下一封封跨越山海的“家国回信”。而他和小伙伴们,会一直做这些回信的传递者,让戍边精神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