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特殊渠道的建立
采购科长的交椅还没坐热,钟浩的目光早已超越了科室的四壁,投向了更错综复杂、也更具潜力的外部世界。他深知,在这个计划经济的铁幕下,想要真正成事,仅靠厂里的计划指标和按部就班的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一条隐秘而高效的“第二补给线”,一条能够灵活运作、获取特殊资源的“特殊渠道”。
这条线的关键枢纽,依然是韩春明。
成了采购科长后,钟浩与韩春明的合作更加紧密和大胆。他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零散物资交易,而是希望通过韩春明那灵通的触角,结识真正手握资源、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能人”。
“春明,光靠我们俩零敲碎打,成不了气候。”一次秘密会面中,钟浩对韩春明说,“得找几条真正的大鱼。那些能弄到批文、能搞到计划外物资、甚至能打通南北物流关节的人。风险大,但收益也大。你敢不敢?”
韩春明眼睛放光,他骨子里就有一股冒险精神:“浩哥,您指哪儿我打哪儿!这四九城犄角旮旯里的能人,我还真知道几个!就是……鱼龙混杂,得仔细甄别。”
“这个自然。你先去接触,探探路。把人品、能力、路子都摸清楚。”钟浩叮嘱道。他拥有系统这个最大的作弊器,【人物扫描】功能虽然不能直接读心,却能评估目标的情绪状态、忠诚度倾向和潜在风险等级,足以帮他过滤掉大部分居心叵测之徒。
在韩春明的牵线搭桥下,钟浩如同一个谨慎的蜘蛛,开始编织他的关系网络。
他见到了人称“老烟枪”的供销社退休干部,老爷子虽然退了,但门生故旧遍布各大物资站,手里偶尔能漏出一些紧俏工业品的批文条子;他接触了跑长途运输的“马队长”,他的车队南来北往,总能夹带些外地特产稀罕物;他甚至秘密会晤了一位背景神秘的“侨办联络员”,据说能搞到侨汇商店内部的高档货和外汇券。
与这些人打交道,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次会面都安排在偏僻的茶馆、废弃的厂房或者行驶的吉普车里。谈话内容隐晦,价格浮动,全凭信用和眼力。钟浩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系统能力全开,冷静地观察着对方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和生理指标(心跳、瞳孔变化等),判断其话语的真伪和意图。
他遵循着严格的原则:军用品、管制药品绝对不碰;粮食等战略物资谨慎涉足,且只用于厂内应急或交换,绝不囤积居奇;主要目标集中在机械设备零部件、特种金属材料、优质副食品以及一些厂里急需但又难以通过计划渠道获取的工业品上。
通过一次次试探性的交易,钟浩逐渐筛选出了几个相对可靠、各有门路的合作伙伴。一条隐秘而高效的供应网络初步成型。这条网络,成了他除了系统空间之外,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库和情报来源。
厂内,钟浩也在同步布局。他深知,要想推行自己的计划,必须有一支忠诚能干、属于自己的队伍。他利用采购科长的职权,开始有意识地在厂内物色和培养人才。
他看人极准,不拘一格。不只是看技术等级和政治面貌,更看重实际能力、头脑灵活性和人品。几个在基层埋头苦干、却因为没背景或不善钻营而被埋没的年轻技术员和工人,进入了他的视野。
他找各种机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然后通过岗位调动、培训机会、甚至直接分配重要的采购任务等方式,将他们逐步吸纳到自己的核心圈子里来。他给予他们信任、机会和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通过特殊渠道搞来的技术资料、或者改善生活的副食品),也赢得了他们的感激和忠诚。
在这批被提拔的年轻人中,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食堂学徒,南易。
此时的南易,还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穿着沾满油污的白色工作服,整天在烟熏火燎的厨房里打杂。但他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对食材有着近乎偏执的挑剔和热爱。别人眼里差不多的白菜萝卜,他上手一摸、鼻子一闻,就能分出优劣。偶尔师傅让他上手炒个大锅菜,他总能化腐朽为神奇,用最普通的调料做出让人惊艳的味道。
钟浩在一次食堂工作检查时注意到了他。系统甚至给出了提示:【发现特殊人才:南易。天赋:厨艺(大师潜质)、食材品鉴(高级)。潜力巨大,忠诚度较高,可培养。】
钟浩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宝藏!不仅是因为他未来的厨艺成就,更因为他这份对食材极致追求的天赋,正好可以为自己分忧。
很快,一纸调令震惊了食堂:小学徒南易,被直接调入厂部采购科,专门负责全厂食品、副食品的采购工作!理由是其“对食材品质有独特见解,有助于提高全厂伙食水平”。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个厨子,懂什么采购?肯定是钟浩任人唯亲!连李怀德都私下表示过不解。
但钟浩力排众议。他将南易叫到办公室,只问了一个问题:“南易,如果把全厂工人的伙食交给你把关,让你去找最好、最合适的米面粮油肉蛋菜,你能让大伙儿吃得满意吗?”
