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已到齐,大导开门见山:
我通过其他渠道,争取到了每天四万斤肉类的配额。
工人们的艰苦生活我一直记挂在心,现在就想请大家一起商量个合理的分配方案。
纺织厂厂长首先发言:我们厂有三万多名职工,理应分到一万斤。其他厂长闻言哗然,这个要价直接占了总量的四分之一。
塑胶厂厂长不甘示弱:我们承接了轧钢厂的订单,工人劳动强度大,也要一万斤。
众人见状纷纷争抢:
我们要五千斤!
三千斤就够了!
虽然是小厂,但工人们连饭都吃不饱,一千斤总要有吧?
杨厂长暗自庆幸何雨柱是轧钢厂的人,否则自己也得加入这场争夺战。
轧钢厂的一万斤配额已经够用,哪怕再招五千人也绰绰有余。
大导一声怒喝:都闭嘴!你们是来开会的还是来 的?!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大导平复情绪后说:具体分配由我来定。
这些肉需要你们自己去取,不是来自肉联厂,具体渠道不必打听。
现在把各自工厂的情况汇报一下,我这里有个新的管理模式,看看是否适合推广。
中午就在轧钢厂用餐,何副厂长的厨艺你们应该有所耳闻吧?
众人面面相觑:何副厂长?这是谁?杨厂长见状,正要开口解释......
“就是何师傅,我们轧钢厂原来的大厨,你们应该认识吧?”
纺织厂的人疑惑地问:
“何师傅?上次来不是食堂主任么?”
杨厂长笑着解释:
“那是之前的事了,现在他升副厂长了!”
众人闻言都吃了一惊。
这晋升速度也太快了吧?
上次见面才不到一周时间?
纺织厂厂长追问:
“老杨,这什么时候的事?”
杨厂长回答:
“昨天刚定的。”
昨天?
这么短时间内发生了什么?
大导见众人惊讶,亲自解释道:
“何副厂长设计出了新型拖拉机,已经成功制造出来。
一会儿你们要看的5S管理制度也是他的手笔。
因为他的贡献,轧钢厂新建了二厂,他就是二厂副厂长。
今天的饭菜也是他亲自下厨,他的手艺你们都清楚吧?”
柱子?
何雨柱?
大导竟亲切地叫他“柱子”
!
这个称呼可不一般,大导从没用过这样亲密的称呼叫其他人。
在座各位厂长对何雨柱都不陌生——他那手绝妙的厨艺令人难忘,不少人都想把他挖到自己厂里。
可谁能想到,短短时间他就从厨师升到了副厂长?这可是副科级干部,而且何雨柱还这么年轻。
如今不比战争年代,没有突出政绩很难提拔得这么快。
这些厂长都是明白人,纷纷捧场:
“何副厂长的厨艺我们太了解了,今天有口福了!”
“是啊,能吃到何副厂长做的菜是我的荣幸!”
“上次吃完他做的菜,我连着好几天吃不下别的饭!”
大导看破不说破,转移话题:
“先看看这个5S管理制度吧。”
说着把文件递给众人。
此时,何雨柱正在厨房准备饭菜。
他看了眼时钟,想着游戏角色快要升级了,但眼下得先把工作完成。刘岚,去看看今天有多少客人。”
何雨柱吩咐道。
刘岚应声而去。
马华等徒弟已经准备好了工人的午餐,现在都围在何雨柱身边学习。
何雨柱一边备菜一边讲解烹饪技巧,马华不时提问,其他徒弟也认真听着。
作为师父,何雨柱对马华特别关照,解答得十分耐心。
不一会儿,刘岚回来报告:“一共十七位。”
何雨柱估算着菜量,对马华说:
“今天多整几道菜,你好好学着!”
何雨柱一边翻炒锅里的菜,一边给马华讲解火候把控、调料配比和食材处理的诀窍。
没过多久,工人们的饭点到了,何雨柱转头对刘岚说:“这边差不多了,先把菜端上去让他们开吃吧。”
刘岚盯着香气扑鼻的菜品直咽口水,何雨柱笑着打趣:“别眼馋啦,今天量管够,等他们吃完也给你们留点儿。”
这话让后厨众人乐开了花,他又提醒道:“你们去打饭吧,马华留下就行。”
其他帮工虽羡慕却没法子——谁让马华是正经拜过师的徒弟呢?
灶台前忙活了大半天,何雨柱竟接连做出了涵盖八大菜系的五十五道菜。
他擦擦汗对马华叮嘱:“今天教的要点好好消化,改天让你实操练手。
去忙你的吧。”
正说着,刘岚急匆匆进来通知:“何副厂长,大导催您过去呢!”
