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车在凹凸不平的碎石路上颠簸前行,林大山熟稔地驾驭着青骡,避开路上的行人和坑洼。他今天的目标很明确:前门大街附近的“同福楼”饭庄和“瑞兴昌”饭馆,这两家都派人到军管会打听过优质食材的来源;另外还有一家新成立的“第六居民副食合作社”,需求量可能更大。
林向阳坐在一旁,看似随意地观察着街景,心中却在快速盘算。父亲选择的这几个点,都在相对繁华、人流密集的区域,商业气息浓厚。这固然是建立稳定销路的好选择,但对他而言,却少了一个直接接触那个“目标区域”的借口。
他的目光扫过街边的路牌,心中忽然一动。
“爹,”林向阳转过头,用一种带着点好奇和试探的语气说道,“我听说,南锣鼓巷那边,四合院特别多,住的人也稠密。咱们车上这些鸡蛋和菜,品相这么好,要是能拉到那边去,说不定那些住家户愿意零买点呢?就算不能全卖掉,散卖点也能多换些钱,总比拉回去强。”
他刻意将理由说得朴实而功利,完全符合一个精打细算的农村少年的人设。
林大山闻言,拉着缰绳的手微微一顿,侧头看了儿子一眼。南锣鼓巷?那片区域他倒是知道,多是些老宅院,住的确实人员复杂,三教九流都有。以前是达官显贵,现在嘛……成分就不好说了。去那里零卖?
他本能地觉得有些不太妥当。那边不像前门大街这边商铺林立,规矩多,而且环境复杂。
“那边……不太好吧?”林大山沉吟道,“人生地不熟的,而且都是住家户,零卖太麻烦。”
“爹,咱们就是顺路去看看嘛。”林向阳继续劝说,语气带着少年人的执拗和一点小聪明,“我听说那边离咱们要去的‘同福楼’也不远,拐个弯就到。要是实在卖不动,咱们再走也不迟。万一能卖掉些,不是也能多帮屯里换点钱嘛。您跟人家饭馆谈大生意,我就在附近转转,看看有没有人买,绝不走远。”
他将“帮屯里换钱”这个帽子扣上,又保证了自己不会乱跑,显得既有集体观念又有分寸。
林大山看着儿子那期盼的眼神,再想到儿子平时办事确实稳妥有分寸,不像个会惹事的孩子。而且,儿子说得也有点道理,顺路去看看,能零卖点确实能增加收入。那些四合院里住的人,条件好的也不少,说不定真能卖出去。
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行吧,等跟‘同福楼’谈完,要是时间还早,就顺道去南锣鼓巷那边转转。不过说好了,你就在车子附近,不许乱跑,更不许跟人起争执。”
“哎!谢谢爹!我保证听话!”林向阳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欣喜。
成了!
命运的齿轮,似乎就在他这看似随意的提议下,悄然拨动了一格。
驴车先来到了“同福楼”饭庄。林大山让林向阳在车上看着货物,自己整了整衣冠,拿着样品进去找掌柜的洽谈。林向阳坐在车辕上,看似无聊地等待着,实则耳朵竖着,留意着饭庄里的动静,目光则不断扫视着周围的环境,尤其是通往南锣鼓巷的那个方向。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林大山从饭庄里出来了,脸上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看来谈得不错。
“同福楼的掌柜的挺满意咱们的东西,价格也公道,以后每周可以固定给他们送一批鸡蛋和时令蔬菜。”林大山坐上车辕,一边赶车一边对儿子说道,“走,去‘瑞兴昌’看看,然后……就去你说的南锣鼓巷转转。”
林向阳心中暗喜,连忙点头。
“瑞兴昌”饭馆的洽谈也很顺利,对方同样对林家屯农产品的质量表示认可,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接连的成功让林大山心情大好,对于儿子之前那个“顺路零卖”的提议,也不再觉得是麻烦,反而觉得儿子确实有点做生意的头脑。
驴车调转方向,朝着南锣鼓巷片区行去。
越是靠近那片青砖灰瓦的区域,周围的氛围似乎就越是不同。喧嚣的市声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带着历史厚重感的宁静。街道变得狭窄,两侧的院墙越来越高,门楼也愈发精致,虽然大多难掩岁月的沧桑。
林大山放缓了车速,打量着两旁的院落,似乎在寻找一个适合停靠叫卖的地方。
林向阳的心跳,却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的目光如同探照灯,掠过一个个门牌号,搜寻着那个记忆中的数字——95号。
就是这里了。他即将第一次,以非“路过”的身份,近距离接触这个未来的风暴中心。
他会遇到谁?秦淮茹?傻柱?还是那位道貌盎然的一大爷易中海?
他不知道。但他知道,从他提议来这里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仅仅是一个远观的观众了。他即将以卖菜少年的身份,踏入这个舞台的边缘。
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他,正是那个在背后轻轻推了一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