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三人围着灶台,一人尝了一块红烧肉。
陈大彪怕红烧肉炖糊了,便拿了一个碗,把肉盛了出来。
把锅洗干净后,又炒了一盘白菜。
陈志远兄弟俩一个摆桌子,端菜。一个把刚刚用过的碗拿上桌。
陈大彪也很快的把白菜给炒好了。
等饭菜都端上桌,三人都坐下后。
陈志国没急着动筷子,而是先把怀里的布包小心翼翼地掏出来,放在桌子上。
布包是陈母缝的,靛蓝色的粗布,边角已经磨得发毛,里面裹着两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
“老三跟我说的证明都办齐了,公章也盖好了,公社和村里的都有,你们看看。”
他的声音透着一股高兴的气息,“路上怕丢,我贴身放了两天,没敢离过身。”
陈大彪伸手摸了摸布包,粗布的纹理蹭过指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抬头看向坐在桌边的两个孙子,浑浊的眼睛里映着灶火的光。
陈志远也笑着:“爷,明天就让大哥陪您去街道办,先把这边的转出证明开出来,您别担心,只要手续都办好了,很快您就能和爹团聚了。”
陈志国在旁边接话道:“是啊,爷爷。我跟爹说,老三找到您的时候,他都哭了,还想跑着去叫村长开介绍信买火车票来呢。被我们给劝下来了。”
陈大彪听到这话,眼眶瞬间红了:“好,明天,咱俩就去开证明,争取早一点回家团聚。”
“您呀,别担心,咱们一家人都盼着您回家呢!我走的时候娘都已经去给你您打扫房间了。
还说要给你做一床新棉被,我媳妇儿还说要给你做双新鞋子呢。”
陈大彪一听,心里更想早点去儿子那里了。
他对着陈志国说:“明天咱们早点起,街道办八点开门,去早了不用排队。
我问过了,转户口要填三张表,还得要街道办的人跟着去公社,那边的同志我已经打过招呼了,应该顺利。”
陈志远点点头:“爷,你还提前打听了?那是最好不过了,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那今天咱们早点睡觉,大哥赶了那么久的路,也辛苦了。”
陈志国点点头:“那行,今天早点睡,明天早点去把事情办好。”
几人又聊了其他的事,外面吹的风,有一点点冷,却吹不到屋里温暖的氛围。
第二天天还没亮,灶房里就亮起了火光。
陈大彪煮了一锅玉米粥,蒸了几个掺了玉米面的窝头,还有一小碟腌萝卜干。
三人吃过早饭,陈志国把证明揣进贴身的内袋,又帮爷爷裹紧了衣服,拉着他往外走。
街道办在一棵老槐树下,是间不大的砖瓦房,门口已经站了两三个人,都是来办手续的。
等了约莫半个多小时,门开了,出来的是个穿蓝色干部服的年轻姑娘,她笑着问:“各位同志,是来办啥手续的?”
“同志,我们来办户口迁出。”陈志国上前一步,掏出怀里的证明递过去,“这是那边的接收证明,盖过章的,麻烦你看看。”
年轻姑娘接过证明,坐在桌前仔细核对,又拿出登记表,笔杆在纸上沙沙作响:“陈大彪是吧?迁出地是咱们街道,迁入地是南河公社,没错吧?”
“没错没错。”陈志国连忙应着,又扶着爷爷在椅子上坐下,“同志,您看能不能快些?”
“放心,手续齐了快得很。”
姑娘抬头笑了笑,又问了几个出生年月、籍贯之类的问题,一一填好表,然后拿出公章,在介绍信上“啪”地盖了个红印。
“好了,我们这办好了。接下来得去公社办迁出,我正好要去公社送报表,顺路带你们过去。”
两人喜出望外,连声道谢。
公社离村子有二里地,是片稍大的院落,几间砖房一字排开,墙上刷着鲜红的标语。
年轻姑娘领着他们找到负责户籍的李干事,递过手续:“李干事,这户人家手续齐了,我带过来办迁出。”
李干事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戴着副老花镜,接过材料翻了翻,又看了看陈大彪,慢悠悠地说:“迁移理由是投亲靠友,接收证明也合规,行,我给你们办。”
他拿出户口登记簿,找到陈大彪的名字,用红笔在旁边画了个圈,又填了张户口迁移证明,盖好公社的公章,递给陈大彪:“拿着这个,到了迁入地的公社,交上去就行。”
陈大彪接过那张印着红章的迁移证明,爷孙俩都松了口气。折腾了一上午,最关键的手续总算办好了。谢过年轻姑娘和李干事,陈志国扶着爷爷往回走。
陈大彪忽然说:“志国,要不咱们去农机站看看?问问志远到底还有几天能完工,要是快,咱们就等他一起走;要是得好些天,我们就先回去,他随后跟上。”
陈志国觉得有理:“行,那我先把您送回家,我再去农机站问问志远。”
农机站的大铁门敞开着,里面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崭新的农机具摆在院子里,工人师傅们都穿着油污的工装,忙得热火朝天。
陈志国在农机站外面没等多久,大喇叭里就传出了下班的信息。
不一会儿就看见陈志远和王小南两人,拎着盒饭往外走。
他赶紧迎了上去,问陈志远:“老三,爷爷叫我问你。你这活还有多久?要是快的话,咱们就等等你。
要是得好些天,爷爷跟我就先回去。”
陈志远想了想说:“我早上就问过站长了,他说。明天就有师傅出院了,我还得待个两天就行了,你回去问问爷爷,看是等等我还,是你们俩先走。”
陈志国点点头:“行,那我现在就回去问爷爷,要是爷爷想早点走,我下午还得去买火车票。”
“行,要是爷爷非得走的话,那你尽量看看能不能买到卧铺票。加钱也没关系,我这有。”
说着,陈志远往口袋里一掏,手里就多了一百块钱。
他把钱塞进了陈志国的手里,陈志国本来不想收。
但是陈志远说:“这是给爷爷用的,他年纪大了,最好是能买到卧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