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官方“国家战略合作单位(预备)”的资格与特权,如同为bUG工作室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彻底改变了他们所处的力量格局。林逸、苏沐雪和赵刚小心翼翼地运用着这份新的力量,既借此巩固自身,又避免过度依赖而引起不必要的关注。
【有限信息共享权】的接入,让赵刚如虎添翼。他构建的监控网络第一次能够触及到一些国家层面捕捉到的、关于境外异常活动(包括疑似“清道夫”及其他未知势力)的模糊信号,虽然核心内容依旧保密,但足以提供宝贵的预警和态势感知。
【安全庇护承诺】则像一把无形的保护伞。尽管无法直接对抗“清道夫”那种规则层面的存在,但这把伞的存在,意味着他们在现实世界的活动有了更强的底气,某些过于肆无忌惮的常规手段(比如大规模搜查、非法拘禁等)将很难再施加到他们身上。
【资源优先调配权】让“磐石基地”的硬件设施和安全等级以惊人的速度提升。赵刚设计的多重物理及数字安全系统开始部署,苏沐雪构想的几个用于伪装和误导的外围研究项目也顺利启动,一切都朝着更专业、更隐蔽的方向发展。
然而,林逸清醒地认识到,官方的力量主要作用于“常规范畴”,对于规则层面的暗战,他们依然是主力,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抵抗者。
陈默老师,这位疑似“清道夫”观察利用派的成员,依旧如同一位耐心的垂钓者,时不时地抛出一些带着诱饵的鱼线。
他会“偶然”与林逸在图书馆相遇,讨论一些关于“秩序与混沌”、“规则与例外”的哲学话题;会在批改作业时,留下一些看似鼓励、实则意味深长的评语;甚至有一次,他“无意间”提起学校档案室里存放的一些关于本校乃至本市历史的“未解之谜”,其描述的角度,隐隐与林逸之前利用系统扫描到的某些“规则薄弱点”有所关联。
每一次接触,陈默都完美地扮演着博学、温和、关心学生的师长角色,但那隐藏在平和表象下的试探与引导,让林逸不敢有丝毫松懈。他就像在走钢丝,既要应对这种无形的心理攻势,又不能表现出过度的警惕或知晓,以免打草惊蛇。
【目标‘陈默’持续进行低强度接触与信息投放,意图不明,疑似进行长期‘培养’或‘同化’评估。】
系统的提示不断提醒着林逸这份潜在的危险。
与此同时,秦青鸾那边也并未因林逸拒绝“特殊机会基金”而疏远。相反,她对“磐石智库”的兴趣有增无减。她似乎通过某些渠道,隐约察觉到了“磐石智库”与官方层面新建立的密切联系,这让她对这支神秘团队的价值评估再次提升。
她不再急于寻求深度绑定,而是转为更务实、更长期的合作。青鸾资本与“磐石智库”签订了数份金额可观、内容宽泛的战略咨询框架协议,并且主动提供了更多商业层面的资源和人脉,姿态放得极低,仿佛真的只是一位寻求智慧的投资人。
林逸乐得如此,利用秦青鸾提供的商业网络和资源,进一步巩固和复杂化“磐石智库”的对外形象,将其打造成一个背景深厚、能力卓越但又独立超然的商业智库。这层越来越厚的迷雾,有效地掩盖了其下隐藏的真正核心。
于是,一个微妙而稳固的“三方鼎立”格局,逐渐清晰地呈现在林逸面前:
官方(以雷烈为代表): 提供宏观庇护、有限资源与合法性外衣,是相对稳固的盟友,但需保持距离,隐藏核心秘密。
清道夫(以陈默为代表的观察利用派): 潜在的、目的不明的危险源,如同悬顶之剑,需小心周旋,摸清其真实意图,并借机获取关于“规则”的更深层知识。
商业资本(以秦青鸾为代表): 提供资金、商业掩护及部分现实资源,是可以利用并需要防范的“金主”,彼此利用,各取所需。
林逸自己,则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走钢丝者,小心翼翼地平衡在这三方之间。
他借助官方的力量抵御外部的常规风险,利用秦青鸾的资源打造坚固的伪装外壳,同时集中大部分精力,应对陈默带来的、关乎规则层面的潜在威胁,并不断提升自身与团队的实力。
【规则亲和度持续缓慢提升(当前:+1.5%)。低等级漏洞修复工作稳步推进。】
【工作室综合实力评级:由‘挣扎求存’提升至‘初步立足’。】
系统的评估反映了他们这段时间的成果。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且危险,但他们已经不再是那个在黑暗中仓皇逃窜、朝不保夕的小团队了。
站在“磐石基地”那间从未启用过的顶层办公室落地窗前(通过远程监控),林逸俯瞰着脚下这座繁华而复杂的都市。
这里有官方的铁序,有资本的暗流,有规则的阴影,也有平凡的日常。
他,一个重生而来、身负bUG系统的高中生,已然在这张错综复杂的巨网中,为自己和伙伴们,找到了一方可以暂时立足、甚至可以主动落子的天地。
三方鼎立,暗流汹涌。
而我自岿然,稳坐钓鱼台。
他知道,第四部分的故事即将告一段落。但这仅仅是开始,更大的风浪,更广阔的舞台,还在前方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