南易激动得脸都红了,攥着拳头,大声保证:“钟科长!只要您信我!我南易跑断腿,磨破嘴,也一定给咱厂弄来最好最新鲜的吃食!绝不让您失望!”
南易没有食言。他把他对厨艺的执着,完全投入到了采购工作中。他不再满足于坐在办公室看报价单,而是天天往外跑,泡在粮站、肉联厂、蔬菜公社,甚至跑到郊区的农户家里。他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舌头尝(在允许的情况下),硬是凭着一股倔劲和专业眼光,筛选出了了一批质量好、价格公道的供应商。
他采购来的大米,蒸出来饭香扑鼻;他找来的食用油,清亮无杂味;他挑的蔬菜,总是最新鲜水灵的。甚至连他经手的酱油醋,味道都比以前的醇厚。轧钢厂食堂的伙食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了一个档次!工人们吃得满意,干劲更足,对钟科长和南易自然是交口称赞。
南易,这个未来的厨神,在钟浩的提携下,提前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成了钟浩在厂内最得力的干将和最忠诚的支持者之一。
然而,钟浩的迅速崛起和频频动作,终于引起了李怀德深深的警惕和不安。
最初,李怀德是把钟浩当成一把好用的刀,一个可以给自己带来政绩的得力下属。他甚至享受这种掌控感。但渐渐地,他发现事情偏离了轨道。
钟浩的威望越来越高,不仅是在采购科,在全厂工人中都颇有口碑。他提拔自己的人,建立了独立的供应渠道,很多事情甚至绕过了他这个分管副厂长!厂里私下甚至有人开始议论,说钟科长年轻有为,比某些光会耍嘴皮子的领导强多了。
这种议论传到李怀德耳朵里,让他如坐针毡。他意识到,这个年轻人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小采购员了。他羽翼渐丰,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不可控的威胁!如果再让他这么发展下去,自己这个副厂长的位置,恐怕都要受到挑战!
嫉妒和权力欲,像毒草一样在李怀德心中疯长。他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他开始暗中留意钟浩的一举一动,特别是那些“特殊渠道”的物资来源。他吩咐自己的亲信,悄悄收集钟浩经手的采购合同,尤其是那些价格异常、来源神秘的。他甚至动用了自己在工商系统的关系,偷偷调查与轧钢厂有业务往来的几个新供应商的背景。
一场针对钟浩的暗流,开始在权力层面悄然涌动。
李怀德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钟浩正在和工人们交谈的身影,眼神冰冷。
“钟浩啊钟浩,年轻人,锋芒太露,可不是什么好事。”他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是该给你紧紧缰绳,让你知道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人了。”
风暴在权力的高层酝酿,而此刻的钟浩,正全身心投入到他的布局中。系统的预警功能似乎捕捉到了一丝微弱的危机信号,但并未明确示警。
棋局到了中盘,厮杀愈发激烈。 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