换了身干净衣服来到餐厅,满桌佳肴引得众人赞不绝口。
大导热情招呼:“柱子快来!正好认识认识大伙儿。”
杨厂长挨个介绍在场来宾,如今的何雨柱已是副厂长身份,端着酒杯精准喊出每位大导的姓氏,引得一片惊叹。
酒过三巡,何雨柱举杯道:“往后各位厂长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绝不含糊!”
众人纷纷响应:“何副厂长年轻有为,咱们互相照应!”
宴席散场时,大导关切地问:“这么着急走,是要回去给老太太做饭吧?”
何雨柱无奈点头:“老人家就认我这一口,别人做的她吃不惯。”
当初可是他们兄妹的救命恩人,说是再生父母都不为过。
照顾老太太是我应尽的责任!
大导欣慰地点点头:好,那我就不留你了,路上骑车小心。
何雨柱恭敬道:是,多谢大导关心!
又向众人拱手致歉:各位实在抱歉,改日一定专门赔罪。
说完便告辞离去。
杨厂长会意,向众人解释了何雨柱与老太太的渊源,大家纷纷称赞他知恩图报。现在这样重情义的人实在难得。大导感叹道,随后交代众人领取肉品的事宜便先离开了。
待大导走后,众人也陆续散去。
杨厂长正要相送,被大导拦住:不用送了,我正好去柱子家看看。这个决定让杨厂长颇感意外,但识趣地表示要回厂处理公务。工作要紧,我今天特意推掉了其他安排。大导说完便驱车离开。
此时何雨柱正在家中做饭,听到汽车声还以为是有人在放电影。
直到一大妈的声音传来:这就是柱子的家。
来找我的?一定是大导!何雨柱赶忙放下厨具迎出去,果然看见大导和孙秘书站在院中。大导您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就是顺路来看看。大导笑呵呵地随何雨柱进屋,扑面而来的暖意让他眼前一亮:屋里真暖和!
何雨柱介绍了自制的暖气系统,大导赞许道:这么好的发明怎么不推广?这可是惠民的好东西啊!
这不是我首创的,西方早就有了。
我只是图个舒适,况且现在普通人家用不起,等将来经济发展了自然能普及。何雨柱如实回答。
打量完简朴而温馨的房间,大导打趣道......
要不是了解你,我差点以为你是大户人家了,这屋子布置得真讲究!
何雨柱笑着回答:只是表面功夫,这些涂料都是我自己调的,随便刷了刷。
家具也是亲手做的,花钱买都买不到这样的。
大导走南闯北,自然明白何雨柱所言非虚。
他从未见过如此别致的家具,而且全是崭新的。
何雨柱招呼大导和孙秘书落座,倒上茶水后说:大导要是喜欢,我可以抽空给您家里也装套暖气。
您瞧,有了它确实暖和多了。
大导摆摆手:不用了,我这人享不了这个福。
穷日子过怕了,如今就想带着工人们把国家建设好,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你的心意我领了,等大伙儿都用上了再说吧。
何雨柱由衷敬佩,这个年代的大导大多吃苦在前,甚至甘愿为国献出生命。其实不费什么事,材料都是我现成的。何雨柱真诚地说。
大导再次婉拒:真不是客气。
你还年轻,以后会明白的。
对了,你们院住着多少人?
大概百来号人吧。
大导吃惊道:这么多人?
何雨柱点头:现在住房紧张,工人们都这样。
我申请房子不是为自己,隔壁就是我的工作室。
来到狭小的工作间,各种工具堆得几乎无处下脚。
大导皱眉问:你就在这儿做实验?
地方是小了点,但搬进搬出也凑合。
主要是院里人多手杂,万一丢了东西,灵感断了就难续上了。
大导了然:我尽快安排。回到屋内,何雨柱补充:要不是为了做实验,就是用您的院子换这儿,我都不乐意。
您瞧瞧我这屋子,收拾得多利索,又敞亮又暖和......
这些窗户玻璃可都是我亲手做的!
大导惊讶地问:这些都是你自己动手弄的?
何雨柱坦然点头:可不是嘛。
大导清楚我之前那点工资,要是不自己动手,哪置办得起这些?
多亏娄董事送了几块手表,不然我还得攒两个月钱才能给妹妹买块表呢。
大导打趣道:你对妹妹可真是宠上天了。
自家妹子不疼谁疼?何雨柱认真地说,要是让人几句好话就骗走了,我这当哥的还有什么脸?
可你这样护着,小心耽误丫头找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