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暗流涌动
钟浩在轧钢厂的地位,如同一棵新栽的树,经历了初期的风雨飘摇后,根系逐渐深入土壤,枝干也变得越发坚韧。采购科长的交椅坐稳了,军工渠道的打通更是为他镀上了一层不容小觑的金光。然而,他并未沉溺于眼前的安稳,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
意识的触角,在系统空间里那庞大的技术图纸库中逡巡——t-54的修复、新型机床的改造、甚至一些超越这个时代的简易工业设计……这一切都需要一种东西作为基石:材料。
稀缺的、高品质的、甚至是被这个时代忽视的特殊金属材料。
于是,一场静悄悄的“搜刮”行动,在钟浩的主导下,借着采购科正常业务的掩护,悄然展开。
他批阅着厚厚的采购单,目光锐利如鹰,精准地捕捉着那些夹杂在普通订单中的特殊需求。某个车间需要一批耐高温的电阻丝,他在审批时,会“顺便”要求供应商提供一点镍铬合金的样品“用于性能对比”;技术科申请购买一批新刀具,他会建议“尝试添加少量钒或钴元素的特种钢,或许能延长使用寿命”;甚至厂里扩建厂房需要钢筋,他也会在规格上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变相促使钢厂使用某些微量元素进行强化。
这些要求合情合理,完全出于“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厂内成本”的公心,让人挑不出毛病。但那些随之而来的、数量不多却品种繁杂的“样品”和“试用品”,却被钟浩以“测试验收”为名,悄然截留,最终无声无息地流入他的系统空间仓库。
钨丝、钼片、镍板、铬粉、甚至还有一小块珍贵的铱金触点……各种在未来技术革新中至关重要的稀有金属和特殊合金,如同百川归海,一点点汇聚起来。他还通过韩春明的特殊渠道,不惜重金,从一些废旧仪器、进口设备残骸中,回收提炼这些宝贝。
他的行为,谨慎得近乎完美。每一样材料的流入,都有看似正当的理由;每一次资金的流出,都混杂在庞大的正常采购经费中,难以追踪。
但他低估了这个时代某些人的敏感和嗅觉。如此频繁地、有指向性地接触这些非常规物资,终究还是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李怀德。
李怀德在厂里经营多年,自成体系。财务科、仓库、甚至保卫科,都有他的眼线。钟浩大规模、多批次地调用资金采购“样品”和“试用品”,虽然每次金额不大,但积累起来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而且这些东西很多最终“下落不明”(被钟浩收入空间),这引起了他极大的怀疑。
“这个钟浩,到底在搞什么名堂?”李怀德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亲信汇总来的零散信息,眉头紧锁,“又是镍又是铬的,还净挑些冷门的玩意儿?他一个采购科长,老摆弄这些技术上的东西干什么?这里头肯定有鬼!”
他坚信钟浩在以权谋私,要么是倒卖这些稀缺物资,要么就是在搞什么见不得光的私活。他下决心一定要抓住钟浩的把柄,一击致命!
