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厉剑锋等人齐声应道。
李伟不再停留,拿起桌上的大檐帽,转身向外走去。
“指挥官,我送您!”凌远哲快步跟上。
一行人将李伟送到行政大楼门口。
酷路泽和两辆猛士突击车早已发动,引擎在空旷的广场上发出低沉的轰鸣。
“回去吧,都忙自己的事。”李伟戴上帽子,对凌远哲和厉剑锋等人摆了摆手。
李伟没有再多说什么,拉开车门,径直坐进了酷路泽的后排。
陈峰和幽灵小队队员迅速的归位。
车队缓缓的启动,在125旅军官们的敬礼中,掉头驶离了行政大楼,朝着校门方向开去。
车窗外,校园的景象飞速的倒退。
到处都能看到士兵们在进行最后的清理工作,并且加固防线。整个大学城都动员了起来,各处都在高速而精确的运转。
李伟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会议很顺利。
凌远哲的能力很强,幸存者委员会的框架交给他,李伟很放心。
125旅也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厉剑锋那几个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干将。
一切,都步入了正轨。
车队驶出大学城,重新回到了公路上。
当车辆路过平安镇安置点附近的主干道时,李伟睁开了眼睛,向窗外望去。
只见安置点的大门口,秩序井然。
一辆辆墨绿色的东风Eq1118军用卡车整齐的停靠在路边,幸存者们正提着大包小包,排着长队,在士兵的引导下有条不紊的登上车厢。
没有了喧嚣和嘈杂,也没有争抢和混乱。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奔赴新生的期待和安宁。
李伟的嘴角,不由自主的勾起一抹弧度。
车队没有停留,呼啸而过。
……
与此同时,平安镇安置点内。
刘万勇正拿着一个大喇叭,站在一个临时搭建的木箱上,扯着嗓子大喊。
“大家不要急!一个一个来!老人、小孩、妇女优先上车!”
他的声音因为长时间的喊话有些沙哑,但中气十足,清晰的传遍了整个登车区域。
“我们的车很充足!保证每个人都有位置!都能到大学城的新家去!”
在他身旁,王勇带着十几个人,正来回奔走,协助160旅的士兵维持秩序。
这些人,大多是刘万勇过去区政府里的下属,在组织和协调方面有经验。
“老人家,您慢点,我扶您。”王勇眼疾手快的扶住一个险些被行李绊倒的老太太。
“谢谢,谢谢你啊,小伙子。”老太太感激的说道。
“不客气,应该的。”王勇笑了笑,将她稳稳的扶上了卡车的车厢。
经过李伟那番演讲,幸存者们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现在是即将参与家园重建的火种,对未来充满期待。
部队的承诺和强大的执行力,给了他们十足的安全感。
因此,整个转移过程十分顺利。
刘万勇和王勇等人的加入,更是让效率提高了很多。他们熟悉幸存者中的情况,能够安抚情绪,调解一些小摩擦,让负责武装警戒和组织的士兵们省了不少心。
一名160旅的上尉连长走到刘万勇身边,递给他一瓶水,由衷的说道:“刘区长,真是辛苦你们了。有你们帮忙,我们这边压力小多了。”
刘万勇摆摆手,拧开瓶盖灌了一大口,才喘着气说:“这说的哪里话,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现在也是安置点的一份子嘛!为自己的新家出份力,应该的!”
他的脸上虽然满是汗水,但精神头十足,眼睛里闪着光。
这种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为民众服务的感觉,让他找回了价值感。
一辆辆东风卡车的后车厢很快被装满。
士兵们放下车厢的帆布帘,将栏板锁好。
“第一批次,车辆满员!准备出发!”
随着对讲机里传来命令,一辆辆运兵卡车缓缓的启动,驶上主干道,开始集结。
接着,从安置点另一侧的临时军事区内,又开出了五辆猛士高机动突击车。
这些车辆迅速的插入到卡车组成的长龙之中,分别占据了车队的头部、中部和尾部,车内武器操作员神情戒备,时刻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嗡嗡嗡——”
庞大的车队在引擎的轰鸣声中,朝着大学城的方向,浩浩荡荡的驶去。
车队前段,一辆作为临时指挥车的猛士突击车内。
160旅负责此次押运任务的营长,正拿着车载电台的话筒,进行最后的协调。
“杨政委,我是160旅一营营长,我部负责护送的第一批幸存者车队已出发,预计四十分钟后抵达大学城,请指示接收地点!”
电台里传来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后,一个沉稳儒雅的声音响起。
“一营长,我是杨立民。你们直接把车队带到魔都师范大学校区。我已经安排好引导和安置人员,你们抵达后,听从现场指挥就行。”
“收到!保证完成任务!”赵振华大声回答。
“辛苦了,同志。路上注意安全。”杨立民的声音带着一丝温和。
“请政委放心!”
结束通话,一营长放下话筒,目光望向前方。
车流滚滚向前,载着数千人的希望,通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四十分钟后,庞大的车队减速,缓缓的驶入了魔都师范大学的校区大门。
校园内早已严阵以待。
宽阔的道路两旁,每隔十米就站着一名荷枪实弹的125旅士兵。
车队在行政楼前的巨大广场上依次停稳。
“全体下车!保持秩序!不要乱!”
车厢的帆布帘被一一掀开,士兵们的喊话声通过扩音器在广场上回荡。
幸存者们在短暂的骚动后,很快就在士兵的指挥下,提着自己的行李,安静的走下车。
“所有人注意!以家庭为单位!在这里集合!”
“没有家人的,男性到左边!女性到右边!”
广场上,早已用白色石灰画出了一片片区域。
125旅的士兵们手持引导牌,迅速的将人群进行划分。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效率非常高。
很快,数千名幸存者就被分成了上百个小团体。
“各单位注意,带领你们负责的幸存者,前往宿舍楼进行登记入住!”
一名军官下达了新的指令。
士兵们立刻开始行动,带领着自己负责的几十人,朝着不远处的几栋宿舍楼走去。
刘万勇和王勇也混在人群中,他们被分在了同一组。
他们惊叹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这支部队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让他们大开眼界。
来到一栋挂着13号宿舍楼牌子的楼下,他们看到门口已经摆好了几张桌子。
几名戴着登记员袖标的125旅军官正坐在桌后,面前摆放着登记表和笔。
“下一个!过来登记!”一名年轻的参谋喊道。
一个带着女儿的母亲紧张的走了过去。
“姓名?”
“……张兰。”
“年龄?”
“34。”
“这是你女儿?”
“是。”
“灾难前从事什么工作?有什么特殊技能吗?比如医生、护士、电工、厨师、司机……”
年轻参谋一边记录,一边头也不抬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