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的气氛明显变得更加的期待,灯光聚焦在了评委席的方向。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本次大赛的四位常驻评委老师,他们都是在建筑学领域享有盛誉,成就斐然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
主持人依次介绍:
“第一位,着名建筑评论家,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王明远教授。”
一位头发花白、面容儒雅的老者从评委席第一排站起,微微颔首致意。
“第二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大型设计院总建筑师,专注于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李静女士。”
一位气质沉稳干练的中年女性起身微笑示意。
“第三位,先锋派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多次获得国际设计大奖的,张力先生。”
一位穿着设计感十足,留着短须的年轻男子起身挥手。
“第四位,知名高校建筑学院院长,专注于参数化设计与数字建造研究的,陈立教授。”
一位戴着眼镜、学者气息浓厚的中年男士起身致意。
每介绍一位,台下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四位评委的分量,足以让任何参赛者感到压力与兴奋。
张教授轻声对旁边的随队老师说:
“阵容很强啊,王老和李总都是出了名的严格。”
介绍完四位常驻评委,主持人脸上露出一个更显郑重的笑容,声音也拔高了几分:
“除了以上四位重量级的常驻评委,本次大赛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一位享誉国际的特邀评委加入我们的评审团。”
“这位评委以其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建筑未来的前瞻性思考,在世界建筑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持人的介绍词充满了敬意和赞誉,台下开始出现轻微的骚动和猜测的低语。
能被冠以如此盛誉的华人建筑师 屈指可数。
李薇忍不住小声对旁边的赵磊说:“天啊,听起来好厉害,会是谁啊?”
赵磊也难得地露出了专注和好奇的神情,推了推眼镜,紧紧盯着主席台入口。
林深则努力的在脑海中搜索着符合描述的顶尖建筑师名字。
主持人刻意停顿了一下,调足了所有人的胃口,然后清晰洪亮的宣布:
“现在,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沈星河先生!”
“沈星河”三个字瞬间让本就兴奋的人群彻底沸腾起来!
“什么?!”
“沈星河?!”
“天哪!真的是他!”
“我没听错吧?!”
惊呼声和难以置信的议论声猛地爆发出来,瞬间压过了掌声。
李薇激动地一把抓住旁边赵磊的胳膊,声音都变了调:
“沈星河!是沈星河啊!我的偶像!”
一向沉默寡言的赵磊也瞪大了眼睛,脸上是毫不掩饰的震惊和激动。
嘴唇微张,忘了回应李薇。
而林深在听到那个名字的瞬间,他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沈星河?
他的偶像,那个曾在高中时期给予他关键点拨和鼓励,被他视为精神灯塔的建筑设计师。
他……是这次比赛的特邀评委?
林深猛的抬起头,目光看向主席台的入口处。
他看见一个身影,在如潮的掌声和无数聚焦的目光中从容不迫地从幕后走向台前。
岁月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气质依旧沉静温润,眼神深邃而睿智,嘴角带着一丝谦和的笑意。
沈星河走到舞台中央,站定在主持人身边,向台下微微欠身致意。
掌声和欢呼声更加热烈,久久不息。
主持人等掌声稍缓,才将麦克风递给沈星河:
“沈先生,欢迎您。请您也跟我们的年轻设计师们说几句吧。”
沈星和接过话筒,目光平和的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渴望的脸庞。
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来不高亢,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和安抚人心的力量:
“十分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也谢谢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非常荣幸能担任本次大赛的特邀评委。”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关乎空间,关乎人,关乎生活,关乎未来的艺术与哲学。”
“我看见台下这么多年轻的面孔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这让我对建筑设计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次比赛,是展示你们思考才华和激情的舞台,希望你们可以放下包袱,尽情表达,享受这个过程。”
“期待在后天的赛场上看见你们闪耀的灵光和独特的诠释,非常感谢大家。”
他的话语简洁,没有长篇大论,台下却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许多学生都激动得脸颊泛红。
林深坐在座位上,身体微微前倾,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台上那个熟悉又遥远的身影。
巨大的惊喜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包裹着他,暂时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主持人迅速接过话头:
“非常感谢沈星和先生充满智慧的寄语,相信这句话一定能让各位选手倍受鼓舞。”
她转向台下提高声音:
“各位老师和同学,本次赛前说明会的主要环节到此结束。”
“再次强调,今明两天为各队自由备赛时间,请充分利用。”
“周一也就是后天的上午八点半,我们将在此正式开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建筑创新设计大赛终论答辩的序幕,请各队务必准时到场。”
她环视全场,语气铿锵:
“梦想的舞台已经搭好,期待你们后天精彩纷呈的呈现!说明会到此结束,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