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八月末,各地都上报缺粮的问题了。
中南海西花厅,夜色已深,但办公室的灯光依旧亮着。
先生坐在办公桌后,往日里挺直的背脊此刻显得有些微躬。
他手中拿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墨迹未干的紧急报告,上面罗列着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各地粮仓见底的库存数字,以及逃荒的数量。
那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此刻却像烧红的烙铁,烫灼着他的心。
他摘下眼镜,用力地、反复地揉捏着紧锁的眉心,试图驱散那几乎要将他淹没的疲惫与焦虑。
办公室内烟雾缭绕,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却仍无法排解他心头的万钧重压。
“先生,这是刚收到的,四九城及周边几个主要城市下个月的粮食定量调整方案,请您最后审定。”
秘书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另一份文件放在桌上,声音低沉。
先生重新戴上眼镜,目光扫过那份方案。
这是一份降低定量的计划。
全国的粮食就像一块越来越小的饼,只能同舟共济。
他凝视着那些数字,眼前仿佛浮现出市井百姓拿着变少的粮票,面露愁容的场景;
“唉……”
一声深长而沉重的叹息,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这叹息里,有对现实的无能为力,有对百姓的深深愧疚,也有必须做出抉择的巨大痛苦。
最终,他还是在那份方案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轻微却如同惊雷。
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将要勒紧裤腰带,在饥饿的边缘苦苦挣扎。
“下发吧。”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同时,再次严令各地,必须确保救助站的供应。”
秘书默默拿起文件,转身离去,他能感受到身后那道目光的沉重。
办公室里重新恢复了寂静。
先生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一丝缝隙,让清凉的夜风吹进来,试图吹散满屋的烟味和心中的憋闷。
“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他喃喃自语。
他何尝不知道需要根本的解决办法,但还在农学院验证的高产作物制种、推广都需要时间,而问题,就在眼前。
……
在隐秘的角落,鸽子市、鬼市悄然活跃起来。
粮食,尤其是细粮,成了最硬的“通货”,价格高得令人咋舌。
“全国粮票,换工业券,或者老物件儿!”
“有富强粉吗?价钱好说!”
“玉米面?这个数!”
黑暗中,交易在袖筒里、在眼神交流间完成,价格是公开市场的数倍甚至十数倍,但为了活命,总有人不得不铤而走险。
面对黑市的猖獗和粮食的极度短缺,市里再次组织了大规模的公安力量,严厉打击投机倒把。
一时间,确实打击了一些投机倒把和违法犯罪的,也缴获了一些物资。
然而,这些缴获的物资,无异于杯水车薪。
而且,需求在,它难以根除,只会得更加隐蔽。
……
忙碌了一整天,应对了无数紧急会议和协调事务的汪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时间已经是半夜,他打算在办公室对付一宿。
窗外夜色深沉,办公室里没有开灯,只有远处路灯透进来的微弱光线。
他习惯性地走到办公桌前,正准备打开台灯,目光却猛地一凝——
桌面上,不知何时,又如同上次一样,静静地躺着一张看似普通的纸。
他的心骤然一跳,呼吸都为之停滞。他几乎是扑过去,一把抓起了那张纸,借着窗外微弱的光线,急切地看去。
字迹依旧熟悉,内容也大同小异:
「寻一安全、宽敞、隐秘、干燥之处,需能存放大量重要物品。确定地点后,将地址写下,放在桌上。」
但这一次,在末尾,清晰地多加了一行字,笔触似乎都重了几分:
「地方要更大一些,上次的地方,太小了!」
汪洋拿着纸条的手,因为激动和某种难以言喻的期盼,微微颤抖起来。
“更大一些……更大一些……太小了!”他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疲惫一扫而空,眼中重新燃起了灼热的光芒。
他立刻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上次的“物资”听父亲说起了极大的作用,足以改变国运,而这次,会是什么重要的东西!
会不会……会不会是……粮食啊?!
这个念头让他浑身血液都仿佛要沸腾起来。
他不再犹豫立刻拿起电话打给了父亲。
电话接通后,他尽量用平稳但难掩急切的语气说道:
“爸,是我。老家……老家的‘客人’又来信了!情况很急,说这次带来的‘土特产’特别多,上次那个院子……恐怕连墙角都堆不下!”
电话那头的汪父闻言,心中猛地一凛。
又来了!而且规模更大!他大脑飞速运转,下意识地沿着之前的轨迹进行推测:
上次是导弹资料,关乎国家战略安全和国际地位。
上上次是尖端燃料和青霉素配方,关乎国防和民生科技。
再往前是黄金和特殊麦种,关乎金融储备和农业未来。
“这次……要求更大的地方……会是什么?”
汪父脑海中瞬间闪过几个重量级的可能性:是更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图纸?是电子计算机的核心技术?还是……某种我们尚未掌握的、足以改变国运的超级工业设备或样本?
他下意识地将“重要物品”与高科技、高密级的工业或军事装备划上了等号。
粮食,这个最基础、最迫切,但也最“普通”的选项,反而因为其过于“平常”而被他排除在首要猜想之外。
毕竟,那位“远房亲戚”每次出手,都是直击国家最尖端、最棘手的短板。
“我明白了!”
汪父的声音依旧沉稳,但带着应对“重大技术转移”的严肃,“你立刻去西郊,凤凰山脚下,原三号备用指挥所,那里有一个已经清空封存的大型防空洞!其规模和隐蔽性足以存放大型设备或大量机密物资!我马上协调,立刻解除封锁!记住,要快,要绝对保密!”
他特意强调了“大型设备”和“机密物资”,以为这次接收的将是另一批“国之重器”。
“是!” 汪洋毫不迟疑,放下电话立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