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这日,雨果然停了。
殷璃晨起时,窗棂上还凝着残雨,药田却已泛出青油油的光。
她伸手接住一滴滑落的水珠,凉意顺着指腹漫开,恍惚间想起前世最后一次站在忘川渊边——那时渊底白骨嶙峋,风里都是腐锈味,哪像今日,连空气都浸着若有若无的药香。
该走了。喻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已换了件青灰广袖,腰间悬着那支能听地脉的墨玉笛,发梢沾着点晨露,在晨光里泛着淡金。
殷璃将最后一枚银针别进鬓边,转身时瞥见他袖角——是她前日补的针脚,歪歪扭扭像只小蝴蝶。
忘川渊在三十里外的青峦深处。
两人踩着露水出发,没骑马,也没御剑。
殷璃走得慢,偶尔弯腰拨弄路边的野菊,花瓣上沾着的水珠里,竟映出极小的莲花纹路。
喻渊落后半步,目光始终跟着她的影子,直到那抹月白身影转过最后一道山梁,他听见她倒抽一口气。
忘川渊到了。
昔日寸草不生的渊底,此刻像铺了层流动的金纱。
殷璃扶着崖边的老松往下看,那些曾被战火灼焦的白骨上,正爬满淡金色的苔藓。
每一粒苔藓都是朵极小的九心莲,花瓣半合,中心凝着晶亮的露——是她前世在《灵植谱》里画过的形态,却从未在现世见过。
这是...她指尖发颤,想摸又不敢,生怕碰碎了这层金纱。
孢子。喻渊的声音近在耳畔。
他不知何时已站到她身侧,墨玉笛抵在崖石上,眼底泛着极淡的青光,九心莲的孢子,顺着灵脉渗进来的。
你看。他抬手指向渊外——山脚下有个挑柴的汉子正捂着心口踉跄,风过处,几缕金雾飘过去,那汉子突然直起腰,摸着胸口笑:怪了,这老毛病今儿倒轻了。
殷璃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
她记得三个月前,有个小医徒在破经会上红着眼喊:九心莲性烈,不能直用孢子!那时她只摸摸他的头,说去抄十遍《疗毒要诀》,却没说自己试过三百次,确实无法控制孢子的灵力。
可此刻,这些从骨缝里钻出来的小莲花,竟自己学会了收敛锋芒。
地脉在动。喻渊突然闭目,墨玉笛发出嗡鸣。
他的指尖抵着太阳穴,额角渗出细汗,灵脉重组了...像...像你当年画的归元阵,可没有中枢,没有阵眼。他猛地睁眼,眼里是从未有过的震撼,它们在自己转,哪里病痛多,灵气流就往哪里涌。
殷璃的手按在崖石上。
石头是暖的,像有人刚捂过。
她想起昨夜整理验方时,那叠失败医案上的折痕——是被翻得太多留下的。你是不是...喻渊突然抓住她的手腕,你是不是把阵图藏在哪个医馆了?
或者...
我连阵图都烧了。殷璃摇头。
她望着渊底翻涌的金雾,想起三年前寒城医馆那个总说祖师说的学徒,他第一次把自己的误诊案贴在墙上时,手抖得握不住笔;想起南境渔村里的老周,蹲在药渣堆前研究野果方,被孙子笑老小孩;想起灰袍小子在碑前打架,血滴在《南荒疗瘴录》上,却在匣底刻下我治错了三人,但第四人活了。
风又起了。
这次金雾飘得更远,飘向山那边的村落,飘向更远的九域。
喻渊突然笑了,那笑从眼底漫出来,连眼角都带着暖意:是那些小子们。他说,他们抄方时沾在纸上的灵力,争辩时震落的药香,甚至在误诊墙前掉的眼泪...都渗进地脉里了。
殷璃望着他,忽然懂了。
前世她总想着传我衣钵,却忘了医道从来不是一人之术。
就像这九心莲的孢子,从前要她用灵气催发,现在自己就能找到该去的地方;就像这地脉,从前要她布阵引导,现在自己就能辨出病痛所在。
夜幕降临时,第一滴雨落了。
没有云,雨却从青灰色的天空里落下来。
每滴雨都裹着金芒,落在殷璃手心里,像颗会发热的小珍珠。
她抬头,看见药田方向有光——新埋的银针匣处,泥土正裂开细缝,几株嫩芽顶着雨珠钻出来。
是忘执草!
