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星期一。刚起床,一家子就开始洗漱。吃过早饭,趁着天气凉爽,老李独自去田地里拔草,妈妈在家里拾掇。香香姐背着花书包先把平哥儿送到了育红班,自己又去了小学三年级上学。还好那个年代北方规模稍大的村子里孩子都多,几乎村村都设有育红班与小学。民办老师也都是同村的,跟孩子们也都沾亲带故的。这样的氛围里,老师教书育人的方式很严格甚至是有些粗鲁。皮孩子整天挨揍还不敢回家说,否则家长知道了还要拧着耳朵到老师那里赔不是,甚至有的还会当面再揍一顿给老师看。
半晌午,天气热了,老李回了家。看到老婆正在缝制绿皮书包,还把香香姐姐一二年级用的石板、石笔准备了出来。老李洗了手,用蓄水池里存的温水冲了冲头,接过媳妇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卷了烟抽着。媳妇将针在头发上捋了捋,细密的缝合着书包:“他爹,秋天平哥儿就该上学了,回头你看看李校长哪天有空记得叫来家吃个饭,顺便也给娃儿报个名。”老李应承着,说道:“嗯!可以!平哥儿应该能学好。听香香说,平哥儿光是看着她的课本,让姐姐教了几次,语文就会了一节课时了。数学也行,十以内的加减法都会了。回头我找李校长说一声,这孩子做事用心,或许是个学习的好苗子。”“是啊他爹,大队书记前两天说,这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四年了,现在国家倡导学习,重视大学生。这平哥儿跟香香要是好好念书考上大学,那就是公家的人了!”老李扔掉烟蒂,用鞋底捻了捻,“还大学咧,你看看有几个能考上大学的?一个村,一年都考不上一个大学生,你想啥咧!照我说,这俩娃要是能上个高中,长大了去城里干个合同工就美吧你!还大学嘞!李校长还是高中生!你家娃能比李校长还厉害?”“可也是。”媳妇用牙咬断缝合的线头,定定地看着老李:“他爹,你这人勤快,今年单干分片以来,咱们家田地里水浇得好,交完了五亩地公粮,咱们家还攒了一千六百斤麦子。等秋天套种的玉米土豆地瓜收了,我估摸着还能存下六千斤左右的杂粮。地沿上的花生跟排涝沟种的大豆也够咱们明年的油吃了。我估摸了一下,猪跟鸡吃的麦麸、花生饼那些基本就够了。等收了玉米,咱们留下一千斤杂粮就可以了,回头多的你收拾收拾都卖了吧。卖了钱割点蓝迪卡布,家里也多添几件新衣服,剩下的钱存起来,攒着吧。”“嗯。”老李又卷了一根烟吧嗒吧嗒抽着:“是啊,单干了,日子好多了,有余粮了!”
媳妇拍拍手站起来,看时间差不多,就拾掇起午饭来。老李到井边压了一瓢水,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惬意地呼出一口气,去了南厢房修理工具。
不一会儿,香香牵着平哥儿的手回家了。回到家,平哥儿大喊一声就冲进了屋里,仰着头问妈妈中午有什么好吃的。妈妈宠溺的看着小子,捏了捏他的鼻尖报了菜名。香香也跑过来,拽着平哥儿的手去水井边压水洗脸洗手。
洗完手,妈妈已经把饭菜端上了放在院子里的饭桌,俩小家伙儿争着抢着跑到厢房喊爸爸吃饭,得到应承后又争着抢着拿着板凳摆放在桌子旁。坐好后,手里攥着筷子,眼巴巴等着父母落座。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暑假期间,平哥儿跟村里小伙伴结伙儿去村北小溪抓鱼洗澡,去村西边大河坝防护林采摘野生栗蓬。香香做着暑假作业,帮着父母拔草,收拾猪草喂猪喂鸡,还约着小伙伴帮村里“五保户”打扫卫生,玩的真是充实又自在。暑假么,本就是孩子们的天堂。男孩子们一暑假个个是晒得黑不溜秋,女孩子也都偷偷在知了的叫声中长大。村里农业浇水问题早在多年前就彻底的到解决了。村西边大河、村北边小溪周边,村委大队在六七十年代就在村西头建好了两座大的潜水泵房,村北边建有一座中型水库,每每到了干旱的季节就集中几天开闸,排着给农田浇水。
暑假过后,李微平背上了小书包,成了光荣的一年级小学生。香香也升了一级,成为四年级学生。
上了学平哥儿才知道,原来香香姐每年学习都是年级第一名。当然,这座学校一个级部也就一个班……但这也不妨碍新的老师对孩子们的榜样鼓励。老师们讲着“人、口、手、上、中、下,讲着阿拉伯数字的1、2、3、4、5,讲着a、b、c、d、e、f、g,讲着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励志历程,讲着雷锋同志一切为人民服务的螺丝钉精神,鼓舞着孩子们爬书山越笔海,教导大家横平竖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汉字写法,教导大家怎么用小小的右手捏着石笔在石板上面做演算,教导小学生们怎样做一个正直、方正的中国人。”
平哥儿原本好学,天资也比较不错,受姐姐的影响也比较懂事上进,不几天就学会了国歌,对粗浅的语文、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更正确的理解。上课课堂纪律好,积极主动帮助打扫教室卫生,还偶尔帮助丢三落四的粗线条的同学找寻文具……
不几天,李微平受到了老师跟同学们的一致赞赏,通过举手表决,李微平同学光荣的成为了一年级的班长。于是李微平同学更加珍惜这美好的时光,时刻以优秀班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励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雷锋式的热心、做好事的人。
时光荏苒,到了公元1984年,李微平上三年级,香香姐由于学业优秀,考上了镇一中。
1987年,李微平也考上了镇一中,香香姐正好中考,考进了县一中。1990年,李微平考进了县一中,香香姐考进了山东大学,主修汉语言文学,成了当年村里的唯一大学生。
那些年,农民生活条件虽然起来了,但是一个高中生跟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累加就超过了一万四千多元。老李现在也到了四十一,辛劳的田地生活把老李原本红彤彤的面庞涂成了黑色,笔挺的肩背有了些弯曲,妈妈如葱的手指也失去了嫩滑,干巴巴地有了皱褶。|(赶码字进度,稍微放松点不那么严谨了哈。)
1993年,李微平面临高考,为了减低家庭的压力,他思虑再三,报考了滨海市海军学院。经过政审、身体检测,他顺利的拿到了军校录取通知书。香香也面临一年的实习期大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