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房管所的大门,郑老先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那张总是紧绷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
“后生,这院子,以后就托付给你了。”
他把一把老铜锁钥匙,郑重地交到了林卫家手里。
“老先生您放心,我一定替您看护好。”
“我这今天就得动身了。”郑老先生看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
“这把老骨头,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来看看。”
“会的,一定会的。”林卫家安慰道。
两人在胡同口道别,郑老先生的背影,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萧索和孤单。
林卫家看着,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但他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
第二天,林卫家起了个大早来到了文庙胡同19号的门口。
当林卫家拿出那把老铜锁钥匙,打开那扇朱红色的院门时,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油然而生。
院子里的一切,都和上次来时一样,只是因为没人打理,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和几片枯黄的海棠叶。
林卫家关上院门,插上门闩,将这个小小的院落,与外面的世界彻底隔绝开来。
他没有急着收拾,而是先在院子里,仔仔细细地走了一圈。
院子是标准的老式四合院格局,坐北朝南。
正对着大门的是三间高大的北屋,也就是正房,冬暖夏凉,是整个院子最好的屋子。
东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东厢房采光好,适合住人。
西厢房则挨着厨房和一间小小的储物间。
院子的东南角,还有一口被石板盖着的老井。
林卫家掀开石板看了看,井水清澈,深不见底。
最让他满意的,是北屋后面,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后院。
后院里有一小片空地,还有一个用石头垒起来的、已经半塌的棚子。
林卫家看着那片空地,心里已经有了规划。
这里,完全可以开辟出一小块菜地,再搭个鸡窝鸭舍。
而那个棚子下面,就可以改成一个地窖。
他把整个院子都巡视了一遍,确认没有安全隐患后,才撸起袖子,开始了大扫除。
他先是去井里打了满满几桶水,然后从空间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扫帚、抹布、刷子。
从正房开始,一间一间地清扫。
扫地,擦窗,洗刷桌椅……
他干得热火朝天,浑身都是劲儿。
等到傍晚时分,整个院子已经焕然一新。
屋子里,虽然摆着的还是那些破旧的家具,但窗明几净,地上也洒了水,扫得干干净净,再也没有了之前那种人去楼空的萧瑟和冷清。
林卫家累得腰酸背痛,但他看着眼前这个被自己亲手收拾出来的家,心里头,比吃了蜜还甜。
他没有回供销社的宿舍,当天晚上,就睡在了这个属于自己的新家里。
躺在床上,闻着空气中淡淡的、阳光和肥皂混合的味道,林卫家睡得格外踏实。
接下来的几天,林卫家一下班,就一头扎进了这个新家里。
他先是把院子里的那口老井,彻底清理了一遍。
用空间抽干了积存多年的井水,把井底的淤泥全都掏了出来。
然后他趁着夜深人静,悄悄地往井里,倒了一些灵泉原液。
做完这些,他又开始着手改造那个最重要的后院。
他先是把那个半塌的棚子拆掉,然后找来工具,开始在棚子原来的位置,向下深挖。
挖地窖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
幸好林卫家有空间这个作弊器。
到了晚上,他直接用空间,像个不知疲倦的挖掘机一样,飞快地向下掘进。
仅仅用了一个晚上,一个深三米,面积足有十个平方的巨大地窖,就初具雏形。
地窖的四壁和顶部,他都用从黑市换来的青砖和水泥,仔仔细细地砌了一遍,做得坚固又防潮。
地窖的入口,他更是设计得极为巧妙。
他在上面铺了一层厚厚的石板,石板上又覆盖了半米厚的泥土,最后在上面重新搭起了一个崭新的柴火棚。
从外面看,这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柴火棚,谁也想不到,在这下面藏着一个秘密粮仓。
搞定了地窖,林卫家又在后院那片空地上,开辟出了一小块菜地。
他从空间里,移植了一些长势最好的白菜、萝卜和辣椒苗。
又在墙角下,搭起了一个小小的鸡舍。
这个家,在他的精心打造下,一天一个样,渐渐充满了生机和烟火气。
……
这天是周末,林卫家起了个大早,赶回了柳树屯。
当他把自己在县城有了院子的事,跟家里人一说,整个林家又一次炸了锅。
“啥?!你在县城有个院子?!”
王秀英抓住他的胳膊,不敢相信地问道。
林卫家便把自己早就编好的那套说辞,又学了一遍:
“娘,不是买的,是别人送的。”
他把郑老先生的故事捡着能说的部分讲了一遍。
“就是之前县中学的那个老校长,郑老先生。他老伴走了,儿子在香港,他准备过去投奔儿子。
我平时路过,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就经常过去帮着挑挑水,劈劈柴,陪他说说话。
老先生看我人还实诚,又是个公家单位的,信得过。
他舍不得那祖宅荒了,走之前就把院子托付给了我,让我替他照看着。咱们就是暂时住着,帮人家看家护院。”
“我的天……我的天……”王秀英听完,激动得语无伦次,一个劲儿地念叨着。
“祖宗保佑,咱家卫家就是个有福的善心人”。
林建国也是一脸的震撼,他看着儿子,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哥,嫂子,”林卫家看向林卫东和李红霞,这才说出了自己的安排。
“我一个人住那么大个院子,空着也是空着。我想着,让你们带着铁蛋和妞妞,先搬过去住。”
李红霞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住进城里,成为一个真正的城里人。
林卫家接着说道:“哥,嫂子带着孩子过去,一来能照顾你,让你下了班就能吃口热乎饭。
二来,城里的学校,总归比村里的小学要好一点,对铁蛋和妞妞以后念书也有好处。”
林卫东,这个憨厚的汉子,看着弟弟,嘴唇哆嗦着。
他知道,弟弟这不是客气话,这是实实在在地为他,为他这个小家考虑。
他没说别的,只是闷声闷气地说了一句:
“三弟,哥……都听你的。”
“哥,又说这些见外话。”林卫家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