惊呼声从四面八方的药庐传来。
最北边的寒城医馆里,学徒举着药锄大喊:药渣堆里长出来的!
和《补遗》里写的一样!最南边的渔村,老周捧着新草笑得掉眼泪:我就说野果方能催它,祖师婆没骗我!
殷璃望着雨幕里的药田。
那些嫩芽的叶子是圆的,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正是她在玉简里设想过却从未配出的忘执草——专克灵识残影的灵草。
她忽然明白,自己当年在玉简里写的假想方,原来早被某个小医徒偷偷抄走;她画的草叶轮廓,不知被多少双眼睛看过,被多少双手在药渣堆里翻找过。
雨越下越大。
殷璃站在雨里,任雨滴洗去肩头的药尘。
她摸向腰间的香囊,那里还收着最后一枚安魂香。
香灰在囊里轻轻晃动,像在说:该去看看了。
喻渊走到她身边,替她拂去发间的雨珠。
远处传来夜鸟的啼鸣,清越的声音里,他们听见无数脚步声——是医者们捧着新得的药草,踩着湿滑的山路,走向更远的远方。
雨丝裹着夜露落进瓷盏,溅起细小的水花。
殷璃站在檐下,指尖捏着那枚裹了三年的安魂香。
檀香混着雨气钻进鼻腔,恍惚又看见前世最后一夜——她跪在药庐废墟里,将半块残玉塞进婴儿襁褓,香灰落进血里,烫得手背发红。
要烧吗?喻渊不知何时立在她身侧,广袖沾了半片雨帘,却仍细心地替她挡着风。
他的指尖轻轻碰了碰她发间的银针,那是她前日替他补衣时,他偷偷别上的,我记得你说过,这香是锁着最后一缕执念。
锁得够久了。殷璃将香头抵在烛火上。
火星腾起的刹那,她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不是不舍,是释然。
青烟裹着金芒盘旋上升,在雨幕里拉出半透明的丝绦,前世总怕医道断了根,所以留着这缕魂香镇着。
可现在...
香烬一声炸开。
不是灰烬,是蝶。
淡金色的蝶翼沾着雨珠,从香头处破茧而出,一只、两只,最后成了漫天金雨。
它们掠过药田时,新抽的忘执草舒展叶片;擦过崖边老松时,松针上的露水凝成细小的药珠;飞过山梁时,正挑灯抄方的小医徒突然抬头,看见窗纸上投着蝶影,笔杆掉在案上。
去罢。殷璃仰起脸,任蝶群掠过眉梢。
有只蝶停在她掌心,翅纹竟与前日药田里的九心莲孢子一般无二,这世间的医道,早该自己飞了。
喻渊望着漫天金蝶,喉结动了动。
他抬手接住一只,指腹触到蝶翼时,忽然笑出声:它们往寒城去了——那小子上个月还在信里说,他的药庐漏雨,补不好。又有蝶撞进他广袖,这只去了渔村,老周的孙子该能看见,他总说祖师婆的蝶是哄小孩的。
最后一只蝶绕着两人转了三圈,才振翅飞向云深之处。
殷璃望着它消失的方向,忽然想起昨日整理药匣时,在底层发现的半页纸——是她初到现世时,某个小医徒偷偷塞的,歪歪扭扭写着:祖师婆,等我长大,换我给你撑伞。
次日晨雾未散,千药城的青石板路上已飘着糖画香。
阿姐快看!扎着双髻的小丫头拽了拽穿粗布衫的少女,指向街角的凡人碑。
碑前搭了个竹棚,七个孩童正踮脚挂红绸,最前头的男孩举着根木针,奶声奶气喊:第三幕!
