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林烨觉得准备已然充分。他来到执事堂管辖的“地火殿”,此处建筑通体由黑岩砌成,尚未靠近,便能感受到一股股热浪从中弥漫出来。地火殿专门向外门及以上弟子出租地火室,以供炼器、炼丹之用。
接待他的一位面容枯瘦、眼神却异常明亮的执事,修为在筑基初期,人称“火灶师父”,据说管理地火殿已逾百年。林烨恭敬地说明来意,欲租用一间最低等的地火室。
火灶师父耷拉着眼皮,扫了林烨一眼,慢悠悠地道:“最低等丁字号地火室,每日租金五贡献点或一块下品灵石。地火狂暴,需以自身灵力引导控制,新手切记量力而行,炸了炉子或伤了自身,殿内概不负责。租否?”
“弟子明白,租用三日。”林烨缴纳了十五贡献点,换取了一面刻有“丁酉”字样的青铜令牌。
跟着一名杂役弟子穿过蜿蜒的通道,空气越发灼热。最终,杂役在一扇铭刻着简单隔热符文的石门前停下,示意林烨自行进入。
石室不大,仅丈许方圆,中央是一个凹陷的地火口,上面覆盖着带有孔洞的厚重金属盖。旁边有一个调节地火大小的扳手。室内热气蒸腾,石壁被熏得发黑。条件简陋,但对初学者而言,已足够了。
林烨深吸一口带着硫磺味的灼热空气,平复了一下微微激动的心情。他先熟悉了一下地火口的调节装置,然后才从储物袋中取出了那尊略显斑驳的石丹炉,置于地火口之上。接着,他将准备好的三份辟谷丹材料一一摆开:主要是不含灵气的普通黄精、茯苓,以及少许起到调和作用的无花草。辟谷丹虽是一品丹药中最简单的,连灵药都算不上,但正是新手熟悉流程、掌握火候的最佳选择。
“第一步,预热丹炉。”林烨回忆着《精要》所述,缓缓扳动开关。一丝橘红色的地火苗从孔洞中窜出,舔舐着炉底。他不敢大意,神识紧紧附着在丹炉上,感受着温度的变化。同时,双手掐诀,练习了无数次的控火诀随时准备打出,以自身微薄灵力辅助引导和稳定地火。
炉温逐渐升高。待到炉壁泛起微红,林烨根据感觉,投入第一份处理好的黄精。药材入炉,立刻发出“滋滋”声响。他全神贯注,神识密切关注着药材的变化,双手指诀变幻,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候。
然而,理论与实践总有差距。不过半盏茶功夫,一股焦糊味便从炉中传出。林烨暗道不好,连忙撤去地火,打开炉盖一看,里面的黄精已然化作一小撮黑炭。
第一次尝试,失败。
林烨没有气馁,清理丹炉,反思片刻。“火候急了,黄精质地疏松,需文火慢焙。”他总结教训,稍事休息后,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这一次,他更加谨慎,将地火控制得极其微弱,神识感知放到最大。黄精在炉中慢慢软化,渗出汁液……然而,就在他准备投入茯苓时,因为过度专注于黄精,对整体炉温掌控稍有疏忽,地火一个微小的波动,导致炉内温度瞬间失衡,刚刚软化的黄精与后续投入的茯苓未能完美融合,药力相互冲突,再次以失败告终,炉内只剩下一团颜色驳杂的残渣。
第二次,失败。
连续两次失败,贡献点在燃烧,林烨额头也见了汗。但他心志坚定,抹去汗水,再次清理丹炉,盘膝坐下,并不急于开始第三次。他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反复模拟整个流程,尤其是火候转换的关键节点。
半个时辰后,他睁开眼,目光沉静。第三次尝试开始。
预热、投药、观察、控火……每一个步骤他都力求精准。神识高度集中,让他太阳穴微微发胀,控火诀的施展也越发纯熟。黄精顺利炼化,茯苓投入,药性开始融合……到了最关键的无花草投入时机,林烨屏住呼吸,指尖灵力微吐,精准地调节地火,同时将无花草投入。
“嗤……”
一声轻响,炉内药液翻滚,三种材料的药性在微妙的火候下开始交融,一股淡淡的、属于辟谷丹特有的清香开始弥漫出来。
林烨心中一喜,但不敢有丝毫松懈,维持着稳定的火势,进行最后的蕴丹步骤。
又过了一炷香时间,丹香趋于稳定。林烨小心撤去地火,待丹炉冷却片刻,怀着期待的心情,打开了炉盖。
只见炉底躺着三颗龙眼大小、颜色淡黄、表面略显粗糙的丹丸。虽然形状不算特别圆润,色泽也稍暗,但确确实实是成了!
辟谷丹,炼制成功!
虽然只是最基础的丹药,虽然成丹率只有三成(一份材料理论最多成丹十粒),但这一刻,林烨心中的喜悦难以言喻。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三颗蕴含着自身心血与首次成功喜悦的丹药装入玉瓶。
看着剩下的材料,他眼中充满斗志。看来自己还有挺有炼丹天赋的啊,林烨目中闪着光芒。
三日,三日时间,他定要熟练掌握这辟谷丹的炼制!
地火室内,热浪依旧,但林烨的心,却如同这初燃的地火,充满了光与热。丹道之门,已被他亲手推开了一条缝隙。
(第二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