机会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降临。李怀德的心腹,保卫科的一个副股长,悄悄来报,说钟浩晚上又独自去了办公室,似乎在看什么文件。
李怀德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立刻吩咐:“去找个机灵点、手脚干净的生面孔,等他走了,进去看看!特别注意他抽屉和柜子里的采购档案,尤其是那些涉及特殊物资的单子!记住,要小心,绝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是夜,万籁俱寂。一道黑影如同鬼魅,用巧妙的手法拨开了钟浩办公室那并不复杂的锁舌,悄无声息地溜了进去。
来人显然是个老手,动作轻快而专业。他戴着手套,借助微弱的手电光,快速而精准地翻查着办公桌上的文件、抽屉里的档案袋。他的目标明确——寻找那些带有特殊金属名称的采购记录和审批文件。
然而,他做梦也想不到,从他踏入办公室的第一步起,他的一举一动,就已经处于【系统实时监控】的无死角注视之下。他自以为天衣无缝,却在系统中留下了清晰的身影、动作甚至呼吸频率等数据。
办公室外的阴影里,钟浩并未走远,他靠在墙边,意识沉浸在系统监控画面中,冷冷地看着那个不速之客在自己的地盘上翻箱倒柜。
“果然来了。”钟浩心中冷笑。他早就料到李怀德会按捺不住。
他并不惊慌,反而嘴角勾起一丝戏谑的弧度。几天前,他就通过系统预警察觉到了异常窥探,于是将计就计,精心准备了一些“礼物”。
一些关键的采购档案里,被他巧妙地混入了几份真真假假的信息。有的文件详细记录了一次“巨额”采购稀有金属的“谈判过程”,但供应商名称和联系方式却是虚构的;另一份文件则显示他将一批“废旧仪器”以极低的价格处理给了一个“南方来的商人”,地址模糊不清;他还故意在一张废纸上草草画了几个谁也看不懂的机械零件草图,旁边标注着令人费解的符号和数字。
这些虚假的线索,足以将调查者引入歧途,或者让李怀德误以为他是在搞倒卖或者私活,从而放松对技术革新这条主线的警惕。
黑影人仔细翻查了许久,似乎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用微型相机偷偷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将一切恢复原状,这才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办公室,消失在黑暗中。
钟浩这才缓缓走出来,回到办公室。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对方没有留下明显痕迹,但系统已经清晰地记录了所有被翻动和拍摄过的文件。
“李怀德……你就慢慢研究那些假线索吧。”钟浩低声自语,眼神冰冷。这场猫鼠游戏,越来越有趣了。
厂里的暗流汹涌,四合院那摊浑水也从未平静。
贾家彻底陷入了困境。秦淮茹在澡堂的工作又累又受气,工资微薄;贾张氏经过“鬼火”事件后,虽然不再敢明目张胆搞封建迷信,但怨气更深,整天指桑骂槐;棒梗偷鸡摸狗的习惯难改,好几次差点被抓住,让贾家雪上加霜。家里时常断粮,只能靠稀粥咸菜度日。他们将这一切苦难,都归咎于钟浩,认为是他带来了厄运,却又不敢再轻易招惹,只能将刻骨的仇恨埋在心底。
易中海似乎缓过劲来,试图重新拾起“一大爷”的权威。他不再搞全院大会,而是试图通过关心各家困难、调解小纠纷等方式,慢慢重塑形象。但他发现,院里的人看他的眼神已经变了,多了疏远和怀疑。他的影响力,早已大不如前。而他对钟浩的忌惮,也更深了。
对于这些院里的蝇营狗苟,钟浩几乎懒得投注精力。他的舞台,早已超越了这方小小的四合院。
通过采购工作,他频繁外出,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一次工业系统的协调会上,他结识了一位来自金州化工总厂的年轻技术员,名叫宋运辉。此时的宋运辉还带着些许学生气的腼腆,但对技术有着近乎执拗的认真和远超常人的见解。钟浩与他相谈甚欢,彼此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还有一次,在争取一批紧缺化工原料时,他接触到了一位南方小厂的代表,名叫雷东宝。此人说话嗓门洪亮,作风雷厉风行,带着一股泥腿子出身的闯劲和精明,为了给厂里搞到设备,什么法子都敢想敢干。
钟浩知道,这些现在看似不起眼的人物,都将在未来的时代大潮中崭露头角,成为搅动风云的角色。他小心地维护着这些关系,不急于求成,只是播下友谊和合作的种子,静待未来开花结果。
这张日益扩大的关系网,是他为未来储备的最宝贵财富之一。
然而,眼前的危机并未解除。钟浩通过系统监控和李怀德近期反常的安静判断,这位副厂长绝不可能善罢甘休。他一定在酝酿着更大、更致命的阴谋。上次的搜查行动,更像是一次火力侦察。
暴风雨前的宁静,往往最为压抑。
钟浩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厂区里忙碌的景象,目光深邃。他知道,李怀德的下一次出手,绝不会再是小打小闹。那很可能是一场旨在彻底将他打入深渊的绝杀。
但他并不畏惧。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他手中的牌,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多。 这场较量,才刚刚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