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嘟——”
尖锐急促的起床号,毫无征兆的响起,直接钻进了李伟的耳膜。
李伟一个激灵从床上弹坐起来,脑子懵了几秒钟。柔软的大床、干净的睡衣、窗外的鸟鸣,都和刺耳的军号声格格不入。
我还以为在老部队呢……李伟揉了揉眼睛,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经不在新兵连,而是在末世里的一栋豪华别墅里。
简单洗漱后,李伟换上一身作训服,没什么特别安排,就习惯性的溜达到了地下指挥中心。
巨大的空间里一如既往的繁忙,参谋人员在各自的战位上忙着,键盘敲击声和低声的指令此起彼伏。
李伟刚在自己的办公室坐下,屁股还没焐热,门就被敲响了。
“请进。”
一个年轻的文书士兵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份文件,站得笔直:“报告指挥官,这是后勤部门汇总的物资补充申请,需要您审批。”
李伟接过来随手翻开。
只看了一眼,他的眼皮就跳了一下。
申请单上的条目密密麻麻,字里行间都透着两个字:烧钱。
5.8毫米步枪弹,需求量:30吨。
12.7毫米重机枪弹,需求量:15吨。
35毫米榴弹,需求量:10吨。
……
这还只是轻武器弹药。后面跟着的122毫米榴弹、122毫米火箭弹,单位直接用基数来计算。
再往后翻,是堆积如山的食品、药品、柴油、航空煤油,以及各种车辆的维修零件。
李伟默默的合上文件,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以前养一个营,就觉得后勤压力很大。现在养一个旅,才明白这消耗有多惊人。这哪是打仗,分明是拿钱往里填。
“行,我知道了,放这儿吧。”李伟挥挥手。
“是!”文书敬了个礼,转身离开。
办公室里只剩下李伟一个人,他靠在椅背上,在心里呼叫系统。
“系统,打开商城。”
淡蓝色的光幕在眼前展开,右上角的一串数字很刺眼。
【积分余额:】
这是他完成燎原计划第一阶段任务后,系统结算的全部家当。本来还想着自己也算个小富翁了,可以奢侈一把。
现在看着那份物资清单,李伟的心在滴血。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在商城界面上疯狂点击。
【兑换7.62毫米步枪弹30吨,消耗积分……】
【兑换122毫米榴弹2个基数,消耗积分……】
【兑换柴油200吨,消耗积分……】
一连串的操作下来,李伟的手指都有些发麻。当他兑换完清单上的最后一项物资后,再看右上角的余额。
【积分余额:1320】
李伟的嘴角不受控制的抽搐了一下。
辛辛苦苦十五天,一朝回到解放前。
李伟甚至觉得系统在后台给自己发了个嘲讽的表情包。
“系统,把刚才兑换的所有东西,直接送到后勤仓库和对应的弹药库里。”
【指令已确认,正在执行投送。】
李伟拿起桌上的手持对讲机,调到后勤部门的专用频道,按下了通话键。
“后勤部,我是李伟。”
对讲机那头传来一个略带惊讶的声音:“指挥官!请指示!”
“你们上报的物资补充申请,我已经批了。东西都在仓库里,自己去清点入库。”
“啊?”那头的声音充满了茫然,“指挥官,您是说……已经批了?可是……东西……”
“去仓库看看就知道了。”
李伟没多解释,直接挂断了通讯。他能想象到,后勤部长看到那几个突然塞满的仓库时,会是怎样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这种感觉,还不错。
时间过得飞快,三天准备期一晃而过。
安平镇的变化肉眼可见。混乱的安置点重新规划后,一排排活动板房取代了拥挤的帐篷。军事区和幸存者生活区用高高的铁丝网和巡逻队彻底隔开。小镇外围,简陋的卡口也换成了标准的防御工事,沙袋、拒马、明暗哨卡一应俱全,成了一座坚固的前线堡垒。
蜂巢基地,一号会议室。
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旁,新旧两支部队的指挥层再次聚在一起。和三天前相比,气氛不像当初那么生疏,多了一种大战前的紧张感。
李伟坐在主位,目光扫过众人。
“时间到了。萧旅长,说说情况。”
萧砚秋站起身,身后的巨型显示墙亮起,一张高清的奉贤区卫星地图浮出来,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标记,划分出几十个区块。
“报告指挥官。经过72小时不间断侦察,我们对奉贤区的整体情况已经有了初步掌握。”
萧砚秋拿起一根激光笔,指向地图。
“首先,是敌情。我们利用无人机进行了热成像扫描和光学侦察,结合幽灵小队与我旅侦察连的渗透行动,初步判明,奉贤区内的感染体总数预估在八十万到一百万之间。其中,形成了三个大规模尸群,分别盘踞在南桥镇的商业中心、奉城古镇以及海湾旅游区。”
地图上,三个区域被标记成了深红色,看着就吓人。
“其次,是地形。参谋长。”萧砚秋侧了侧身。
叶逐光立刻起身,接过话头:“奉贤地处冲积平原,水网密布,主要河道有三十多条。我们已经对所有计划行军路线上的桥梁进行了结构评估,其中有七座桥梁无法承载重型装备通行,工兵营已经制定了架桥预案。同时,炮兵营根据地形数据,完成了对158个预设火力点的射击诸元解算,可以随时对区域内任何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他的语速极快,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充满了自信。
汇报还在继续,从后勤保障计划,到战时通讯方案,再到政治动员工作,每个环节都考虑得很细。
李伟安静的听着,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最后,萧砚秋的激光笔,点在了地图上几个被标记为绿色的光点上。
“最后是幸存者的情况,这也是我们侦察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可以确认的大型幸存者据点有三个。第一个,在区政府大楼,根据无人机高空观察,楼顶有活动迹象和求救信号,人数不明,但似乎还维持着一定的组织结构。”
“第二个,在奉贤区公安分局。我们的渗透小组在附近侦察时,收到了断断续续的无线电通讯。对方自称是留守的警察,守着一个军火库,但被大量丧尸围困,快弹尽粮绝了。”
“第三个,在海湾大学城附近的一个大型建筑工地。那里聚集了大约两百名幸存者,主要是工人和附近居民,他们利用工地的围墙和建材,建立了一个防御性的营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星的小型幸存者团体,分布在各个小区和乡镇,人数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
萧砚秋放下激光笔,看向李伟,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指挥官,警察和工人那边都好办,直接收编就行。但区政府里的那些人……如果他们还拿官方身份说事,我们该怎么办?”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李伟。
这是个政治问题。在如今这个谁拳头大谁就是规矩的末世,那群幸存的官员,地位就很尴尬。处理软了,以后不好管;处理硬了,又可能落下“军阀割据”的名声,影响收拢人心。
陆沉、温景行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李伟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的敲着。他想了几秒钟,然后抬起头,眼神很平静:“他们存不存在,对我们来说,无所谓。”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场的人听了,心里都咯噔一下。
“我们有枪,有炮,有五千多名战士。我们脚下的蜂巢基地,就是这里的新规矩。”
李伟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
“传我的命令。作战开始后,所有接触到的幸存者团体,只有一个选择:无条件的服从蜂巢基地的统一指挥和整编安排。”
“听话,服从,一切都好说。他们以前是做什么的,只要有能力,我们都可以给他们新的岗位,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
“不服从,甚至试图对抗的……”
李伟的语气很平淡:
“直接执行战时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