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逆向工程的难度,远超想象。
这根本不是一个人,甚至不是一个小组能完成的任务。
它需要一支庞大的,涵盖了微电子、材料学、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等多个领域的顶尖团队。
人!
他缺的是人!
是能和他一起,把这块硅片彻底吃透,然后消化、吸收,最终孕育出自己果实的人才!
“星火”计划,需要新鲜血液,而且是最顶尖的血液。
京城,华清大学。
初秋的校园,梧桐叶落,满地金黄。
招聘会的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最显眼的位置,被几家外资企业占据。
巨大的彩色海报,印着诱人的英文口号和优渥的薪资待遇。
“Ibm,提供赴美培训机会!”
“每月三百美金起薪,提供独立公寓!”
穿着笔挺西装的代表们,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被一群最优秀的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
相比之下,“星火”计划的摊位,就显得寒酸多了。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块手写的白布挂在后面,上面只有朴素的四个大字——“星火计划”。
张汉玉就坐在桌子后面,神情平静。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成绩全系第一的毕业生,犹豫了很久,才走到摊位前。
“老师,请问你们这个计划,是做什么的?”
张汉玉抬起头:“保密。”
学生愣了一下,又问:“那……待遇怎么样?”
“管吃管住,每月津贴三十元。”
“有出国深造的机会吗?”
“没有。不但没有,三十年内,都可能不允许你和家人之外的人,透露你的工作内容。”张汉玉的回答,不带任何感情。
学生的脸色,从期待变成了错愕,最后是毫不掩饰的失望。
“老师,我明白了。”
他鞠了一躬,转身就挤进了Ibm的人群里,生怕慢了一步。
张汉玉看着他急切的背影,捏紧了手里的笔。
他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沉甸甸的紧迫感。
这不是他们的错。
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
是他,是“星火”,给不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或者说,是他还没能让他们明白,“星火”能给的东西,是金钱和洋房,永远无法衡量的。
他站起身,将那块写着“星火计划”的白布,一把扯下,揉成一团。
“不招了!”他对旁边的助手说。
“咱们换个玩法。”
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决赛现场。
一间闷热的机房里,几十台老旧的计算机嗡嗡作响。
张汉玉没有坐在评委席,而是像个幽灵,在选手们的座位后来回踱步。
他的目光,掠过一张张因为紧张和专注而涨红的脸。
最后,他停在了一个角落。
一个瘦小的男孩,正盯着屏幕。
他的手指,不像别人那样狂敲键盘,而是有种独特的韵律感。
时而停顿思考,时而快如闪电。
屏幕上的代码,简洁,高效,带着一种冷酷的优雅。
张汉玉的眼睛亮了。
这孩子,不是在完成任务。
他是在创造艺术。
比赛结束的铃声响起。
那个男孩第一个交卷,拿下毫无悬念的冠军。
他的名字,叫王小明。
王小明家。
局促的两居室里,墙壁斑驳。
男孩的父母,一对朴实的工人夫妇,紧张地搓着手,给张汉玉倒了一杯热茶。
“张……张老师,您是说,要小明去参加一个……国家项目?”王父的声音有些发抖。
“是的。”张汉玉没有绕圈子,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了那个用天鹅绒布包裹的盒子。
他打开盒子,将那枚8086芯片,轻轻放在饭桌上。
“这是美国人现在最先进的芯片,他们对我们禁运。”
“他们想用这块小东西,卡住我们国家的脖子。”
“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它研究透,然后,造出我们自己的!”
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锤子,砸在王小明一家的心上。
王小明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块芯片,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那是一种猎人看到猎物的眼神。
王母担忧地开口:“可是……听别人说,小明这成绩,以后能出国留学,能挣大钱……”
“钱,我给不了多少。”张汉玉看着王小明,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能给你的,是这个时代,一个中国技术人员,能遇到的最顶级的挑战。”
“我能给你的,是一个亲手为这个国家,铸造一把科技利剑的机会。”
“你来不来?”
王小明猛地站起来,因为太过激动,碰倒了身后的椅子。
他没有去看父母,而是对着张汉玉,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干!”
“星火”实验室里,焕然一新。
十几个和王小明一样年轻的面孔,坐得笔直。
他们的眼神里,没有对物质的渴望,只有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技术的狂热。
张汉玉站在最前面,身后是写满了公式和代码的黑板。
他亲自授课,将自己脑中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到指令集设计,再到编译器原理。
他为这些年轻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这群被他精挑细选出来的天才,就像干燥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知识的水分。
一次,在攻关一个关键的图形渲染算法时,整个团队卡了整整一个星期。
所有人都筋疲力尽,实验室里弥漫着一股焦躁的气氛。
深夜,就在张汉玉准备让大家休息时。
一直沉默的王小明,忽然站了起来。
“张老师,我有一个想法。”
他走到黑板前,擦掉了一片复杂的公式,然后写下了一套全新的,基于递归分割的算法逻辑。
“这样,可以把计算量,从N的平方,降低到N乘以logN。”
整个实验室,瞬间死寂。
几个资深工程师看着黑板,嘴巴越张越大,眼神里全是难以置信。
这个思路,太刁钻了!
太……天才了!
张汉玉盯着黑板,看了足足一分钟。
然后,他转过头,看着那个还有些稚气的少年,笑了。
“后生可畏啊。”
实验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渐渐地,“星火”计划这个名字,成了京城几所顶尖大学里,一个秘密流传的传说。
传说那里不看文凭,不看背景,只看你够不够牛。
传说那里聚集了一群真正的天才,在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越来越多有志向,有才华的年轻人,通过各种渠道,想要叩响“星火”的大门。
张汉玉看着实验室里不断增多的身影,他知道,人才的高地,正在筑起。
只要这些人还在,只要这股劲还在,他们的梦想,就绝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