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八月初九寅时梆子声穿雨而来,在成都通济门的青石板上撞出湿冷的回响。夜雨刚歇,檐角还垂着水珠,士子们的布鞋碾过积水,溅起细碎的水花,却没一人放慢脚步 —— 今日是乡试第二场,考五经义,过了这关,便只剩最后一场策论,半生功名,全在这三日的笔墨间。

比周遭士子矮了小半头的周廷玉混在人群里,离黔时程济先生曾叮嘱,五经义要紧扣朱子注,策论若涉边事,需藏锋敛锐。正在胡思乱想间,高台老吏的唱名打断了思绪,声音裹着晨雾的凉:“周廷玉,黔籍毕节卫,丙字三十六号!”

廷玉入了龙门,号舍的霉味混着油灯焦气扑面而来,比昨日更重。丙字三十六号的门轴吱呀作响,推开门,条桌上还摆着昨日垫的青瓦片,是他特意留的 —— 号舍的桌角不平,垫了瓦片,写起字来才稳。锡灯盏里剩的灯油刚没过盏底,映着晨光,泛着细碎的光。

第二场五经义共四道题,周廷玉扫过卷面,心下有了数:《尚书》考 “尧帝之德”,《礼记》论 “天下为公”,《周易》谈 “修身”,《春秋》讲 “大一统”。他先蘸墨写《尚书》,笔尖落纸时腕子微悬:“尧帝之德,在‘钦明文思’四字。钦者,敬天而畏民;明者,察弊而辨贤;文者,修典以教化;思者,谋远以安邦。” 承题引孔安国注疏,到起讲处,特意绕开 “周必贤” 三字,只以 “西南守臣” 代称:“今西南新附,守臣以尧德推之,减赋税、修屯堡,此非‘钦明’之验乎?”

写《礼记》时更顺些,“天下为公” 无非选贤、恤民两端。他想起去年随父亲去安顺卫,见屯官选了懂苗语的老秀才管教化,流民比往年少了大半,便在文中写道:“选贤不必拘出身,恤民当先知疾苦。寒士有进身之阶,边民无冻馁之患,便是‘天下为公’的真意。”

到考经论时,廷玉选的是《易》,因为有七星玉的梦中经历和玄真道人等的熏陶,在这方面廷玉已经堪称大家,所以此题并未作迂回,略一沉吟,便蘸了蘸墨写道:“君子修身,当如天地运行。昼则进取,如边将守土,不敢有半分懈怠;夜则包容,如儒臣抚民,不可失一丝仁心。进取非好战,是守疆土;包容非纵容,是化民心。” 字句间藏着父亲的治军之道,却写得平和,不露锋芒。最后是《春秋》“大一统”。他想起父亲常说的 “疆土一统易,民心一统难”,便写道:“大一统者,非强夺其地,是统其心、通其路。昔齐桓尊王攘夷,非靠兵戈,是靠会盟通商;今西南之地,若能设学堂、通商旅,使苗汉同书、百姓同乐,何愁不归于一统?”

最后一笔落下已是酉时末,周廷玉拎起试卷晾着,墨香混着霉味飘进鼻腔。反复看了三遍:无涂改,无漏字,七部分格式丝毫不差 —— 去年有个士子经义写得再好,只因 “起讲” 少了一句,便被房官弃了,他不敢大意。戌时初刻才提着试卷去交。

八月初十寅时,最后一场策论开考。题目展开,周廷玉忍不住微扬嘴角 ——“西南边地如何长治久安”,像是为他量身定做。他先在草稿上列提纲:先述三弊,再提三策,末了颂圣,条理清晰。