我拿针,你拿药!
你是梦医娘娘吗?扮村妇的小丫头扯着嗓子问,故意捏出沙哑的调儿。
白衣人晃了晃木针,发间的野花跟着颤动:我不是她。
我是昨天治好阿婆的李小芽。
台下哄笑炸成一片。
卖糖葫芦的老汉把糖叉往草垛上一插,笑得前仰后合;挑水的汉子把水桶往地上一墩,溅湿了鞋也不在意;连总板着脸的药铺老掌柜都揉着眼睛,从柜台后摸出把枣子往台上扔。
有人拍着大腿喊,再演一遍治牛痘的!
演治心口疼的!
都演都演!举木针的李小芽蹦起来,木针差点戳到棚顶的红绸,等我学会新方子,天天演给你们看!
棚角的竹帘被风掀起一角。
殷璃站在帘后,看阳光穿过红绸,在孩子们脸上镀了层金边。
喻渊的手指轻轻碰了碰她手背,顺着他的目光,她看见凡人碑最下方新刻的一行字——是昨夜某个医徒冒雨刻的:医道无祖,人人可承。
喻郎!喻郎!
药童小竹的喊声响彻灵山小筑。
他跑得太急,布鞋踩进泥坑,裤脚溅了星星点点的泥点子,那、那株草!
您快来看!
殷璃和喻渊跟着他往院角跑。
昨日才埋下《补遗》玉简的土堆上,不知何时钻出株半尺高的莲。
半片花瓣白得像落在雪地里的月光,半片金得似浸了晨露的蜜,根须扎进泥土时,连板结的土块都松了,泛出湿润的黑。
是双色莲!小竹蹲在地上,指尖悬在花瓣上方不敢碰,我在《灵植谱》残卷里见过图!
说是要千年药气养根,百年灵脉灌蕊...可咱们这儿哪有千年药气?
有的。殷璃蹲下身。
莲瓣上的露珠映出她的影子,比前世在忘川渊边时,多了几分笑纹,你看这根须——她轻轻拨了拨土,露出缠在根上的碎纸片,是三年前你抄方时掉的纸团,是老周记野果方的烟纸,是寒城小子贴误诊案的竹片...它们替莲根攒了药气。
喻渊蹲在她身侧,墨玉笛不知何时握在手里。
笛身贴着地面,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泛着水光:地脉在唱歌。他说,像你教我吹的《归源曲》,可调子更活泛——每个医馆的药香是音符,每个医者的脚步是节拍。
双色莲的花瓣突然轻轻颤了颤。
风里飘来若有若无的童声,是千药城的孩子们排演到了新段:医者无胜,唯病退耳——
唯病退耳——
回声撞着山壁,撞着药庐的瓦,撞着每一片正在舒展的草叶。
某个清晨,殷璃挎起空药篓,麻绳在肩头勒出浅痕。
还走?喻渊靠在门框上,手里转着枚药铲——是小竹昨夜硬塞给他的,说喻先生给药草搭脉比我准。
殷璃望向远方。
晨雾散了些,能看见山脚下的药庐亮着灯火,像撒了把星星;村医们背着药箱往村里走,脚步比从前轻快;最东边的私塾传来琅琅书声,正是她修订的《初学医训》:医者无胜,唯病退耳...
我不走了。她把药篓往廊下的石凳上一放,篓底还沾着昨日采药时的草屑,你看,春天已经会自己看病了。
喻渊笑了,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
晨光漫过他的眉峰,漫过院角的双色莲,漫过千药城飘起的炊烟。
不知何处的药炉开了,清苦的药香混着甜丝丝的露水,漫进每一道砖缝里。
那...他指了指墙角的青竹箱,锁扣在晨光里闪着暖光,这箱子?
收着。殷璃挽住他的胳膊,往药田方向走,等春雨三日后,咱们去南荒旧疫区看看。她顿了顿,望着田埂上蹦跳的雀儿,声音轻得像片新叶,听说...那里的山风,最近总带着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