起笔写边地之弊,字字恳切:“西南之弊有三:一曰土司割据,政令不通;二曰盐铁价高,百姓困苦;三曰教化未及,民心离散。” 每一条都加了实例:而此时通道里突然传来惊呼:“抄了!” 周廷玉抬头,见两个皂隶架着个士子往外拖,那士子怀里掉出一张绢帕,上面写满字,被风卷到他脚边。他低头看了一眼,是策论提纲,墨迹未干,显是刚带进来的。皂隶过来踢开绢帕,厉声喝道:“看什么看!专心写你的!” 周廷玉收回目光,握笔更稳 —— 科场规矩森严,半点差池都能毁了一辈子,他不能赌。

策论终了时廷玉再末句写道:“愿圣朝以仁化边,以智取乱,使西南永固,四夷来朝,则天下安矣。” 既颂了永乐帝圣德,又点了 “长治久安” 的题。交卷时,胥吏接过试卷,见标着 “丙三十六号”,愣了愣,又多看他一眼 —— 昨日这场最早交卷的是他,今日又是前几个,显是胸有成竹。

贡院暮鼓第三通敲罢,朱漆大门 “吱呀” 敞开。周廷玉走出来,晚风裹着成都街头的椒麻香飘来,混着身上的霉味、油灯味,竟有些恍惚 —— 九日三场考试,像是过了半生。他揉了揉发僵的指节,喉咙干得发疼,刚要开口,就听见磐岳的声音:“公子!这边!”

磐岳挤过人群过来,肩上沾了些尘土,扶住他的胳膊:“墨璃在车边候着,先回别院歇着,饭都备好了。” 周廷玉点点头,跟着往巷口走,贡院外乱得像锅沸粥:有士子举狂喜大笑说策论写得如何好;有老士子蹲在墙根哭,头发白了大半,显是又落榜了;仆从围着书吏打听放榜日期,吵得耳朵疼。

青骡油壁车停在老槐树下,墨璃站在车旁,手里提着温布巾和水囊,声音轻细:“公子擦擦脸,喝点水润润喉。” 另一只手提着食盒,里面是刚买的桂花糕,油纸包着,还热乎着。周廷玉接过布巾擦了把脸,冰凉的布巾激得他打了个颤,精神却爽利了些。喝了两口温水,才哑着嗓子问:“放榜日子定了吗?”

“杨先生问了布政司的人,” 磐岳坐在车辕上,声音透过车帘传进来,“按惯例九月初五挂桂榜,还有二十来天。国公爷的信到了,说让您在成都安心待着,先不回毕节,等放榜后再做打算。”

周廷玉靠在车厢软垫上,手里捏着块桂花糕,甜香压下了胃里的空荡。他想起离黔前夜,父亲召他去书房的情景 —— 烛火摇曳,父亲穿着便服,鬓角白发在光下格外显眼。“我周家世代守西南,武勋够了,可文官势弱,” 父亲的声音低沉,手指敲着案上的《大明律》,“洪武年间,多少勋贵只懂打仗,最后落得满门抄斩?陛下现在倚重我,心里却防着武将,你没见去年冯胜将军的事?”

他当时攥着衣角,没敢说话。父亲又道:“贵州刚设布政司,人心不定,光靠兵戈镇不住。得有个懂经义、知民情的人,以文治辅武功,才能真正安定。你随我在黔地长大,见惯了百姓的苦,又得程先生亲授经义,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次去成都,不是为了当官,是为周家留条后路,为西南留个能说话的文官。”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父亲的手指划过他写的策论草稿:“你若中举,将来入仕,便可在朝中说西南的事,推设学堂、兴教化的策 —— 这些事,我一个武将去说,陛下会疑我揽权;你一个文官去说,陛下才会信是为了治世。”

想到这里,周廷玉咬了口桂花糕,甜意里掺了些涩。他知道,这场科考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周家的存续、西南的安稳 —— 若落榜,父亲在朝中少了助力;若中举,才能帮父亲实现 “文武相济” 的心思。

而此时的贡院至公堂,已是另一番景象。主考方奉安坐在案后,绯色官袍衬得面色严肃,他是翰林院侍读,由礼部钦点来川主考,手里捧着一摞誊录后的白卷 —— 明朝乡试有铁规:试卷需糊去姓名籍贯(糊名),再由誊录官重抄(誊录),送到考官手里的只有白卷,标着房号和序号,绝看不到考生信息。

“方大人,您看这卷,” 副主考李文启站在桌旁,声音带着赞叹,“策论谈西南治理,句句都切中要害,比其他卷子实多了。经义我也看了,《尚书》《春秋》注疏没偏朱子,该入候选前列。”

方奉安接过卷子,见誊录字迹端整,策论里 “土司治理宜缓”“广设学堂” 的建议,合情合理,不由颔首:“《尚书》房陈默荐的首卷,果然不错。比那些只啃注疏的卷子,强多了。”

正说着,《四书》房同考官张岳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卷:“方大人,学生荐的这卷,四书义紧扣《四书大全》,‘格物致知’的阐发比去年解元还透,就是策论空了些,只引古制,没提西南实情。” 他瞥见方奉安手里的卷,扫了两行便皱眉:“这卷策论是实,可四书义比我那卷差远了 —— 乡试取士,经义是根本,哪能只重策论?”

“张大人这话不对,” 李文启当即反驳,声音不高却有力,“陛下去年诏谕:‘科场取士,要经义通、实务熟,若只会啃注疏,取来何用?’西南刚设布政司,正需懂实务的人,这卷的策论,比空讲古制有用得多。”

张岳脸色沉了沉:“李大人是觉得学生不懂实务?我在蜀地做了五年知县,难道不知西南需要什么?可经义是祖制,洪武爷定的规矩,哪能说改就改?”

方奉安抬手止住争执:“先阅完各房荐卷,定了候选名次,再拆号对名。”

接下来两个时辰,众人把各房荐卷过了一遍:《周易》房荐的刘慎卷,《周易》义写得好,策论却只谈教化,没提实策;《春秋》房荐的张文远卷,策论有军事建议,《春秋》注疏却错了两处;成都本地刘士子,五经义没出错,策论中规中矩,算不得拔尖。最后方奉安拍板:“《尚书》房首卷第一,《四书》房张大人的卷第二,刘慎第三,刘士子第四,张文远第五。”

张岳虽不服,可方奉安是钦点主考,权责在身,也不好再争。胥吏捧着拆号册上前,按候选名次拆去试卷上的糊名纸 ——“第一候选卷,《尚书》房首荐 —— 周廷玉,黔籍毕节卫,父周必贤,现任西南总兵、禄国公。”

声音刚落,至公堂瞬间静了。方奉安手里的折扇猛地一顿,悬在半空;李文启睁大了眼,显是没想到;张岳 “嚯” 地站起,指着试卷:“方大人!这可不行!周必贤手握西南兵权,其子若中解元,天下士子必说我们畏权徇私,传去北京,陛下怪罪下来,谁担得起?”

“张大人这话差矣,” 李文启立即道,“我们先阅白卷定名次,再拆号知身份,哪来的‘徇私’?糊名誊录是祖制,我们守的就是这个规矩!周廷玉的卷好,是他自己写的,跟他父亲是谁有什么关系?”

“祖制还有一条,永乐五年诏谕:‘勋贵子弟应试,必严核其才,防恃势占额’!” 张岳声音提了些,“周必贤是国公,其子本有世袭之途,何必来占寒士的解元名额?我那卷的王骥,是成都寒门士子,四书义比周廷玉强,解元该是他的!”

“王骥的经义是好,可策论呢?” 李文启反问,“他连西南的风土人情都没提,怎么谈长治久安?陛下要的是能治世的人,不是只会背注疏的书呆子!周廷玉的策论,写的都是西南实情,这是真懂,不是瞎编!”

“懂西南又如何?他才十五岁!” 张岳梗着脖子,“解元予个少年,蜀地士子能服?到时候闹起来,科场不稳,谁负责?”

“甘罗十二岁拜相,周廷玉十五岁中解元,有何不可?” 李文启也来了劲,“年岁不是定才的规矩,才学才是!我看这卷,比你我当年应试时强多了,你敢说不是?”

“你 ——” 张岳气得脸发红,刚要再争,方奉安开口了,声音平和却不容置疑:“诸位静一静。科场取士,唯才是举,这是洪武爷定的,也是陛下反复强调的。周廷玉的卷,经义合规,策论切中要害,又合陛下安定西南的心意,这就够了。至于家世,他是勋贵子弟,可也是凭自己的才学考的;至于年岁,十五岁有才,为何不能中解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等当考官,是为陛下选贤才,不是为避嫌而弃才。若因周必贤是总兵,就压下这好卷,才是真的不公,才负陛下‘为国求贤’的圣意。”

张岳张了张嘴,终是没再争 —— 方奉安深得陛下信任,再争便是抗命,反而不妥。其他房官纷纷附和:“方大人说得是,周廷玉的卷确实好,该当解元。”“刘慎列第二,也合情理。”

方奉安命胥吏:“按这个名次,拟好《四川乡试录》,附各卷评语,明日送布政司加盖官印,再快马报送礼部。” 永乐朝乡试,榜单需经礼部复核无误才能放榜,防地方考官徇私,他不敢怠慢。

胥吏领命而去时,烛火已燃去大半,月色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堆积的试卷上,映得满室清辉。李文启凑近方奉安,低声问:“大人,您执意取周廷玉,是不是还有别的心思?”

方奉安指着策论里 “广设学堂” 那一段:“陛下早有教化西南之意,去年还让礼部派人去黔地查办学堂,可周必贤是武将,提办学堂怕陛下疑他揽权。如今周廷玉是士子,提这个策论,陛下只会觉得是士子忧国,不会多想。将来他若入仕西南,父子俩一武一文,定能把学堂办起来,这是为大明的西南长治久安着想。”

李文启恍然大悟:“原来大人想得这么远!周廷玉这子,将来定能帮周总兵做成大事。”

“科场取士,从来都不只是选会写文章的人,” 方奉安轻叹,把策论放回案卷,“是选能替陛下扛事的人。这大明江山,得文武相济,才能稳啊。”

别院书房里,周廷玉刚睡醒。墨璃端来一碗热粥,粥里放了切碎的青菜,香气飘进鼻腔。“公子,杨先生说贡院阅卷快完了,还没消息。” 墨璃把粥放在桌上,声音轻细。

周廷玉接过粥碗,慢慢喝着,目光落在案头的《尚书》上。

“贡院那边有动静吗?” 周廷玉问。“方才见胥吏捧着案卷往布政司去了,” 墨璃道,“该是定了名次,送过去盖章,再报礼部。”

周廷玉走到窗边,月光洒在他身上,少年的身影在窗纸上拉得很长。三场考试的日日夜夜,号舍的霉味、油灯的焦味、笔尖的触感,还有策论里的思考,一一闪过脑海,心里竟格外平静 —— 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考官和天意了。

“公子不担心吗?” 磐岳忍不住问。

周廷玉转过身,唇角泛着浅淡笑意:“担心也没用。我把想说的、能说的,都写在卷上了,若考官识才,自然会取;若不识,那也是命。”

至公堂里,方奉安正最后核对《四川乡试录》。周廷玉的名字赫然列在解元位置,下面是刘慎、张文远、刘士子、王骥。他拿起笔,在自己名字下签字,递给李文启:“你也签了吧,明日一早就送礼部。”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龙血战神临高启明帝临鸿蒙大魏宫廷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重生我无敌虎狼之师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穿成了豪格,提前共和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狂妃错爱:冷魅王爷下堂妃我真不是暴君步步生莲公子饶命寒门败家子食物链顶端的佣兵穿成废柴皇子的我藏不住了南宋异闻录大乾逍遥纨绔最强医仙混都市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不当堂主好不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逍遥的王爷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钢轨上的家族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